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福星太后来种田> 第12章 赐地百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赐地百顷(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第12章赐地百顷

上党郡潞县辛安里冯家,冯峻不解地问着自己的父亲冯遂“阿父可以自己给陛下上书,献上酒精之物,为何要让前将军韩增上书给陛下?”

“峻儿,一则,韩将军与陛下熟悉,比我们要了解陛下,通过他上书给陛下,可以避免些我们不知道的忌讳,让献上酒精之事顺遂些。二则,韩将军于你幼弟奉世有举荐之恩,让韩将军上书也可回报一二。韩将军受封龙雒侯,食邑千户,且为人忠厚宽和,与他交好对我冯家益处良多。”冯遂耐心地解释着。冯遂明白大儿冯峻的性子,此事一旦告知陛下后,当今天子必然会派使者前来,冯峻是个实心眼的人,老实人有什么说什么,这样才能取信于天子之使,如此一来,给天子献酒精一事才不会令一些旨在钓名的小人作祟阻扰。

冯遂幼受父亲教育,武帝初年被选为郎官,历经武帝一朝的波谲云诡,与太史令司马迁成为挚友。也曾随车骑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奇袭龙城。也曾随司马迁游历天下,遍访古闻。后因年老,于武帝末年免官回潞县定居。经历了武帝时期的风云,他对皇帝这种特殊生物的行事方式也有一定的了解。

在给任军司空令的幼子冯奉世亲手回信之后,这段时间,他一直带着小孙女冯媛在潞县周边考察。天子必然会因为酒精之物而有所赏赐,要什么样的赏赐才能让冯家既得美名又能获得眼下最大的益处。大战还没有开打,酒精此物最大的好处还没有显现出来,这个时候提出的要求,要既能让天子欣然接受,事后,又会因为冯家的要求低而怀补偿之心。此中的分寸需要好好把握。小孙女冯媛是冯家的福星,尽管年龄尚幼,有些时候,有些事情,听听她的说法,说不定会让人有茅塞顿开之感。

潞县位于上党郡东部,殷商时是微子的封地,称微子国,春秋时称‘潞子国’,东临太行山,人称“扼上党门户,挟太行雄风,联齐秦为指臂,跨燕赵为腰肢”。境内东部多为山区,中部多为平川,西部多为丘陵。县城位于浊漳水的西侧,浊漳水从西北方向流入潞县,在潞县境内转头向东过太行山。浊漳水的流向,形成了河西侧是一片平川,河东侧则是一片坡地向上抬升直至太行山西麓。

冯遂带着小冯媛和家仆走遍了潞县境内。浊漳水西侧和南侧多为开垦的农田,即使有荒地,面积也不大,只是零星小亩。河水东侧和北侧则是大面积的荒坡。从县城出来想要到河水东侧去,只有座小桥可走,夏日里河水暴涨,小桥时常被浑浊的河水淹没。潞县户口不多,人们即使想要开垦荒地也不会选择浊漳水东侧,县境内有平川,西侧还有大面积的丘陵。河水东侧的荒坡也只有在冬季时河水变浅才会偶尔有人活动,去那里的人是县城里那些交不起算钱的穷户们,冬天没柴火烧了,又不想走远,就过河去荒坡上打些能烧的柴火。

冯遂想过,与其让天子赏赐黄金,不如要一块地。相比于金钱,土地才是根本。他们考察了一旬,也就是十天,最后在小冯媛的建议下,打算让天子把浊漳水东侧的荒坡赐一块下来。一则,与冯家新盖不久的蒸馏酒坊不远。荒坡虽然说眼下不能种植粟麦,不过,小冯媛说了,只要解决了劳力问题,用不了几年,这片荒坡就会变成良田。现在没有劳力,没人种田,那就先种草。

一月后,有长安来的使者在潞县县长的陪同下来到了辛安里冯家,与冯遂冯峻父子商谈。长安使者在来冯家之前,先派了身边的僮仆去县市里的酒舍一类的地方打听冯家的情况。如果放在三四个月前,有陌生的面孔在街市上打听情况,潞县的人们会警觉些,不过,在冯家弄出了神物“酒精”之后,来潞县打听辛安里冯家的人就越来越多,不仅有十里八乡的乡人,还有外县的人,甚至于还有外郡来人。县城里的客舍(汉代旅店)时常有奔着酒精此物而来的人入住。

使者的家仆打听了不少冯家的事汇报给了主君。随后,使者就在县长的陪同下去了冯家。长安来的天子使者先是与冯遂和冯峻父子互相见了礼,然后,共同祝贺了远在长安的天子万年,交流了对皇帝陛下英明神武的感慨。之后,使者传达了陛下旨意的中心思想:因为前将军韩增上书给陛下说他麾下有一军官名叫冯奉世,任职军司空令,其家里造出了可以给伤口消毒和给发热病人降烧的酒精。其家中父兄感念陛下,想把酒精此物献给陛下。陛下知道后很高兴,就派他来问问冯家有何要求。

饮完一杯茶后,天子使者问冯峻:“子欲为官乎?”,为什么不问冯遂呢?因为冯遂已经九十高龄了,以冯遂的年龄是不可能去当官了。

冯峻回答说:“自小务农,不习仕宦,不愿也。”按照今天的白话来说就是“我从小就在家种田,当个农民,现在也只是个老农民,从来没有学习过如何当官,所以,不想当官。”

使者又问:“家岂有冤,欲言事乎?”

冯遂道:“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遂,遂何故见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