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历史文化
折叠、历史沿革
清乾隆二十九年,今绿汁、木奔、大干田等地属保粮乡。1931年,绿汁镇属三区。19
矿务局
矿务局39年,属惠民镇。1949年1月,属惠民区。1954年双柏县三家厂乡划归易门县三区。1958年将龙格利、者拉、腊品、棚苴从双柏划归易门,同年11月成立三家厂公社。1961年,分为绿溪冲、者拉、三家厂3个公社。1963年月改称五区,1969年胜利公社,1979年绿汁公社,1984年绿汁区,1987年绿汁镇。
折叠文化古迹
易门矿务局,历史上铜矿采冶于明朝、清乾隆时期兴盛,咸丰年间矿厂大都倒闭。1954年,绿汁的主要产铜区均归属三家厂矿开采经营。1960年5月1日正式投产,当年完成铜金属6059吨,实现利润108万元。曾经成为过闻名中外的全国八大铜矿之一。
折叠风景名胜
竹子龙头生态园:距绿汁镇政府33千米。在竹子村委会的东西方向,占地约50余亩,园中有四季常青的桦山松、云南松,还有山茶话、杜鹃等名贵珍惜植物美丽生态林。园内建有"大智寺",寺内设有佛爷们,这些是中国传统佛教文化趣味,同时也是宗教信仰,烧香拜佛,求吉祥平安的圣地。水漫桥:距镇政府约千米处的东北方向,属绿汁江上游。在往北上约1千米的地方就是人们常说的"月亮潭"。
古树:距河尾村委会约1.5千米北边的阿恒地基前有一棵榆树.当地人把榆树称之每年的气象预测树。当地流传说如果这棵树从树干下步开始发芽至树头快,说明当地的雨水早、且均匀,不会遇旱;如果从树头开始先发芽,中间不发,树下端开始发芽说明当年雨水两头涝,中间旱;如果树枝从树干中段开始发芽,说明当年两头旱中间涝的传说,所以当地人称之为"气象预测"树。
榕树:距腊品村委会1.5千米的旧地基小组村中间有一棵榕树,这棵树根两杈向上容为一体紧抱,高约30米左右,占地约1亩左右,树的下方根部有一口阱,溪水长流,每当春暖花开,古树发芽的时候,外地人路过这里观赏榕树,在树下歇息的时候,都会到井边拿起瓢舀一瓢清泉水喝下去。
折叠编辑本段文化教育
全镇共办学校9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镇中心小学1所,完小7所。007年全镇有文化站1个,藏书
绿汁中学
绿汁中学年接待读者67人次;农村业余文艺宣传队31个,全年共组织开展文艺活动107场次。绿汁初级中学建筑面积9309平方米,007年有教职工57人,在校生563人。绿汁镇小学学校建筑面积17981平方米,007年8所小学有教职工117人,在校生人数1396人。入学率99.85%,普及率100%,巩固率100%。党职校占地面积1601平方米,教学用房建筑面积平方米,教职工3人,006年各类政治理论骨干培训13期、757人,比上年增10.5%,各类农业培训17期培训人次9638人次,比上年增8.%。
绿汁由于是民族杂居山区,千百年来,除有各民族自己的语言生活方式外,还广泛流传今世喜闻乐见、自编自演的正月期龙灯舞;木厂白沙坡一带虎掌舞;者拉、腊品、龙格利、棚苴以彝家山寨佐脚舞。民间音乐吹唢呐等民间艺术精华广为传世。
折叠编辑本段资源环境
绿汁镇内蕴藏着储量丰富的铜、铁、钴等矿产资源,为国有大型企业易门矿务局所在地和主要生
甜脆豌豆豆米
甜脆豌豆豆米产基地。经过当地人民和易门矿务局数十年来的建设和发展,绿汁镇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镇政府所在地距省城昆明仅10公里,随着安易、易峨、安楚高等级公路及全市其他高等级公路的建成,还将大大缩短了绿汁镇与玉溪、昆明、楚雄和周边地区的距离,交通十分便利;电力、水力资源丰富,现有年发电量800万度的小型水电站一个;镇区内程控电话、移动通讯、无线寻呼和国际互联网已全部开通,有线电视较为普及,通讯便捷;镇属学校9所,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镇内有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较强的矿务局医院和地方卫生院,卫生防疫覆盖率广;建有功能齐备的综合市场,同时也是绿汁镇和周边县乡蔬菜批发交易的重要集散地;冬早蔬菜种植具有相当规模,所生产的优质蔬菜广受各地客商欢迎,现已销往东南沿海和国外;绿汁江峰、崖、沟、壑壮观磅礴,具有雄、奇、险、秀、幽、古之特色,颇具三峡风韵。沿江生活着彝、哈尼等少数民族,民风淳朴,风情独特,彝族的"虎掌舞"、"左脚舞"及哈尼族的"对歌会"等民族风俗保持着古老民族文化的原汁神髓。经省、市专家勘察,此地极具发展观光、漂流、攀岩等旅游项目的资源优势,是一处回归自然,挑战自我的旅游胜地。
折叠编辑本段基层组织
绿汁镇党委下设8个党总支,有68个支部,共有党员655人。其中:大、中专高中以上学历117
奖牌
奖牌人,初中学历45人,小学及以下学历85人;农村党员566人,其中男党员453人,女党员58人,60岁以下岁以上165人;党员干部在各级领导班子任职131人。绿汁镇团委下设8个团总支46个支部,有团员514人,共青团员在各级领导班子任职4人。通过实施"云岭先峰"工程,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明显增强,党员结构进一步优化。有一大批年轻党员成为科技进步、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带头人和领导骨干,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领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尊定了坚实的基础。006年镇党委被玉溪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从年共有卜玉华14名同志受县级以上表彰。
折叠编辑本段人口卫生
镇内至007年底总人口1816人,总户数874户;其中:农业户3680户,农业人口13391人。居住人口中有汉族、回族、彝族、哈尼族、苗族等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镇。人口密度93人/平方千米,其中:少数民族占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