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十年跌宕漫长的一年风云变幻的一年福兮祸兮的一年。有关这一年的年终总结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如是写到:“秦王……以(尉缭)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
司马迁不仅是集大成的史学巨擘也是不世出的文学大家。“用事”寥寥二字而已却已精准地描摹出李斯得志的形状。也就是说在嬴政十年的岁末李斯终于得偿所愿成为秦国的重臣权臣秦国的国政开始主导在他的手里。
从李斯初到咸阳游仕算起至今已过去十年。不容易啊李斯花却十年光阴从一介平民蜕变成秦国最炙手可热的重臣。十年咸阳几多起伏几多辛酸几多蹉跎都不必再多去回想。重要的是他终于登上了秦国政坛的顶峰。曾经欺凌他的如今仰望他;素来忽略他的现在攀附他。那以往悖逆的生灵今日只需一挥手便群起而响应。这时的李斯年方四十正当壮年精力和思维都处在人生之巅峰。对他来说命运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说起来李斯也算是从基层做起一路饱尝仕途之艰辛。然而苦难于他也未必不是一种财富。骤然暴贵者难免骄横得来快败去也快。反观李斯一路爬摸滚打从低到高得了经验长了教训。如今的李斯对官场生态谙熟通透对政坛食物链得心应手。李斯作为秦国的男二号在未来的二十余年里一直能够屹立不倒很大程度上也受益于这十年的辗转起伏。
与此同时秦国国内的政治格局已悄然倾斜:尉缭的加入让外客的势力进一步加强。尉缭为国尉(注1。)李斯为廷尉军队、司法、外交等要害部门皆控制在外客之手。外客已经取代宗室变成秦国最强大的政治集团。而李斯则当仁不让地成为这一集团的领袖。
嬴政十年虽有波折无数但对李斯来说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个happyendIng。
转眼时间来到了嬴政十一年。这一年的新年伊始韩非之书抵达咸阳呈献于嬴政。前根据李斯的建议秦国曾出恐吓要兴兵灭亡韩国。韩非修书报秦正是要劝谏嬴政打消他的亡韩念头。其书曰:
“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扞蔽入则为席荐。秦特出锐师取地而韩随之怨悬于天下功归于强秦。且夫韩入贡职与郡县无异也。今臣窃闻贵臣之计举兵将伐韩。夫赵氏聚士卒养从徒欲赘天下之兵明秦不弱则诸侯必灭宗庙欲西面行其意非一日之计也。今释赵之患而攘内臣之韩则天下明赵氏之计矣。
夫韩小国也而以应天下四击主辱臣苦上下相与同忧久矣。修守备戒强敌有蓄积筑城池以守固。今伐韩未可一年而灭拔一城而退则权轻于天下天下摧我兵矣。韩叛则魏应之赵据齐以为援如此则以韩、魏资赵假齐以固其从而以与争强赵之福而秦之祸也。夫进而击赵不能取退而攻韩弗能拔则陷锐之卒勤于野战负任之旅罢于内攻;则合群苦弱以敌而共二万乘非所以亡赵之心也。均如贵人之计则秦必为天下兵质矣。陛下虽以金石相弊则兼天下之日未也。
今贱臣之愚计:使人使荆(注2)重币用事之臣明赵之所以欺秦者;与魏质以安其心从韩而伐赵赵虽与齐为一不足患也。二国事毕则韩可以移书定也。是我一举二国有亡形则荆、魏又必自服矣。故曰;“兵者凶器也。”不可不审用也。以秦与赵敌衡加以齐今又背韩而未有以坚荆、魏之心。夫一战而不胜则祸构矣。计者所以定事也不可不察也。赵、秦强弱在今年耳。且赵与诸侯阴谋久矣。夫一动而弱于诸侯危事也;为计而使诸侯有意我之心至殆也;见二疏非所以强于诸侯也。臣窃愿陛下之幸熟图之!(注3。)夫攻伐而使从者间焉不可悔也。”
嬴政读罢未置可否派人送书予李斯先征求李斯的意见。
李斯接书灯下展卷才看不几字忽然热泪纵横泣不成声。他认出来了这是韩非的手书这是韩非的笔迹!
李斯揽卷在手睹物思人。忆昔兰陵曾同窗一别音容两渺茫如今时隔十年他和韩非的生命终于再次有了交集。
当年同学共事一师今日仕宦各为其主。
同学之时正年少气盛肆意口舌战争、杀人、重刑、肃清皆等闲言之百无忌惮反正是隔靴搔痒纸上谈兵不会改变一事不能伤害一人。
如今仕宦手握重权说要战争那便真个将战火冲天说要杀人那便真个有头颅落地。是以一言一行皆要打足十万分精神慎之再慎。
当日同学辩论输赢无关利害大不了一顿饭钱付诸一笑可以。如今兄弟对弈赌的却是一个国家无数条人命韩非誓要保韩李斯却志在灭韩。水火交锋无可折中。
李斯再三读韩非之书唏嘘良久。当年在兰陵你是公子我是布衣虽为朋友实分尊卑。现在你为弱韩谋划我为强秦主政尊卑易位可一叹。当年你目空四海睥睨万物如今却放下身段书作软语计出无奈。而你可知道你的书将放在我的案头等待着我的判决?韩非啊韩非不是我李斯不念旧情只是国事当前这一仗我不得不赢!
沉不仅重感而且伤。李斯默默提笔开始向嬴政上书或者说在他的潜意识里开始给韩非回信。
次日嬴政见李斯上书书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