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便念道:"漫?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宝钗之才情之深和广博,恐怕在贾府中要占第一的,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宝玉就是宝玉,说句重话,就是没心没肺的,
““林黛玉道:"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如此“公众场合”,林黛玉不能拂袖离去,也不能有激烈话语,所以只能看似轻描淡写地如此说,但心中定是极难受的,而山门和妆疯也在回应宝玉那“赞宝钗无书不知”,
““说的湘云也笑了。于是大家看戏。”,此处提到湘云,其实湘云对宝钗也并非多么亲密的姐妹,上回贾母因宝钗的生日要留湘云,湘云表现的是“史湘云听了,只得住下”,所以,此处笑了,虽然林黛玉说得确实好笑,但也许正中湘云同样的“心思”?
““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呵,年龄相差正好和宝钗与黛玉相同,
““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凤姐儿只重人情,却实在不太知爱情是怎么一回事,只知道黛玉是小辈,可以开开玩笑,但她如果知晓或稍微知晓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感,这话便无论如何也不会说出口的,试想一下,如果这人扮上象宝钗,凤姐儿会说这样的话吗?
““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钗当然会不肯说,
““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凤姐儿能看出来,宝玉当然更能看出来,这个“不敢”,而不是“不肯”,
““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湘云再心直口快,此话还是差矣,用后面黛玉的话,拿林黛玉比当时的戏子,这实在比较严重,如果尖刻地认为的话,甚至此时可以认为史湘云是心中强烈嫉妒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情感,如果不是这样的,那也要怪曹雪芹这里写得过“狠”了,
““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连宝玉都能知晓这其中的厉害,湘云不可能一点都不知晓,
““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众人果然一点也不知道或说一点也不重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属于爱情范畴的情感,几乎此时就已经注定了宝黛后面的爱情悲剧,因为,在那个社会,宝玉的爱情和婚姻是由大人们决定的,如果要怪也只能怪黛玉别无选择,如果黛玉能有选择的话,她会选择宝玉才怪呢。”
“长好!”小戒由衷地道。
“老曹,嗯,写得,有些狠!”小猴道。
“可,曹施主,”小唐道,“也许,在为黛玉施主,滴血。”
“呵,”老沙笑道,“我不敢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