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崛起在黑土地> 第150章始作俑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0章始作俑者(1 / 2)

 四月初苏俄大军经过一个冬天的准备,在托木斯克一线动了大规模的进攻,苟延残喘的高尔察克已经进入最后的崩溃期。**-**眼下没有人关心他的存在。每个人都清楚,高尔察克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苏俄空军的参战为他们的推进速度加重了砝码,高尔察克最后的抵抗,只是一种本能的表现。英勇的苏俄大军很快突破了各条防线,兵临托木斯克城下。

以高尔察克为的临时政府,笼罩在一片悲哀之中。很多有钱人特别是上层人物,开始寻找最后的归宿。穷途末路之中他们的眼光自然瞄向中国,在满洲里口岸大批俄国人蜂拥的进入中国东北境内,以躲避可怕灾难的降临,一时之间满洲里口岸人满为患。

在中国都北京情报部,情报局长伟峰对着刚刚进来的内阁总理卢一鸣、国防部长段祺瑞、陆军部长张作霖、海军司令员刘冠雄、外交部长唐绍仪、内务部长杨度等,说道:“各位,开战仅半个月,苏俄大军的前锋部队以经抵达托木斯克,一旦攻克托木斯克,苏俄大军将形成摧古拉朽之势,高尔察克的崩溃就在眼前。另外大批俄国人进入中国,截止到今天据不完全统计,有30万俄国人从满洲里口岸进入东北,后期恐怕人数更多,我们如何应对?”

卢一鸣笑道:“皙子,这是你们内务部的事情,我想听听你的打算。”杨度道:“大批俄国人进入东北,恐怕会增加东北的不安定因素,我认为现在应该立即闭关,杜绝俄国人再进入我国境内,这是最明智的办法。”在座的所有人几何都赞成他的建议频频点头。

卢一鸣道:“不可,我们是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岂能失掉大国风范。我看这样办,俄国难民全部迁徙到南方,不可群居让他们散布到各地。考虑到俄国难民大都是富有阶层文化程度较高,要把他们工程师之类的人物甄别出来为我所用。目前南方缺少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我们何乐而不为那,这个买卖值得去做。”

卢一鸣见众人脸上露出了喜色,喝了一口茶水接着说道:“皙子,我们边疆地区不是缺少新娘吗?是否组织一批俄国姑娘支援边疆。我看北部地区不予考虑,藏南那个地方不错,不然我们的小伙子们都急坏了,皙子你以为如何?”杨度笑道:“我的总理大人,亏你想的出来,不过这个注意确实不错,一举两得。”众人“淫笑”着,纷纷表示赞同。

卢一鸣接着对段祺瑞说道:“段部长,后期会有大批俄人流窜进来,我建议组织一支俄国雇佣军,把他们拉到越北交给唐继尧,你看如何?”谈起军事话题段祺瑞来了精神道:“这个主意太好了,我立即着手去办。不过我有些担心,苏俄消灭了高尔察克,是否会向远东共和国进攻?”此时张作霖插话道:“妈拉巴子的,我也担心这个问题,我以经命令外蒙军区和东北军区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同时在葱岭一线增调了一个军加强防御。”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卢一鸣身上,卢一鸣沉思了一下拿起指挥棒走到硕大的地图面前道:“先生们,中苏之间肯定会爆一场大战,且不说远东共和国的利益,就是哈萨克斯坦的利益,两国之间的战争都在所难免。鉴于俄国人对土地惯有的贪婪和执着,他们不会善干罢休的。直到今天他们也没有承认远东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合法地位,只在口头上默认他们的存在。现在的国际大势是强权时代,谁的拳头硬谁就在法理上占有一席之地。”

卢一鸣喝了一口茶水,见众人都在洗耳恭听、神情专注,接着说道:“目前我们抛开其它问题,先说说苏俄的国内情况。自从苏俄爆革命以来,连年进行战争,苏俄的经济几乎陷入崩溃的边缘。他们打着‘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实行了战时经济,勉强支撑住对高尔察克的作战。这几年外部对他的封锁,对苏俄而言更是雪上加霜,他的对外贸易几乎完全陷入停顿阶段,国内的生活必需品非常短缺,一句话战争打得是什么?就是后勤。因此我断定,短时间内,苏俄剿杀完高尔察克后,以经无力再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这个过程最少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我说的三年仅仅是苏俄经济恢复时期。”

卢一鸣又喝了一口茶水道:“现在我们说说战略方面,远东共和国与苏俄接壤的葱岭一线属于高寒地区,再加上葱岭的天然屏障,苏俄想在该地区动进攻作战,很多困难是难以想象的。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鉴于苏俄漫长的补给线,我外蒙地区便显示出了它的重要价值,我外蒙就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插在苏俄的蜂腰部,因此苏俄在远东不可能愚蠢到进行一场毫无希望的作战。因此苏俄日后战略进攻的选应该是哈萨克斯坦。”

众人的眼光不约而同的瞄向地图,卢一鸣拿着指挥棒指着地图上哈萨克斯坦的地域接着道:“在俄国眼里哈萨克斯坦的战略价值,要远远高于远东地区。且不说哈萨克斯坦是俄国人的传统势力范围,感情上更贴近。关键是这一块广大区域离苏俄的统治中心太近,其危险性也最大,对苏俄产生了实质上的威胁。况且苏俄在哈萨克斯坦边境,无论是部队集结、调动和后勤给养,来自后方的支持都非常容易。因此我断定苏俄如果动进攻,一定选哈萨克斯坦,日后我们的防御重心也要放在哈萨克斯坦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