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重回之风云路> 第二百八十九章 掀开万阳改革的帷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九章 掀开万阳改革的帷幕(2 / 2)

所以,更多的人把眼光盯在了市委和市革委将会采取哪些经济和政策举动时,林海却把党政机关的廉政及工作效率放到了头等重要的位置。

林海有一种预感,怎样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做到经济发展与廉政建设同步进行,这将是他今世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而且在这方面具体怎样做才更有效,他也没有在手的把握,现在只能是从开始就抓,尽力的堵住的源头。

所以,万阳市新领导班子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并没有放在经济方面,而是首先放在了制定各级各部门工作考核标准和干部任用管理制度的改革上,其核心还是沿用了林海在丰裕县所采用的公开监察制度和干部任用连带责任制。超编或者是没有人敢为其承担责任的干部一律离岗学习,然后担任监察员或是另行分配其它工作。

几乎所有的人都拥护改革,几乎所有的人都想享受改革的成果,可是又是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愿意改革触动自己的利益。

这是林海总结的前世改革过程中贯穿如一的一个巨大心理矛盾。今世也必当如此。

果然,市委的决定一公布,整个万阳市的官场就如同遭受了强烈地震。

但面对下面的纷闹一团,许宏滨的态度却极为强硬。他在全市处级以上干部会议上宣布道:“我们担负着经济改革试点的重任,必须要有一个适应改革需要而有效运转机构和廉政的干部队伍。谁要是不想干就提出来,市里拿钱出来养着你都行。但是对于那些又想要权又不想担责的人,在万阳市我绝对让你混不下去。在一个星期之内,要么去告倒我,要么就执行市委决定。留在位置上的就赶快把你的工作做好,不要让别人抓住了你的把柄。我相信大多数同志应该是拥护市委决定的。”

这怎么听也不像是一个市委书记讲的话,倒像是??????不好形容!

许宏滨这样做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这次要搞好了我就可上到省一级,搞不好了我就找儿子拿钱供着我到全国去旅行。”

许宏滨也是横下了一条心,同时也感到了无后顾之忧的官当起来真爽!

当然许宏滨也不是一味的强硬,按照中央和省里给的特殊政策,在职的干部们可以享受比较优厚的岗位津贴,对岗不对人,最高可拿到每月七十元,最低也可以拿到二十五元。此标准将随万阳市的经济增长幅度而浮动,而且还有相应的考核扣罚办法。当然,如果万阳的经济改革没有显著成效,这个津贴也就会随之取消。

岗位津贴的数额基本上是参照现在在岗人员工资标准百分之五十来制定的,这对于各级干部们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诱惑。不就是多出点力吗?不就是工作多负点责任吗?又不是要命的事,有钱不挣是傻瓜!

对于那些工资低、职务高的中青年干部来说,津贴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还要大。像王晓燕,基本工资加各种补贴是五十几块,可她的副处级津贴就可以拿到四十五元,惹得琳姐姐也嚷着要调回万阳市工作。

“你缺那点钱吗?”这完全是找个借口试看林海小弟听不听话。

果然,在林海提出给严琳安排个副厅级,让她每月多拿六十块钱以后,琳姐姐就只当是没这回事了,到了晚上反而对小弟对自己的重视给予了特殊的奖励。

解决完机构和干部问题以后,市委和各独立单位的领导就带着提纲到基层去进行为期十天的调研工作了。

林海则在王晓燕的提醒下想起了自己还是一个研究生,而且因为打仗还有几门课没有考试,所以不得以乖乖的跟着王晓燕来到了河大,认真坐下来参加了五天的学习和补考。

当然几门考试肯定是会全部通过,但所谓上课的却又一次的走了样。

万阳市被确定为经济改革实验区这一消息,本来就足以令搞经济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们瞩目和跃跃欲试了,而自己的学生却是经济改革试验的组织者,这不由让欧阳教授等更是欣喜若狂。机会难得,所以林海几天上课的时间基本上都成了围绕城市经济改革而进行的交流和探讨,连法律系的教授们也带着弟子加入了。最后教授们和林海达成了协议,在任何时间里他们都可以给林海和王晓燕单独授课,教授们则组织两个课题组,跟踪研究万阳的经济改革以及法规建设、并且为市委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

而王晓燕这次真的是眼都没眨,就给了经济系和法律系各两万元的课题研究经费。

不过由于林海和王晓燕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河大以至于整个万阳市的超级名人。所以当第一天听到了林海和王晓燕回校上课的消息后,他们所在的教室外就很快的就围满了老师和学生。不得已林海和王晓燕只得各自出来和大家见面,可谁知一出来后人却越聚越多,要求签名的和没完没了的提问令两人应接不暇。最后校领导和校保卫处只得倾巢出动极力劝阻,还在教室的走廊上设置了警戒线,这才使林海和王晓燕得以重新坐回到教室里。

而林海一时心血来潮,本想找柯建阳借一个饭钵,中午去重新体验作为一个学生生涯重要的组成部分——食堂的拥挤和喧闹的计划也被搁置了。不得已还是赶回了佳园吃饭。

河大赵书记对林海埋怨道:“这也是怪你来的少。你要是经常来,让大家都见惯了,不就没有这事了吗?”

赵书记实际上的心里话是:“不要求多的,你们只要是三天来一次,次次不空手,我每次亲自给你们站岗、端着碗到食堂给你们打饭都心甘情愿。”

但鉴于对母校的感情,林海和王晓燕还是无法拒绝盛邀,答应用了两个晚上一起在河大和师院各作一场报告,以满足老师和学生的愿望。

林海的报告题目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机遇与挑战”。王晓燕的报告题目是“我所看到的美国”。

这两场报告的海报一贴出,不但是在河大和师院,在其它的大专院校也引起了同样的轰动。结果河大和师院不得已把报告会的地点都改在了室外的运动场,以容纳更多的来自外校的听众。

对于年轻学生们来说,报告的内容是一个方面。林海和王晓燕事业上的成功以及与奋斗经历伴随在一起的爱情、近乎完美的搭配,更是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所以,两场报告的盛况空前和所产生的巨大反响,是历史上来从未有过的。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