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号,晴,微风。
紫禁城广场上彩旗招展。
上午八点过,戒严状态的紫禁城广场上人流如织,大部分人胸前都佩戴着红底银字的代表入场证。
那个时候人民代表证分为几种,一种是张兴明这种证件式小红本,有照片有职务,这种代表证,除非本人犯了重大错误或触犯了法律,五年内有效,可以通过选举连任,享有一定的特权,比如会议期间免费乘坐公用交通工具,包括飞机。
还有一种也是小本本,但是上面印的是代表当选证,是短期当选身份证明,具体得看会议安排,纪念的意义更大一些。
还有一种就是胸卡会议入场证,单指某一次会议,离场失效。
最后一种是出席证,可以凭证参加指定的某次或几次会议,没有发言及表决权。
后来经过发展和变革,证件上不断调整变化,胸卡和红本代表证功能上没有了差别,出现了临时用证,也是胸卡,不过在颜色上和代表证有所区别,细心的读者可以看看,颜色,照片位置都不相同。
这个年代还没有后世那种满广场的记者追着代表跑的现像,这个时代,新闻宣传还是严肃的,更多的是对历史的铭记,而不是从里面找噱头吸眼球。
这个时代的记者是骄傲的,有底线的,有职业修养的,还是有良心的。
全国各地来到京城的代表们也是怀着激动光荣骄傲的心情步入会场的,这会儿的代表们穿着上差异很大,穿西装的有,穿中山装的也有,穿工作服的,穿军装的。穿新衣服的有,穿旧衣服的也有,没有人在意这些,也没有人在乎。
进场有工作人员按代表证引导各代表去往自己代表团的地方。
代表大会是设有各省的分会场的,以省为单位,按藉贯安排,当然,到了一定级别藉贯的意义就不大了,得按职务地点来。张兴明这会儿就遇到了问题,虽然他是辽东人,但代表证上是港岛归侨,按规定他要到大会华侨委员会那边去报道,张兴明就有点懵圈了,这咋弄?
硬着头皮到华侨委员会这边签了到,张兴明才知道自己白耽了半天的心,归侨代表的自由度还是挺大的,可以参加藉贯地代表团(需代表团同意),也可以参加归侨代表团,张兴明肯定是选择辽东啊,和一群香蕉人有啥唠的?再说也听不懂人家说啥啊,不是所有华侨都能说中国话的,而且即使能说,那也只能算是另一种方言。
到辽东分会场这边报道,进入会场,听着里面热热闹闹的大碴子味,心里不由感到一种亲切。
分会场的主题是在代表团团长(一般是书记,也有高官的)的主持下,对大会相关议题进行审议,也就是提前统一代表团的思想意识,这个是必须的,如果代表团不能内部统一思想,那就乱了套了。
在议题审议上统一意见之后,分会场还要对本代表团的议题进行协商,每个代表团都可以向大会提议一定数量的议题,通过审核后上大会发言,提起审议,这个也是要提前在团内搞定的。
张兴明这次被指定发言,算是上面为他开了后门,但是如果他拿不出一个让人眼睛一亮的议题,那可就丢大脸了,还是丢到全国人民面前。上面的意思张兴明懂,是想让他在经济发展方面提出一些意见,但是张兴明自家知道自家事,在这块除了窍取记忆自己并没有什么见解,或者说,自己可能还不如这些大佬,那何必去卖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