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崛起在黑土地> 第121章大战落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章大战落幕(1 / 2)

 1918年8.—9月份,由于各同盟国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其国内不断爆起义,已经无力再战。(->在此情况下纷纷倒戈,向协约国求和。同盟国迅速土崩瓦解,以德国为的力战国已经走向战败的边缘,明眼人恐怕谁都看得出来。

就在这两个月内,德军又损失了十几万人和大量的武器装备,这种失败的情绪迅速蔓延到国内,使矛盾不断加剧。九月下旬,兴登堡建议在德国议会上提出结束战争。但德国最高统帅部却仍然死心不息,意图利用剩余的海军舰只与英国海军进行决战。结果德国水兵因不愿送死,在基尔港动了武装起义,起义的烈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从海军部队扩大到全国。

11月9日,德国都柏林爆了十一月革命,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灰溜溜的下台,宣布退位,接着逃到荷兰躲避风潮。德国社会民主党组建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共和国。11月11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历时4年临3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

世界大战停战的消息迅速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其战火没有波及到的升斗小民没有感觉到什么,而各国政要却开始忙碌起来。由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相劳和、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起和主持,兹定于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举行和平大会。被邀请国有28个,苏俄没有被邀请,而中国和新诞生的远东共和国位列其中。

在北京都火车站,孙中山、卢一鸣亲自为参加巴黎和会的唐绍仪外长送行。卢一鸣心里非常清楚,这次巴黎和会是列强各国利益的再一次瓜分,中国无非就是一个陪乘而已。迎着凛冽的寒风,卢一鸣握着唐绍仪外长的手道:“唐外长,巴黎之行你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许是一次极其不愉快的旅行,各国列强联合遏制中国的野心是不会改变得,不要对他们抱有幻想。现在有个苏俄,这一点对我们非常有利,要加以利用。”

唐绍仪外长道:“卢总理,该争取的我还是要争取,在世界舞台上必须有中国人的声音。”卢一鸣道:“这是必然的,一个东方大国已经屹立起来,这是不争的事实。还是按照我们拟定好的方针,德国在中国的权益,一切归中国所有,这是最后底线,必须咬住不放。你放心当你到达巴黎时,青岛已是我们的了。既成事实对你更加有利。”随后孙中山又演说了一番,唐绍仪满怀信心的郑重道别,踏上开往天津的火车。

第二天,卢一鸣亲自召见德国大使。眼下德国大使已经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变得灰溜溜的。突然被民国政府召见,德国大使十分忐忑,不知有什么厄运会降临自己头上。但是德国大使没有想到,卢一鸣给他足够的尊重。一见面卢一鸣热情的用德语说道:“大使先生,德国战败已经成为事实,德国政府在中国的一切权益必须归中国所有,希望大使先生给与配合,不要制造不必要的麻烦,这就是我今天找你来表明的态度。”

德国大使有些无奈的说道:“总理阁下。美英法等国大使以经通知于我,德国的一切不动产,必须经过巴黎和会的裁决方可实施,你让我很为难,其实我现在以经没有处置的权利。”

卢一鸣口气不容置疑道:“大使先生,这是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拿回自己的东西天经地义,任何人也休想阻挡。我可以给你一定的成若,德国人在华的私人财产,我们给与保护,鉴于德国国内糟糕的状态,在华有一技之长的德国人我们会聘用。另外青岛的德军如果想保留编制,可以变成我们的雇佣军,至于薪酬嘛我们可以坐下来协商。当然为了不使大使先生为难,也为了掩人耳目。你可以转告青岛守军司令官,象征性的抵抗一下,如何?”

德国大使权衡一下利弊,感觉卢一鸣的条件基本能接受,随后双方就细节等问题进行了一番探讨,基本上达成了秘密协议。接着卢一鸣在外交部召集各国使节,公开宣称对德国在中国的所有设施进行全面接管。各国使节纷纷质问,中国此举有驳巴黎和会的精神。卢一鸣义正言辞的说道:“中国作为战胜国一员,为战争作出很大的贡献,完全有理由在中国境内接管德国的一切设施,这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各国使节突然感到,曾几何时中国的态度突然强硬起来,面对咄咄逼人、日益强大的中国,美英法等国大使顿时无言以对,只能采用老套的战术,威胁中国后果自负。

11月下旬,都军区刘云龙副司令员率领两个军包围了青岛守军,随即动了进攻,青岛德守军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在其司令官率领下放下武器“投降”。中队顺利“攻占”青岛。举国上下顿时欢乐无比,所有媒体开始大肆报道,所有文人骚客粉墨登场,强烈的舆论导向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冲击波,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中国民众的呼声,立即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美国一家有权威的报纸以一篇“崛起的东方大国”为题目,迅速占领了舆论的制高点,其不友好的言论随之响起。为此卢一鸣有些苦闷,在巴黎和会即将召开之际,这绝不是一个好的信号。恰在此时,苏维埃政府经过充分的准备,在多条战线上对高尔察克动了猛烈的进攻。

在世界和平呼声空前高涨的情况下,俄国境内战火又起,自然吸引了舆论的眼球,再加上西方世界对苏维埃的恐惧,一片声讨声四起。因中国引起的不好言论成功的被转移。中国的压力随之减轻,因为战争永远是人们关注的最大焦点。私下里卢一鸣不由得感谢老毛子,真够哥们意思,而俄国由此拉开的战争序幕,这两年不会消停。卢一鸣自信再给它加点盐、推波助澜一下,让他打得更久远一些,对中国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在形势如此利好的情况下,卢一鸣再一次和德国大使进行磋商,有关德国人在华人员的安置问题,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下,达成了一篮子协议。一万余人驻青岛的德国守军在自愿的情况下被分成了几大部分。先由青岛前德军司令官,率领三千人马,保留其编制,整体加入中国国防军,并且秘密调往吉林省吉林市驻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