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大文章
朱雄英自然知道这个正副议长是给谁准备的。说道:“也好。”随即扯开这个话题,说道:“这议会的风声已经传出去这么多天了。是不是可以召开了。”
何夕说道:“还剩最后一件事情。”
朱雄英说道:“什么事情?”
何夕说道:“一篇文章。”何夕随即从怀中掏出一篇文章,毕恭毕敬递给了朱雄英。
朱雄英拿过来一看,却是圣德论。
这一篇文章,可以说是何夕儒学功底的呈现,而且他私下里与很多人商议过。作为一篇非常重要的政论文章。很多人觉得,他能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相提并论。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建立起汉代以来中国古代王朝的意识形态,在此之后,虽然历朝历代都有增添,但都是天人感应之上修修补补而已。
而何夕这一篇文章,确实在讨论君主所谓的圣德在何处?
前半篇,其实是一个汇总,将儒家之中很多民重的思想进行具体的阐述,并且将三皇五帝的圣德具体描述出来,引申出三皇五帝是因为有功于百姓,为百姓排忧解难。而桀纣之君之所谓为桀纣,乃是对百姓残害。
也就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君主有德,能安百姓,才是圣君。否则就不是。
这些还是在传统儒学之中打转,何夕并没有提出任何新东西。
但是下面就不一样了。
先讲了后世很多昏君的事迹,比如大名鼎鼎的何不食肉糜。从而说明这些皇帝为什么这样,就是因为他们与下面距离太远了,听不到下面的呼声。
是以,上下交通,令下情上达是多么的重要。
到了这里,才交代出议会这个设置。
令天下长者到京师议论天下大事。令天下人知之,朝廷择其善而从之。云云。
何夕这一篇文章,写得含而不露。
但是对于能懂的人都懂,不能懂的人,就不必懂了。
何夕这一篇文章,本质上是何夕学派在政治上的发声,何夕之前一直回避政治领域。而今到了不得不解释的地步了。看似简单的话,其实说了一问题。
皇帝为什么是皇帝?
在传统儒学之中,皇帝是天子,是星宿,是半神。所以是皇帝。是宗族之长。而他们下面的宗族也能按照皇帝管理百姓一样,管理自己宗族中的人。
而何夕之前支持人人平等,其实就否定了皇帝的神圣性。
这才是很多儒生前仆后继的反对的原因。皇帝不神圣了。那么谁都能是皇帝,如此一来,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起了心思,天下非大乱不可。
而何夕在文章之中没有具有说皇帝如何不神圣,他仅仅说皇帝如何神圣。那就是为百姓谋福祉。秉承民重君轻的态度。
皇帝是天子的时候,儒生们用天人感应来制衡皇帝。而今皇帝神圣性寄托于民重的时候,用来制衡皇帝就是民意了。
这里面有太多可操作的地方了。
这个议会的重要性一下子上去了。
而且有些事情,不用说的太明白。很多人都能看懂。
自然包括了朱雄英。
朱雄英看着这一篇文章,呼吸都急促了。
这一瞬间,他真有一些忍不住了。
他知道,这样的文章此早要来。中世纪打破了宗教神圣性,才有后面的事情。而儒生们维护天子的神圣性,其实也不是维护天子,而是维护这个国家。
毕竟,一个大一统国家太难以维持了。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朝廷早就分崩离析了。
但是总体上来说,用天意来制衡皇帝,皇帝尚且能接受,有人是明白,所谓的天意不存在,不过是假借之而已。但是有很多人其实真以为有什么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