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沉默了一阵子,说道:“儿臣谨遵父皇之命。”
朱元璋听了更生气,说道:“你就这样想吗?”
太子心中暗道:“我还能怎么想?而今之局面,我说什么有用吗?或者说,说的越多,错的越多。”太子说道:“此事是孩儿的错,孩儿任由父皇处罚。”
朱元璋心情本来就不好,听了这一句话,更是怒气勃发。
认错。
好吧,对学生来说,承认错误,也算是端正态度。对一般人来说,承认错误,也算是负责任的态度。但问题是,对于皇帝来说,却不是这样的。皇帝承认错误?给谁承认?承认了有什么用?罪己诏是一个狠招,那不是一般情况下用的。在常规情况下,皇帝是断然不能承认错误的。因为承认错误,只会让局面变得更糟糕,而不会变得更好。
皇帝固然是天下一人,但问题是,皇帝是最孤单的人。拥有无限的权力与无限的责任。
也就是说,没有人会给皇帝擦屁股,自己弄的烂摊子,要自己处置。自己吃的亏,要自己咽下去。自己消化,自己善后。
身为太子,大明的储君,面对而今的局面,只有认错的态度。
大明需要这样的皇帝吗?
这也不怪太子。
实在是朱元璋对太子保护得太好。
太子看似独当一面,其实,朱元璋在他背后,这是谁也不能忽略的存在。看似说,朱元璋什么也不说,单单太子的身份,就能让天下不敢不从。
太子从来没有陷入过如此尴尬,如此绝望,如此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的局面?
他本能地做出了一个选择,甚至他是他下意识的选择。
那就是将这一件事情交给朱元璋去办。
因为在太子的心中,从来没有朱元璋办不下的事情。
太子甚至有一些自我的逃避的心态。
朱元璋说道:“你去见你母后吧,这一件事情我还没有给她说,这一件事情你自己办。然后去接秦王一家人来京师,秦王的后事,就交给你去办。这一件事情么有处理好之前,朝中的事情就不要管了。”
太子微微一愣,低头说道:“是。”
朱元璋有些黯然神伤,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儿子死了,还有他对太子越来越不满意了。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太子,仍旧给太子机会,先拿下权力,让太子反省一下,让太子去处理他惹出来的烂摊子。
让他不能逃避这些。
希望能让太子想明白这些事情。
倒不是,朱元璋不像提点,告诉他。而是这些事情说是没有用的,没有刻骨铭心领悟,是不会当回事的。就好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认真听见等等。只要都按照这些做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会很差的。
但是实际上是什么样子的?
道理很简单,做到的很少,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很简单,语言上的教育,只能是浮光掠影,根本不入心。只有自己想明白,才能真正记住该怎么做。
朱元璋一摆手,说道:“去吧。”
太子离开了乾清宫。
太子对这个结果,也是有心理准备的。说实话,太子此刻内心之中,也有几分自我怀疑。
怀疑自己真的胜任大明皇帝吗?
秦王生前,太子对秦王有多少怨念,在秦王死后,都不重要了。反而秦王小时候,跟在太子身后的种种,时常在太子内心之中浮现。太子本质上是一个好人。
他如果不是一个好人,或许这一件事情很快就过去了。
但这一件事情,在太子内心之中,却不容易过去的。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太子甚至觉得,父皇惩罚更重一些,他内心深处才好受一点。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