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让心儿静一静> 244、约见县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44、约见县长(2 / 2)

王亮似乎看出了办案人员的心思,就主动向调查组谈起了自己的身世和家庭。办案人员也借机对王亮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了解。

也许农民世家的缘故,上高中时,王亮最崇拜的人是中国的水稻之父袁隆平,立志成为一名农业科学家,在植物学上做出点成绩来。高考填报志愿时,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报考了南方一所农业大学,想把南方一些植物优质品种引到北方来种植。大学毕业后,王亮一头便扎进了当地的一家农科院。农业研究不同于其他领域,参加工作后,王亮才发现,整天躲在实验室里,很难造就伟大的植物学家。于是,就投奔了一家农场,一边打工,一边搞研究。家里人知道王亮大学毕业没找到正式工作,而又选择了打工种地,父母觉得其有失颜面,亲戚朋友也觉得王亮很没出息。话不出投机半句多,道不同不相为谋,时间一长,王亮基本上和家里人失去了联系,难得清静。但科研依然很不顺利,甚至是事与愿违。王亮发现,搞农业科研非常不容易,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一些农场和大量的农技人员,而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根本做不到。王亮在北方长大,对南方一些作物根本不了解。道是自己选的,即使再艰难的路也要咬着牙坚持走下去。然而,坚持了数年,经过了痛定思痛,王亮做出了回归体制的选择,公务员考试,王亮成了一名乡镇干部,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人生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就想:同样是体制内,为何不回到自己的家乡?青年人的血总是热的,又处于充满幻想的年龄,就极想在公务员的岗位上,实现人生的价值。机会终于来了,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王亮当选了前山县副县长,虽然当时心里也有种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项羽心态,但心中更多的却是来自父母多年的家教,或许是人生更大抱负的考虑,也许是习惯了家乡人陌生的眼光,到前山县任职的事一直没有告诉家人,也并非不想向家人或是乡邻炫耀,身为农民,王亮还没有跳出光宗耀祖的秉性。担心或是思虑更多的是,一旦家人乡亲知道了其现在的职务,定会给自己陡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还会影响自己的前途。王亮盘算更多的是,经过几年的努力或是打拼,争取头上获得更大的光环,博得祖人更多的自豪。出人意料,或是令其心灰意冷的是,前山的从政环境并不尽人意,或是王亮觉得自己根本不具备从政的禀赋,尽管小心翼翼,仍无时不陷入他人挖下的坑,无时不感到力不从心。王亮也不想发什么誓,作什么保证,只是想让调查组尽快以组织的名义,还清者以自清。就极想配合调查组尽快将问题查清。

王亮最后对调查组的同志讲:周书记曾对我讲,如果木天有什么闪失,就先拿我示问。不幸被周书记言中,也可以说是一语成谶,木天被人暗害了,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辜负了周书记,我想当面向周书记作出检讨。

通过与王亮交谈,调查组似乎感到王亮的心里隐藏着什么,事关重大,立即向纪委书记作了汇报。纪委书记立即召开书记办公会听取了调查组的汇报,同样感到事情复杂,于是就向周书记作了全面汇报。

听完纪委书记的汇报,周思国有种心痛的感觉,过了许久,周思国低声道:“那你们的意见呢?”

纪委书记不了解周思国此时的心思,或是也没有更好的建议,不知该如何回答,沉思不语。周思国看出了纪委书记此时的心思,就道:“按照王亮同志的请求,尽快安排我与王亮同志见面。”周思国并特别叮嘱纪委郑书记:“早点安排,越早越好。”

纪委书记刚要起身离开,周思国的秘书进来报告:政法委书记前来汇报工作。周思国道:“好,快让他进来。”<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