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是财政审核权,弹劾权。将来会不会就有立法权等等。
朱雄英决定从一开始就在议会里面留下足够的伏笔,上下议会,就是朱雄英所效仿的,勋贵将来一定会与皇帝站在一起的。让勋贵们在上议会,这定然是为皇帝说话的。而各级官僚退休之后,自然也不会与这些商人同流合污,上下牵制,足够朱雄英有更多的上下其手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或许未来朝廷官僚与在野资本家,就会成为两股相互制衡的力量。
而议会就是他们的战场。
朱雄英作为皇帝,更多的做出裁决就行了。
何夕自然明白朱雄英的想法,不过他没有反对的意思。
原因很简单,而今的资本家们还很弱小,甚至他们还没有反抗朝廷的想法。如果说何夕不是为了这一笔超额的军费,这议会什么的的根本不用建设。
甚至不用议会这种协商机构,何夕也不是不能搞出足够的钱来的。
但问题是,这影响太坏,甚至让北京的经济增长进入到衰退之中。
议会是其中最不坏的办法。
本质上是一种协商与摊牌。
有多少实力,就有多少权力。
这一点是不会变的,没有实力凭空占据权力,将来还是会吐出来的。而且何夕很明白为了企业越大越赚钱,而企业越大,所代表的实力与影响力也就越大。
那个时候,资本力量在议会之中的实力占比自然提高,何须何夕想办法。
更重要的是,何夕其实也很迷茫。
何夕从来不觉得资本是一个好东西,但是奈何做事情也要尊重客观规律,不尊重客观规律,是要摔跟头的。辽东案,就是给何夕最好的警示。
何夕将大明推到资本主义,已经是很困难的。想要越过资本主义,一下子到社会主义,根本不可能,这样规模大跃进,不出问题才是咄咄怪事。
而何夕本人对资本本身也没有什么好感,顺水推舟就行了。为了他们争取更多的利益,还是算了吧。
甚至何夕本身就一种迷茫。
夜深人静的时候,何夕扪心自问,他想努力的东西,真是他一直以来想要的东西吗?资本主义从诞生开始,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大工业生产模式,本身就是反人性的。
虽然说将大部分百姓从生死难料的农业生产之中解脱出来,成为工人。对他们是一件好事。毕竟,如果从统计数量上来看,生活在古代的百姓,一生之中最少遇见两次大灾,就是那种死很多很多人灾害。
毕竟,古代三年一小灾,十年一大灾。以至于人的平均寿命在三十几岁。
即便洪武年间,百姓所谓之安居,也不过是赋税轻一些,家中积蓄多一些,能熬过天灾,并不是说没有天灾。
工业生产虽然痛苦,但是最少不遭遇经济危机,大体是出卖劳动力,是可以吃饱的。
至于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或许是一个极大的利好。甚至将来很多人,会争着抢着去工厂,但是在何夕看来,不过,五十步笑百步耳。
只是这已经是何夕竭尽全力,能做到的了。甚至不惜为此发动一场规模如此大的战争。这才算是将整套新体制确立下来了。
至于更多的,何夕即便想做。却也知道不能做了。
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
作为个人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何夕却必须一步步的来。
何夕心中暗道:“改革高潮,是不是要过去了?”
他自己又要何去何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