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让心儿静一静> 254、人情世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54、人情世故(2 / 2)

一年春节回老家过年,长时间没回老家了,农村发展变化非常快,每家的房子都重新进行了修建,原来的位置已找不到,年初一大早就要出去拜年,天色尚黑,周思国根本认不出家族长辈们的房门,就随同前来给其父母拜年的同辈人一起外出拜年。因对老家的情况不太了解,,每到一家,周思国总是在最后。周思国家人丁较为兴旺,又恰恰辈份较小,拜年的队伍也就较长,有些院里人对周思国是否前去拜年也就看得不是很清。

不回家过年,上了年纪的老母亲惦念,而且老母亲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周思国很想多陪伴母亲幸福的度过晚年。另外,村里人也会颇有非议,有时甚至当着老母亲的面,使老母亲感到难堪,说是周思国官当大了,架子也大了,忘了庄乡可以,怎么能忘了老娘呢?回老家,老家亲戚的计较,也会使周思国感到头疼。乡俗,那说不清的礼节,使周思国感到处理起来比工作还棘手,成了周思国的心病。

又是一年的春节,回老家,周思国的母亲专门叮嘱周思国一定别忘了去院里一婶子家去拜年。周思国不解,心想:每年春节只要回老家,都要去给那婶子拜年,为什么偏偏今年娘专门叮嘱自己?娘就告诉周思国,去年春节离开老家后,周思国前脚走,院里那婶子后脚就找到了周思国的母亲,上来就问,哪里得罪了老嫂子?周思国母亲不解,就对那婶子道:咱老妯娌俩处了这么多年,别说得罪了,脸都没红过,你这话啥意思啊?经周思国母亲询问才得知,周思国忘了前去为那婶子拜年。虽然周思国的母亲没有责怪周思国,但周思国心里很是不安。就将前去为那婶子拜年的事告诉了娘,可能人太多,那婶子没有专门留意周思国,因而产生了误会。周思国的母亲特别嘱咐周思国:再到院里拜年的时候,尤其是到了关系较亲近的长辈家,一定要走在前面,时间来不及多说话,问个好也行,一定要让对方记着自己去拜年了。这样一来,每年回家拜年,周思国很是忙碌,每家都要由路上的队尾变成进门时的排头,而每去一家,似乎前为长辈拜年的只有周思国一个人,长辈们总是拉着周思国的手,拉上好长时间的家常,而每次的话语又似乎一致的重复:什么回来的啊?媳妇和孩子都回来了吗?等等。害得周思国常常从这家出来,要跑着到下一家。

礼节最重还当属母亲的娘家人,先去舅舅家,两个姨有意见,说是姨舅不一样亲,即使先去了姨家仍存在谁在先谁在后的问题。有时为了赶时间,周思国一天要前往两个姨家去拜年,因姨舅都在外村,就产生了在谁家吃饭,不在谁家吃饭的问题。在谁家吃饭,似乎谁家很有面子,心里自然很高兴,而未能吃上饭的亲戚,自然心里不痛快。周思国不能同时吃两家饭啊。后来,周思国的母亲干脆对周思国道,如果时间来不及,所有的姨舅家都不去了,在家陪娘吧。反正都是姥姥门上的亲戚,事后,由娘来解释。娘还对周思国说,国儿好不容易回家陪娘过个年,抽时间给他们去拜年,到头来还弄的这个有意见,那个不满意,以后不去了,哪里也不去了,在家陪陪娘,他们有意见就冲我来。虽然娘嘴上这么说,但一到了年初二后,去亲戚家拜年的日子,清早上完坟,送走爷爷娘娘,周思国的母亲又开始嘟囔起来:赶明儿,国儿先去哪个姨家拜年啊。过完年,周思国要回城里,娘依依送到村外,嘴里总是在重复着:国儿光忙着给他们拜年了,还没陪娘说说话呢。

同一的内容,同一的心情,不同的只是过去的岁月,娘越来年纪越大了,越老了。

娘的身影刚刚退去,笑容可掬的大老王老师又浮现周思国的眼前。

起初,也就是高中刚入学时,大老王老师留给周思国的印象并不太好。家境贫寒的农村学生,周思国因穿着破烂,很是显眼。或许大老王名校大学老师,不仅相貌堂堂,而且穿戴尤其是仪表又颇为讲究,即使在夏天,从不穿汗衫,整天穿着吊带裤,外扎腰短袖衬衫。与那些夏天穿着老头衫,甚至是汗衫为学生上课的农村老师形成了鲜明对照。

周思国所在的中学为农村学校,学校的老师大部分来自于留校的高中毕业的学生。周思国很清楚记得,上高二时,教材改革,好多内容,老师未曾接触过,只好夜里自学,白天再教学生。但在周思国的眼里,朴素的农村老师与仪表颇为讲究的大老王老师不同,农村老师虽然教学一般,但却让周思国感到特别亲切。周思国对大老王老师的成见并不完全来自于农村寒门学子的自卑,还有那感觉与大老王老师先天有种说不清的隔阂。大老王老师对学生要求特别严,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和鉴赏水平,每天在正式上课前,都要求每位同学熟记一篇新的唐诗宋词,并对前一天布置的作业进行抽查。大老王老师似乎故意与周思国作对,每次周思国都是重点检查的对象,而有时,周思国并未做到全部背诵下来,常常在全班同学面前难堪,时间一长,周思国的心理就有了阴影。还有,在周思国眼里,大老王老师是一位意见篓子,对学校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尤其是上课时,经常当着学生的面,对学校提意见,使人感觉负面的心理特别重。当然,周思国对大老王老师也有正面的感觉,不愧为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学识渊博,为人正派,尤其是在教学上责任心极强。

彻底改变周思国对大王老师负面印象的是,周思国至今都觉羞愧甚至是改变命运的不光彩之举。<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