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大明狂潮> 38 夏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8 夏教(2 / 2)

“全书共十五本,共一百五十余万字。”

“无山不妨住下来好好看看。”

卓晚春如言将最上面一本书捧在手中翻开来看,却见一首七言律诗映入眼帘:“混沌初分盘古先,太极两仪四象悬。子天丑地人寅出,避除兽患有巢贤。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神农治世尝百草,轩辕礼乐婚姻联。少昊五帝民物阜,禹王治水洪波蠲。承平享国至四百,桀王无道乾坤颠。日纵喜荒酒色,成汤造毫洗腥。放桀南巢拯暴虐,云霓如愿後苏全。叁十一世传殷纣,商家脉络如断弦。皇天震怒降灾毒,若涉大海无边渊。天下荒荒万民怨,子牙出世人中仙。牧马华山示偃武,开启周家八百年。秦汉两朝意熏熏,释迦牟尼往东传。三国两晋南北朝,世事纷扰人迷乱。杨隋灭亡李唐代,三藏法师西游传。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洪荒传奇传。”

此书正是毛烈结合了《封神演义》、《西游记》以及后世众多洪荒类小说,按照时间顺序,把神话传说中的多若繁星一般的神话人物用时间主线串联在了一起,重新整理而成的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毛烈将神话人物与历史事件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并详细地阐明了什么是道、什么是阴阳、什么是三义、人为何要有五德等问题。另外,毛烈还在小说中说明了道家和佛家、儒家本是一体,只是需要在不同社会条件之下、不同个人际遇之中要灵活运用三教的教义。

毛烈相信,如果卓晚春能够将这部小说看完,并且能够记住部分故事情节的话,就能够在传授三教合一之理时更加有效、更加顺利。

在毛烈的考虑之中,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传授三教合一之理、具有宗教和学派综合性质的三一教,也叫做夏教,是自己在这大明时期立足发展所必须借重的一股力量。

而且,三一教的两位教首,既林兆恩和卓晚春都必须要继续担当起教首的作用。只不过,历史上的三一教,公开的教首只有林兆恩一人,而卓晚春不知是何种原因、没有公开。只是在三一教祠堂中所供奉的三尊塑像中,有卓晚春其人。

经过收徒、认主、传授之后,毛烈计划让卓晚春也公开成为三一教教首。其中,还是以林兆恩为首、卓晚春次之,不过两人的分工却是与历史上不同。

历史上的三一教,几乎全凭林兆恩一人来进行传教。而且,在传教的过程之中,为了让人们相信三一教、接受三一教的传授,林兆恩几乎是将自家的全部财产拿出来做善事、救济群众。林兆恩将数万贯家财几乎全部散尽,三一教还是没能得到广泛的推广。

后来的倭寇之乱,倒是无形之中帮了林兆恩一个大忙,间接促进了三一教的传播。只是,这个帮忙的过程中,却是有了数以万计、血淋淋的无辜性命。

在毛烈的计划中,林兆恩还是作为三一教的大教首,只不过不需要他像历史上那样散尽家财了。毕竟,新儒学体系中有许多的农工技术可以用来传授,提高信众们改善生活的能力、提高百姓们对三一教的信任以及接受程度。林兆恩可以空出大把的时间来为三一教挑选、培养出大批的骨干来。

而卓晚春作为三一教副教首,负责向信任或者愿意接受三一教传教的百姓们传教,通过神话故事等各种形式教导百姓向善、明白三教合一的道理。在普通百姓中挑选一些有资质的人选给林兆恩,供林兆恩培养。

而三一教,毛烈觉得还是定名为夏教为好,毕竟中华民族也叫华夏民族嘛。儒、佛、道三教都是在华夏民族之中源远流长的文明,夏教也可以解释成为华夏民族之教。

想定了主意之后,毛烈却不着急让林兆恩和卓晚春立刻成立夏教,毕竟这两人看完这么多书籍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还需要不少的时间。等到他俩对新儒学以及《洪荒传奇》中所讲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谈建立教派的事情也不迟。公告:笔趣阁APP上线了,支持安卓,苹果。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下载安装:appxsyd(按住三秒复制)<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