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子侄等都迎接上来。”才说“要在令侄辈身上严紧些”,这里“众子侄”便“迎接”了上来!足可见曹雪芹之黑色幽默,即这些“子侄辈”对长辈是很“尊敬”啊,但做的事却让人不敢恭维,尊敬长辈没错,但不能以尊敬长辈便“抹杀”或说“掩盖”所做的错事,从另一角度来说,也足见当时这些“礼”的甚至极大虚伪性,
““贾政迎着请贾母的安,然后众子侄俱请了贾政的安,一同进府。王夫人等已到了荣禧堂迎接。贾政先到了贾母那里拜见了,陈述些违别的话。”这里不动声色写出如此多的当时的“礼”规矩,其实暗含日后惨痛变故时与这里的强大明显对比,即如果贾府被抄众人俱下牢呢?这些个礼又算什么?不是全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无影无踪了吗?那这些礼算什么,恐怕只能算是虚无缥缈了!而这里更深的寓意恐怕也是整个封建社会都建立在这种表面的看似“秩序”却实则“虚无缥缈”的“礼”上,其表面所掩盖的却是大量的肮脏龌龊丑恶即“非礼”,一旦表面崩塌了,也就全盘崩塌了!只要想想清朝末年被外敌入侵,数百数千王公举家自杀,便知其恶果是什么了!是维持自欺欺人、龌龊丑恶的“表面”重要,还是加强不但可持续而且可展的“内实”更重要了!(xx注:如果表面和内实都兼顾呢?(外人注:那当然更好,但就怕只满足于表面,甚至让表面腐化腐蚀腐朽掉了内实了!))
““贾母问探春消息,贾政将许嫁探春的事都禀明了,还说:“儿子起身急促,难过重阳,虽没有亲见,听见那边亲家的人来,说的极好。”如果探春嫁人是被人误的,就冲这句话,这第一个误探春的人就是贾政!也足见贾政迂腐到了怎样的程度!竟然“没有亲见”!竟然只是听亲家的人“说的极好”!他们当然“说得极好”了!
““亲家老爷太太都说请老太太的安。还说今冬明春,大约还可调进京来。这便好了。”这里便明显不合曹雪芹之意,也就是说,也许就是从这里开始,红楼梦的悲剧色彩便被甚至大大地抹煞了!探春如果只是嫁到海疆,甚至象这里说的还有可能回到京城,这便几乎与那些才子佳人的小说无异了!也就是说,曹雪芹的红楼梦的悲剧到最后是没有几乎任何“救命稻草”可抓的!
““如今闻得海疆有事,只怕那时还不能调。”这个却又似乎接近曹雪芹的意思,曹雪芹如果“突然心软”,想让探春日后还能“风光”一把的话,这个还可以算是原文,但根据前八十回,曹雪芹应该是不会“心软”的,
““贾母始则因贾政降调回来,知探春远在他乡,一无亲故,心下伤感;”贾母对探春的伤感恐怕也不过如此,经过黛玉之死,贾母的伤感神经恐怕已经有些麻木了,更何况这里是“探春远在他乡,一无亲故”的伤感,这种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封建时代恐怕是根深蒂固的思维吧,有何伤感的?况且贾母与探春说白了也只有这么亲,
““后听贾政将官事说明,探春安好,也便转悲为喜,便笑着叫贾政出去。”什么“转悲为喜”,这个太过夸张,贾母不是小孩子,而“笑着叫贾政出去”更绝非曹雪芹能写出来的,这“笑着叫”几乎将贾母的智商至少下降百分六十!
““然后弟兄相见,众子侄拜见,定了明日清晨拜祠堂。”这个拜祠堂却便可看出是一个“引子”,要引出更重要的事来的,
““贾政回到自己屋内,王夫人等见过,宝玉贾琏替另拜见。”正为引出宝玉来,
““贾政见了宝玉果然比起身之时脸面丰满,倒觉安静,独不知他心里糊涂,”这里一个是证明宝钗之“功”,第二个又贬低宝玉智商,几乎要将宝玉从后四十回开始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了!
