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南明之张松涛列传> 第一百一十二章 歌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二章 歌谣(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因睢宁其他三门方向,只有流寇哨骑巡弋,没有进攻的迹象和可能,知县高岐凤等各官,都来到西门这边圩墙上,观察着流寇动向。

这时,亲见万余流寇,黑压压的列阵逼近,都是神情凝重,县丞刘遵和、主簿郑时新二人,更是脸色苍白,流寇这势头太让人心惊,他们明显是吓到了。

总社周明远也对着一个望孔,神情郑重之极的向外张望着,圩墙上的许多社兵,亦都是气息粗重,神情紧张。

只有张松涛、陈仇敖、韩大侠等人显得镇定些,毕竟都是经过搏战的,就算闯逆的马队,在睢宁外的荆山也是对过战的了。

……

流寇大军在西门外一里多的旷野,停了下来。

他们阵型又有变化,此时列阵在最前的是流寇步卒中的刀盾手,人数在八百人左右。

他们是流寇步战的精锐,个个都带着浓烈的杀气,非常擅于近战突击,冲锋肉搏,很多身上还背着标枪袋,内里简易的标枪,或是带有铁链的标准标枪都有。

后面是弓箭手,约有一千多人,个个背负双插,还别着腰刀,流寇弓箭手普遍使用小稍弓,只少数人可使强弓。

之后就是火器手,人数不足五百,内中鸟铳、三眼铳等各类火铳都有,流寇火器手大多出自官军中的逃兵,或是降卒,拣选军中质量较好的火器汇集成一部,身上都满满的挂着各种物件,如铅子袋、引药袋、火绳、火折子、通条等等。

还有长矛手近两千人,分布在刀盾手两侧稍后些的位置,他们当中一些人更持着大棒、镗耙、钩镰枪等等,这些事矛兵中的精锐。

他们基本都曾经是官军,后逃溃或投诚到流寇队伍里的,另外流寇中的弓箭手和火器手,也大多都是官军中过来的人为主。

流寇裹挟的饥民,若几番出战不死,一般可升为厮养,再经过战阵不死,从尸山血海中淘汰出来,则可成为普通的步卒,就是这类长矛兵。

在步阵的后面,是大批大批的厮养和饥民,跟随着。

他们来来往往,肩挑背扛的,将大量的泥土袋子堆积,准备待会冲锋时,用来填壕。

而一千多马兵,分散在流寇大阵的两侧,他们中大部都只是骑马步卒,不能马上骑射与劈斩。

流寇的马队精锐,也有近千人,现在除了三三两两散到四野哨探的外,还余三百多马队精骑,都在西门外山川社稷坛那边。

闯逆自陕西始乱大明到现在,其麾下几散几聚,现营中精锐,除当初的百战老营外,都是那些后期投诚的大明官军,尤其是陕甘边镇的边兵。

西门外,山川社稷坛那边,“闯”、“罗”、“李”等大旗将旗迎风招展,数百身披棉甲或镶铁棉甲的精骑环绕在坛下。

坛上,几名像是流寇头领样貌的几员大将,正对着睢宁西门这边指指点点。

……

“真是丧尽天良!”

圩墙上,知县高岐凤恨恨的说道:“又是驱赶饥民填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