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394节 再战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4节 再战 1(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蒋纬国等人都望向萧爻,其他人都搞不懂蒋介石的这个撤兵命令,唯有萧爻“参透天机”。看着众人的不解目光,萧爻微微笑道:“第一,我们这两个团都是中央耗费巨资重金打造的,校长当然舍不得我们在平津前线打得残缺不全再回南京;第二,平津毕竟是第29军的地盘,日军应该由他们顶着,校长自然没必要让中央军精锐给宋哲元挡子弹,我们成功地旗开得胜,现在可以见好就收,没必要损失太大、挫伤锐气,宛平城这一仗,我们为何能赢得这么漂亮?主要原因就是日军骄横狂妄,结果被我们痛下杀手,我们心知肚明,校长又岂不知?等日军主力大军卷土重来,我们就不会再这么风光了,所以三十六计走为上;第三,宛平城这一仗,我们消灭五千多日军,日本人绝无可能再跟我们和谈解决事端,战争已开始,我们把事情‘闹大’,闹得一发不可收拾,当然可以走了,接下来,宋哲元还可能再跟日本人单方面媾和吗?首先,日本人已经红了眼,不会轻易答应和谈了,其次,宋哲元如果下血本来跟日本人和谈,只能割地求和、丧权辱国,他必然会成为举国唾骂对象;再者,我们中央军奋勇杀敌,做出光荣表率,宋哲元的地方军却卑躬屈膝、妥协畏战,进一步地让宋哲元陷入身败名裂,校长收拾他岂不是易如反掌?因此,接下来,宋哲元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只剩下拼着老命、豁出老本跟日军作战这一条路,他被我们逼得无路可退,给我们擦屁股,被迫跟日本人拼命。我们在军事上大获全胜,在政治上也帮校长下了一步高明的妙棋,现在还留在这里干什么?”

众人都听得恍然大悟,先是对萧爻佩服有加,然后纷纷用怪怪的眼神看蒋纬国,目光里的意思很明显:“你爹也太阴险了!”

蒋纬国神色难堪,他其实对蒋介石如此高明(同义词是阴险)的政治手段很是不以为然,并且他也很不希望这种政治斗争会影响到前线战事,因此在沉吟了一会儿后,他语气坚定地吩咐道:“发三封电报。第一封给我父亲,向他汇报说第9团和炮兵第团已至天津战场,目前已与日军纠缠激战,暂时无法撤退,其次,请他立刻发报给阎长官和韩长官,命令阎韩二长官立刻各抽调不少于三万兵力且是得力勇悍之部开赴平津前线,驰援第29军并听命于宋哲元长官指挥调遣,还有,请他立刻派遣部队进入冀省,最好要有中央军嫡系德械师精锐,最好最好把第36、第7、第师编成一个军调过来,至于军长人选,我个人举荐薛岳中将;对了,别忘了加强华北地区的空军力量。”

杜聿明等人都听得暗暗惊叹。蒋纬国确实魄力不小,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简直是在“替他老子调兵遣将”,别的不说,光是第36、第7、第师这三个师可都是中央军里的精锐,要知道,**组建德械师的过程中,第一批个组建完毕,第二批个正拖拖拉拉地组建,实际上,即便是宣布组建完毕的第一批个德械师里,大部分只是半德械师,德械化水平最高的共有五支部队,其中三个就是第36、第7、第师。蒋纬国请求蒋介石一下子就把三个“最高级”的德械师调到华北战场,另外,他还在给蒋介石的电报里声称“第9团和炮兵第团已至天津战场,目前已与日军纠缠激战,暂时无法撤退”,他明显就是不肯撤退,想要继续战斗。领悟这一点后,杜聿明等人都对蒋纬国愈发起敬,因为蒋纬国确实很了不起。

“第二封、第三封电报分别给阎长官和韩长官。”蒋纬国有条不紊地道,“告诉二位长官,首先,抗战卫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天职;其次,平津一失,河北不保,河北不保,山西山东唇亡齿寒;最后,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家败亡,地方何存?恳请二位长官火速调兵增援。”

杜聿明等人都连连点头。孙立人神色钦佩而感慨地看着蒋纬国:“建镐,你真的很爱国。”孙立人当然不是为蒋纬国“调兵遣将”的能力而钦佩,他是为蒋纬国这种身为“二皇子”却奋勇争先、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神和热血而钦佩。

蒋纬国笑了笑:“我只是在尽到我最大努力履行我的职责罢了!诸位长官,我们快抓紧时间研究我们到天津后怎么打仗的头等大事吧!”

