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 第二百九十七章 红楼七十八 悲心 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七章 红楼七十八 悲心 三(2 / 2)

““虽有正言厉语之人,亦不得压倒这一种风流去。”这话说得不但客气,而且隐晦,这“正言厉语”仍然是贬义居多,而“这一种风流”却更是褒义居多,

““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哈哈,这个是直接刺向贾政痛处,贾政年轻和年壮之时可谓“名利”心“大起”和“大壮”,而且为了这个“名利”恐怕也是“不遗余力”,但到此时也许才知道,当时的所谓“名利”没有后台和钱势如何能“成”?所以竟然也算是小小地“看破”,但其实仍然是被“逼”看破,内心深处的某些本质,比如这里的虚荣和附庸和所谓装正经仍然是改不掉的,

““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宝玉此时如此恐怕从遗传和基因上也是与贾政有一定关系,

““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规以“正路”,这正路当然应该是打很大的引号的,而且这里也透露出宝玉真还是有可能会在“规以正路”下“变成”贾政的!(外人注:够可怕!还好贾政和王夫人特别是贾母的压力下没有施此辣手!真是“因祸得福”!)

““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原来贾政是以“大原则”对宝玉一通否定甚至责骂,而此时所谓“细评”,才知确实还“不错”,

““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贾政的破原则又来了,恐怕据实而言的话,贾政内心深处还可能会认为自己这方面都不如甚至很不如宝玉,所以以一句“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盖过,

““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可见举业就是为“迹”,而所谓“深精举业”都不能迹,恐怕这举业也有相当地猫腻或笼统存在,

““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幸亏没逼(xx注:不过如果宝玉真被逼成“举业”了,如果真的“迹”了,却也是何乐而不为呢?(外人注:你这话似乎有相当道理,但是,这种“举业”,不稀罕也罢了吧,这种“迹”,不要也罢了吧!))

““所以近日是这等待他。”宝玉的“春天”来了,

““又要环兰二人举业之余,怎得亦同宝玉才好,所以每欲作诗,必将三人一齐唤来对作。”贾政“改变”得够快!只是这个时候才明白,岂不如宝玉早就明白的好?(xx注:早明白又有什么好处?(外人注:有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能明白(xx注:有时不明白也好啊,至少一辈子都以为自己是对的(外人注:好个一辈子!))))

““闲言少述。”果然是闲言,如果不仔细看曹雪芹话中的意思,还真是不折不扣的“闲言”!恐怕还有看官在说曹雪芹这里怎么这么罗嗦!

““且说贾政又命他三人各吊一,谁先成者赏,佳者额外加赏。”不错,贾政之赏不但重度,也重质量,

““贾环贾兰二人近日当着多人皆作过几了,胆量逾壮,今看了题,遂自去思索。”可见“胆量”的重要,但也许“质量”更是重要,且看下文,

““一时,贾兰先有了。”贾兰果然脑子快,不愧为之后贾家举业“迹”第一人,

““贾环生恐落后也就有了。”好个生恐落后,自然强调度,质量就不会太考虑了,所谓作完拉倒,

““二人皆已录出,宝玉尚出神。”显然,宝玉不是作拿笔写字,而是要写“神”,

““贾政与众人且看他二人的二。贾兰的是一七言绝,写道是:姽婳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第二句还不错,最后一句显然提升了整诗的意境,

““众幕宾看了,便皆大赞:"小哥儿十三岁的人就如此,可知家学渊源,真不诬矣。"”“大赞”是免不了的!况且确实还有些模样,

““贾政笑道:"稚子口角,也还难为他。"”贾兰恐怕是让贾政最“放心”的一个了,不但攻于举业,而且还很有些灵性,而且因为是贾政之孙,其额外疼爱更是宝玉等不能比的,就如同贾母疼宝玉一般,

““又看贾环的,是五言律,写道是:红粉不知愁,将军意未休。掩啼离绣幕,抱恨出青州。自谓酬王德,讵能复寇仇。谁题忠义墓,千古独风流。”此几乎可谓流水诗,然后搭了一个似乎“象模象样”的“诗架子”而已,整诗几乎无一句佳句,“官话硬话”充斥,几乎无一丝灵性,而且且看全诗的“情感”,无不透着一个“坏”字,即以已之“坏心”去看他人,则皆为坏心,

