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模拟与幻化之好厉害
““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这也才是黛玉,呵呵,
““才要搭言也趁势儿取个笑,”,此机会难得!
““不想靛儿因找扇子,宝钗又了两句话,”,这个趁势儿的话茬儿便没有接到,
““他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这里不是让宝钗听其言中的“取个笑”,而是让其听其“笑道”的语气和观其脸色的“取个笑”,
““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自然如此,就是要让宝钗看见的,
““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愿,”,宝玉倒未有意奚落,实在是无意奚落,不过突奇想,也许宝玉内心深处是想奚落宝钗而让黛玉开心呢?(外人注:这种可能性不太大。)
““忽又见问他这话,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钗博古通今,这种“针对性”的典故所谓随手拈来,
““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看见吧,可见宝玉有意无意似乎真的在为了黛玉而不能克制地“奚落”宝钗(外人注:仍然证据不足)。
““宝钗笑道:"原来这叫作《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不但“笑道”还回,而且连黛玉带宝玉一块击到,
““一句话还未说完,”,自然不用说完,头一句便可听出,
““宝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自然是不能对别人说的病,
““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黛玉宝玉用情深,但并不是两久经沙场者,所以才会有羞红了,与宝玉上面说“和尚”时的“红胀”同一理,即宝玉虽然平时似乎嬉皮笑脸,但绝非所谓“情场高手”,
““凤姐于这些上虽不通达,”,如果说大白话,即凤姐没念过多少书,而且几乎没谈什么恋爱就与贾琏由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结合,所以对细腻的还加上许多文采的情感自然可以说“不通达”,
““但只见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凤姐儿却是很通人性的,人性方面的智商和情商,她只有比大多数人强,而且不比少数人差多少的,察言观色更是她的本事,所以自然可以一眼看出,
““便也笑着问人道:"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呵,宝黛钗三人轮流上火,
““众人不解其意,便说道:"没有吃生姜。"”,凤姐儿问,才答,
““凤姐故意用手摸着腮,”,在指宝玉黛玉两人此时腮上都是红,
““诧异道:"既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辣的?"”,辣得腮都红了,
““宝玉黛玉二人听见这话,越不好过了。”,不但凤姐儿知道了,可能许多人经凤姐儿这句话都能看出来了,自然越不好过,因为,这种情感之间的沟通也好,表达也好,甚至激烈争吵乃至和好也好,都是两人之间私密的东西,而似乎曝光于众人,所以当然要既羞且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