““所以心甚喜欢,不以降调为念,”贾政被降调绝对是贾政心中第一大事!甚至是贾政到此为止的最“大”或说他认为是自己最“糗”之事,因为原来一直想的是“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的,却没想到落得如此下场,哪里还“有心”关心这个心系那个,所以可见贾政如此“关心”众子侄的不可能,
“心想幸亏老太太办理的好。”这里又“重复”“强调”将贾母至于害死黛玉的“罪魁祸”的地步!所以定是蠢才们之笔无疑了!如此重复,还生怕看官们不知道贾母是“罪魁祸“,但恐怕会更让人看出的是隐藏在背后的蠢才们的嘴脸!(xx注:为什么要三番五次地这样编排贾母?(外人注:蠢才们见红楼梦里有一个“反叛”的黛玉就觉得“足够”了,所以将黛玉“糟塌”至死,而作为有几十年封建经验本应该是封建体制和思想的忠实和坚强维护者的贾母,竟然到后面按曹雪芹原文应该也是甚至更是封建体制和思想的“背叛者”,所以“是可忍,猪不可忍也”!(xx注:贾母为什么要背叛?(外人注:贾母本来思维就开明,本就已经看透了不少封建体制和思想的虚伪,而自己最疼爱的孙女黛玉之死恐怕更是对贾母有“醍醐灌顶”“一棒子打醒甚至彻底打醒”的作用!))))
““又见宝钗沉厚更胜先时,”如何?蠢才们刚化身为咬贾母的疯狗,这里又立即化身为“赞”宝钗的蠢猪,而本来这里是可以成为“反笔”的,但曹雪芹的反笔绝对不会是这样写的!这里“咬贾母”和“赞宝钗”的意思实在太过明白了!无论如何也“联想”不到会是反话之意,
““兰儿文雅俊秀,”此处更是“大赞”贾兰!因为贾兰继承了封建社会的“优秀传统”和“思想精髓”,一心工于科举,这样的,那更是要赞了!因为是封建社会千秋万代的希望和未来的“基石”啊!
““便喜形于色。”贾政突然会为这些“琐事”而喜形于色了,回顾一下前八十回,便知贾政更关心的是自己的仕途和在众人面前的虚荣和假正经,对宝玉非打即骂,对其他儿也好孙也好侄也好,也几乎不闻不问,甚至连人尽皆知的东府之事也一无所知,便知这里贾政突然成了一个如此细致的慈父全拜蠢才们所赐!
““独见环儿仍是先前,究不甚钟爱。”“钟爱”?贾政曾经“钟爱”过任何人吗?真是让人笑掉大牙!恐怕他曾经“钟爱”过赵姨娘倒是不假(外人注:哈哈),而贾环之不堪看来是“公认”的了,
““歇息了半天,忽然想起:“为何今日短了一人?””这个却很可能是曹雪芹的原文,
““王夫人知是想着黛玉,前因家书未报,今日又刚到家,正是喜欢,不便直告,只说是病着。”正是要引出黛玉,
““岂知宝玉的心里已如刀搅,”正是要引出宝玉此心情!也为进一步让宝玉知晓黛玉之死的内幕和本质打下伏笔,即红楼梦有不少核心之事,而引出这些核心之事是曹雪芹非常明了的目的,但引出这些事必须是自然而然地真实地甚至是“不动声色”地进行,而且诸事所有大事小事中事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和因果关系,这便是曹雪芹之伟大红楼梦之伟大的另一个方法性的本质,
““因父亲到家,只得把持心性伺候。”这是之前蠢才说的“心里糊涂”?!蠢才们自己打自己嘴巴的功夫果然是天下无敌,神鬼莫测,自己打了自己嘴巴恐怕自己还没有知道!(xx注:真是蠢到惊天地泣鬼神啊!(外人注:哈哈,好))
““王夫人设筵接风,子孙敬酒。凤姐虽是侄媳,现办家事,也随了宝钗等递酒。贾政便叫递了一巡酒,“都歇息去罢。”命众家人不必伺候,待明早拜过宗祠,然后进见。”这话也有些废,特别是还特地说明什么“凤姐虽是侄媳”,甚至有些滑稽可笑了,这些蠢才们恐怕对喝酒这些事很是“熟悉”啊!(外人注:嘿嘿,妙)
““分派已定,贾政与王夫人说些别后的话,馀者王夫人都不敢言。倒是贾政先提起王子腾的事来,王夫人也不敢悲戚。”王夫人果然“妇道”啊,这也不敢那也不敢!那更不敢做害死晴雯、逼死黛玉的事了!
““贾政又说蟠儿的事,王夫人只说他是自作自受;”王夫人突然对自己的亲戚这样“绝情”了?!突然这样“正义”了?!曹雪芹看了都会气得笑起来!
““趁便也将黛玉已死的话告诉。”这个却可能是原文,一个是贾政确实要知道此事,二个也可看看贾政是什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