““众人道:"更佳。倒是大几岁年纪,立意又自不同。"”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赞”:正因为“大几岁年纪”,才“更佳”,这“立意”更是虚头巴脑的两字,

““贾政道:"还不甚大错,终不恳切。"”果然无大错,但这“恳切”贾政却评得是,这“诗”里竟丝毫看不出“诗人”的个人的一丝真正情感出来,仍然是透着那个“坏心”,

““众人道:"这就罢了。三爷才大不多两岁,在未冠之时如此,用了工夫,再过几年,怕不是大阮小阮了。"”仍然在“妆饰”,这“大阮小阮”更是令人产生恶心感,

““贾政笑道:"过奖了。只是不肯读书过失。"”贾环的确如此,读书嘛,肯定不如贾兰,灵性嘛,自然更不如宝玉甚至贾兰,所以才出来这么一“**”、“粗糙糙”的所谓“诗”,

““因又问宝玉怎样。众人道:"二爷细心镂刻,定又是风流悲感,不同此等的了。"”这“众人”啊,赞人还真有“水平”哩!都是“赞”,对贾兰是“十三岁的人就如此”,对贾环是“三爷才大不多两岁”,都留有“余地”,但听着却都是“赞”,而对宝玉更是这里的“细心镂刻,定又是风流悲感”了,可见他们却是真蛮了解这三人的(外人注:哎,倒是,可见如今这些后继之幕友是一代幕友不如一代啊)

““宝玉笑道:"这个题目似不称近体,须得古体,或歌或行,长篇一,方能恳切。"”此话却很切题,即写成叙事诗,而且用了“恳切”两字来“应和”贾政,这父子俩其实某些细微地方是神似的,

““众人听了,都立身点头拍手道:"我说他立意不同!每一题到手必先度其体格宜与不宜,这便是老手妙法。”宝玉在这方面果是“老手”,所以说这“众人”实在“会”赞人,

““就如裁衣一般,未下剪时,须度其身量。这题目名曰《姽婳词》,且既有了序,此必是长篇歌行方合体的。或拟白乐天《长恨歌》,或拟咏古词,半叙半咏,流利飘逸,始能尽妙。"”这番赞虽然仍是“不遗余力”来赞,但宝玉值得此赞,所以竟然也恰好相合!所以拍马屁的不但要有水平,而且该拍的时候一定要用力拍在屁股上,当成拍马屁的至少中上水准(xx注:才中上水准?那最高水准是什么?(外人注:最高水准?难得一见,而且也许最高水准的话反而有正面效应的(xx注:这么高深(外人注:当然,因为拍马屁也是符合人性的,所以较高水准或说最高水准是符合正面人性的(xx注:那这种高水准的也许就不叫拍马屁了(外人注:嗯,有道理,而且,就算不是拍马屁,这个也不能常用,常用就会飘了,就会虚了,甚至会“承受”不起了,但当然也不能不用,不用也许就会有些打击积极性甚至伤害到自尊,而且,要注意,拍马屁仍然要与说实话区分开来,比方说,如果你赞的时候是完全出于实际出于实话,这当然不是拍马屁(xx注:分得这么细?够难)))))))))

““贾政听说,也合了主意,遂自提笔向纸上要写,又向宝玉笑道:"如此,你念我写。不好了,我捶你那肉。谁许你先大言不惭了!"”贾政这话虽仍是“责骂”宝玉,但其实已经罕见地与宝玉“通”了一次“心”,甚至拿笔代写,两父子在此时此处几乎可以用“合二为一”来形容,极其罕见也令人心中一动,而宝玉的诗够长,且到这。”

“老曹真是字字皆有意,字字皆有文!”小戒叹道。

“老曹是诸多事物的集大成者,”小猴笑道,“自然字字精深,含意丰富和远大。”

“两位师兄极是,曹施主此书实在是集一生之精华。”老沙笑道。

“阿弥陀佛,大千世界,曹施主玉树临风也!”小唐叹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