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福星太后来种田> 第20章 高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章 高产(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第20章高产

纸造了出来,至于如何运作才能让冯家的利益最大化,这些事宜由家中的长辈考虑就行了,对于小冯媛来说,解决了她如厕没纸用的问题后,纸就被她抛到了脑后。

在屋内墙上阴干的纸要比在屋外墙上晒干的纸柔软,用来书写不太合适,可是,用来擦拭污物正合适。

从屋内墙上揭下来的纸,每张都有两步长一步宽(二米八长、一米四宽),用刀裁成小张后,可以用好长时间。以后,阿母再也不用为我的小pp如厕时会被划的血--淋--淋而担心了。

造纸只需要竹草那十几尺长的的茎秆,叶子是不需要的。

竹草的叶子肥嫩多汁,被削下来后,一部分拿去喂食牲畜,一部分,则清洗干净,用来压榨成汁水。喝一口,淡淡的带着点甜味,还有竹草的清香,没有蜜浆(汉代蜂蜜水的叫法)那么甜,却有着蜜浆没有的清香。

春三月,桃花盛开,草木繁茂,布谷鸟啼叫,家家户户开始采桑叶养蚕。“春日载阳,有鸣仓庚(黄鹂鸟)。女执懿筐,遵彼微行。”【诗经】中如此地描绘着春日采桑的女子们。

四月,暮春已去,新暑方临,很快就到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小满了,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4年),天子下令,修改汉立之初沿用的秦朝的【颛顼历】,议造【汉历】,元封七年,历法修成后,改年号为太初,颁布实施这套【汉历】。将原来以十月为一年的起始改为以正月为岁首,开始采用二十四节气来规划农时。

田地里前一年秋天种下的宿麦长势喜人,因为有着人畜肥、绿肥和翻车,麦田里不缺乏肥料和水。水肥充足,麦粒颗颗饱满。看到田地里宿麦的长势,每个人心里都喜滋滋的。

四月底五月初,田里的宿麦成熟了,紧张的收获开始了。

为了抢收宿麦,冯家早早地就于邻近的几个县乡雇佣农户。

附近的襄垣县等有些位于太行山区或者丘陵地带的乡亭(汉时,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为县以下的行政层),谷物的成熟时间要比平川之地晚半个月到一个月。等雇佣的农户们收割完冯陂的麦子后,赶得上回家收割自家的谷物。

前一年大旱时冯家雇佣“流庸”,即那些离开本乡去外地给人做佣工的受灾的农户们,以好饭食和公道的“佣直”(雇佣价格)在十里八乡留下了好名声,这一次听说冯家要雇人抢收宿麦,不少农户在安排好自家的事情后赶到冯陂,参与冯家的抢收宿麦。

麦收之前,浊漳水东侧的冯陂就整理出来几块空地,浇上水,用骡马拉着石碾子将地压实做打麦场。

麦收开始时,冯陂的管事们在管家冯清的带领下,将农户们人尽其才地分配干活。

壮劳力收割宿麦,体力弱的妇人和男子则负责用草绳捆扎宿麦,运去打麦场。

老人们则在打麦场上把送来的的麦捆子堆成垛。

一块麦田收割完后,会有一些老妇人们捡拾落在地里的麦穗。

芒种之前和之后,麦子抢收完,冯陂的八十顷田地又被赶着深翻、施肥,抢种下了粟种。

粟种播到地里后,人们才有了时间开始碾场打麦子。

平实的场地上,一捆捆原先被捆扎的宿麦拆开摊在地上。农户们把麦穗朝着一个方向摊成一排,成排摊列的麦穗在阳光的照射下金灿灿地耀人眼。

碾场开始,十几头骡马拉着石碾子奔跑,赶骡马的人把手里的鞭子甩出声来,围在麦场边上的人群不时地发出喝彩声。

石碾子滚过一遍后,就有人上场,用木叉把碾过的宿麦翻到下面,没碾过的翻到上面来,继续碾。

宿麦脱粒后,人们抖场收拾麦秸秆。然后,开始扬场。将麦糠和麦粒分离开来,之后,麦粒被装起来,运入谷仓存放起来。

冯陂修建的既有地面上的谷仓,也有地窖,地窖又被称为地下谷仓。地窖有圆仓,也有方仓。

冯家的家仆们将土坑挖好后,用柴火把四周的土壁烤干,然后,铺上草束、木板、席子、谷糠等物,用以防潮隔热,这样储存的谷物才不会霉变等。至于地面上的谷仓,则是修建在有两尺高的土台子上。不管是地面上的谷仓还是地下的都做好了排水的设施。

四月底,宿麦抢收时,老天没有下雨来与大家捣乱。宿麦从收割到入仓,天气晴好。“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