“好!”受到蒋纬国的鼓舞和感染,杜聿明等人都精神抖擞,摊开地图,制定作战计划。

天津距北平约3公里,虽然铁路线受到战事影响,火车开开停停,但也只用四个小时就抵达天津了。不需要广播里传出“尊敬的旅客朋友,火车已抵达终点站天津”的友情提醒,尽管外面是黑夜,但官兵们都知道天津到了,因为隆隆的炮声和密集的枪声随着火车的靠近天津而愈发地清楚,战争的气氛也再次笼罩在官兵们的心头,官兵们稍微平息了的热血随之再次升温,毕竟枪炮声要比闹钟闹铃更加令人提神醒脑。夜幕下的天津电光闪烁、雷声隆隆,多个地方正在陷入炮火和弹火中,显然正发生着激战。

第9团和第炮兵团先抵达天津,后续还有部队从北平赶赴天津,是冯治安从他的第37师里抽调的增援张自忠的第3师的部队,毕竟北平已无战事,天津却还打得天翻地覆。

“你们好!”火车站的站台上,一群第3师的官兵等待并迎接第9团和第炮兵团,为首者并不是第3师师长张自忠,而是一名身材高瘦、面容敦朴、年约四旬的少将。“我是李文田。”少将自我介绍,“奉张师座命令,在此迎接你们。”

蒋纬国、杜聿明等军官急忙向李文田敬礼:“李长官好!”李文田是第3师副师长。“张长官呢?”蒋纬国问道。

“张长官在前线指挥和督战。”李文田一边回礼一边回答,他浑身都是硝烟味。

蒋纬国等人都情不自禁地对张自忠敬意大增。

李文田神色冷峻、不苟言笑,一来他本就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二来则是战事的紧张。“诸位,我们长话短说。”在站台边的一间调度室内,李文田铺开一张天津市地图,“五个小时前,我部对天津地区的日军发动了全面进攻,重点有两个,一是位于老南城门外三里官道东侧的海光寺,那是日军华北驻屯军的司令部所在地,二是位于城东郊李明庄的日军机场,该机场是日军华北驻屯军手里的唯一机场,目前停有飞机三十余架。在对海光寺和李明庄的攻击中,我部上下官兵无不浴血奋战,伤亡者已突破七千,但战事进展缓慢,一是日军兵力并不薄弱,天津地区的日军约有7人,二是日军在这两地经营许久甚至一年以上,拥有较为完善和坚固的防御工事,三是日军火力强大、弹药充足,日军的炮兵联队、战车队、骑兵队对我部造成了极大打击和威胁,因此我部官兵虽然苦战五个多小时,付出了高昂代价,但久攻不下。”

蒋纬国、杜聿明都神色严肃地点点头。蒋纬国问道:“李长官,海光寺和李明庄的两股日军,哪股弱一点?”

李文田回答道:“李明庄比较弱。首先,海光寺日军约四千至五千,李明庄日军约两千;其次,海光寺在城郊结合处,周边建筑较多,日军把海光寺本身和海光寺周边很多建筑设为火力据点,李明庄在郊区荒野,地形空旷,日军只是凭借战壕来抵御我军进攻;第三,日军炮兵联队和战车队都在海光寺参战,只有骑兵队在李明庄驰援。”

蒋纬国望向杜聿明、孙立人、齐学启、廖耀湘:“我建议集中力量,先打李明庄!一来可以逐个击破,挫败日军锐气,振奋我军士气;二来李明庄日军兵力薄弱,更加好打;三来摧毁掉李明庄,日军飞机就难以在关内立足,天一亮,就可以防止日军飞机参战,让制空权在我们这边,到时候再收拾海光寺的日军总部也不迟。”

杜聿明几人都表示赞同:“嗯,这样确实最合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