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游戏竞技>网游之龙皇天下> 外篇 道教主要神明介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外篇 道教主要神明介绍(2 / 2)

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鐍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

掩蔼,容颜绝世」,汉武帝拜受西王母之教命。《山海经》中言西王母人身虎齿,

豹尾蓬头云云,乃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非西王母之形。西王母为女仙之宗,

居??懼洌谐乔Ю铮衤ナ砘冢獗讨茫挪阍遥洗涞し?,

左带瑶池,右环翠山。《博物志》称,瑶池有桃树,「三千年一生实」。天上天

下、三界十方,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隶属於西王母管辖。元始天尊授西王母以方

天元统龟山九光之籙,使制召万灵,统括真圣,监盟证信,总诸天之羽仪,监上

圣之考校。西王母和东王公又是道气阴阳之父母,共理二气,育养天地,陶钧万

物。黄帝讨伐蚩尤之暴时,蚩尤多方变幻,呼风唤雨,吹烟喷雾,西王母即遣九

天玄女授黄帝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

符五胜之。黄帝遂克蚩尤於中冀。虞舜即位后,西王母又遣使授白玉环、白玉

琯及地图,舜即将黄帝的九州扩大为十二州。《汉武帝内传》中有西王母赐三千

年结果之蟠桃事,因此,西王母开蟠桃会的故事深入人心。道教和民间一直将西

王母作为长寿的象徵,以西王母作为金籙延寿道场的主神。每逢西王母神诞之日,

一说是三月初三日,一说是七月十八日,道教徒,特别是女性教徒常聚集在道观

内,为西王母建祝诞道场,同时祈求健康长寿。

五斗星君

五斗乃东南西北中五方斗宿也,以北斗为主,南斗次之,再次为东斗与西斗

及中斗。北斗曰七元主掌解厄延生,计七宫:第一天枢阳明贪狼星君,第二天璇

阴精巨门星君,第三天玑真人禄存星君,第四天权玄明文曲星君,第五天衡丹元

廉贞星君,第六闓阳北极武曲星君,第七瑶光天冲破军星君。南斗曰六司主掌延

寿度人,计六宫:第一天府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司禄星君,第三天梁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益算星君,第五天枢度厄星君,第六天机上生星君。东斗主掌纪算保命,

计五宫:第一苍灵延生星君,第二陵延护命星君,第三开天集福星君,第四大明

和阳星君,第五尾极总监星君。西斗主掌纪名护身,计四宫:一宫白标星君,二

府高元星君。三典皇灵星君。四将巨威星君。中斗曰大魁,主掌保命。计三宫:

第一赫灵度世星君,第二斡化上圣星君,第三沖和至德星君。此为五方五斗星君

是也。五斗星君是道教敬奉的五位尊坤,道经称,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东斗主

冥,西斗记名,中斗大魁,总监众灵。世人如果礼斗朝真,便可消灾解厄,增福

延年。

五方五德星君

五方五德星君者,东方木德重华星君。南方火德焚惑星君,西方金德太白星

君,北方水德伺晨星君,中央土德地喉星君,是为五方五德星君也。

五星七曜星君

五星七曜星君是道教的七位星神。五星指的是岁星(木星)、荧惑星(火星、

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镇星(土星。五星又称五曜,加上日、月,

合称七曜。道教尊七曜为神,名为星君。日月和星神的崇拜,起於上古。两汉时,

谶纬之学多有据星象以验人事吉凶者。道教以日为阳精,称其为日宫太丹炎光郁

明太阳帝君,或称日宫太阳帝君孝道仙王,作男像。以月亮为阴精,称其为月宫

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像。《云笈七籤

》之《总说星》节中,五星各有名号:东方岁星真皇君(又称木德真君),名澄

澜,字清凝。南方荧惑真皇君(又称火德真君),姓浩空,讳维淳,字散融。西

方太白真皇君(又称金德真君),姓浩空,名德标。北方辰星真皇君(又称水德

真君),名启垣,字积原。中央镇星真皇君(又称土德真君),名藏睦,字耽延。《玄门宝海经》云,「阳精为日,阴精为月。分日月之精为星辰。星辰共以真

道,要养万二千物,下及六畜粪土草木,皆被服其秘道要德而生长焉」。意为五

星七曜皆是道的体现。天地依靠日月星辰之真气,长养万物。《太上洞真五星秘

授经》详述五星之职掌,称东方木德真君「主发生万物,变惨为舒。如世人运气

逢遇,多有福庆,宜弘善迎之」。南方火德真君「主长养万物,烛幽洞微。如世

人运气逢遇,多有灾厄疾病之尤,宜弘善以迎之」。西方金德真君「主就敛万物,

告成功肃。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灾怪刑狱之咎,宜弘善而迎之」。北方水德真

君主「通利万物,含真娠灵。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灾滞劾掠之苦,宜弘善而迎

之」。中央土德真君「主四时广育万类,成功不愆。如世人运气逢遇,多有忧塞

刑律之厄,宜弘善以迎之」。至於日和月,《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中

称,有遇日君者,「必得仙术」;有遇月君者,「所求皆得,有所得者即是度世

不死之术」。道教宫观常有供奉星神之专殿,间亦有供奉五星七曜星君者。在大

型斋醮仪礼中,一般均设有五星七曜神位,并在有关科仪中召请五星七曜星君降

坛施法。道教徒中也常有为转变年运、祛病除邪、祈福延年而参拜星辰之神者。

四灵与二十八宿星君

四灵者,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位四方综二十八宿星。三辅黄图云:

「苍龙、白虎、朱雀、玄式,天之四灵,以正四方」。是以东方青龙星君,综角

宿、亢宿、氏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七星君。北方玄武星君,综斗宿、牛

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璧宿七星君。丙方白虎星君。综奎宿、娄宿、胃

宿、昂宿、毕宿觜宿、参宿七星君。南方朱雀星君,综井宿、鬼宿、柳宿、星宿、

张宿、翼宿、轸宿七星君。是为四灵综二十八宿星君也。

四灵,又称四相或四象,指的是天上四方星宿所组成的图象,即东方的青龙,

西方的白虎,南方的朱雀和北方的玄武。《三辅黄图》称,「苍龙、白虎、朱雀、

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在观测天象时,

对日月运行经过的区域的恒星划分、选定并标志的二十八个星群座。纬书《尚书

考灵曜》称,「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如龙,曰左青龙。

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其形如鹑鸟,曰前朱雀。西方奎、娄、

胃、昴、毕、觜、参七宿,其形如虎,曰右白虎。北方斗、牛、女、虚、危、室、

壁七宿,其形如龟蛇,曰后玄武」。二十八宿星官,各有名姓、服色和职掌。如

角星神,姓宾,名远生,衣绿玄单衣。亢星神,姓扶,名司马,马头赤身,衣赤

缇单衣,带剑,等等。四灵二十八宿在道教神系中,一直作为护卫神灵。东晋葛

洪《抱朴子内篇》的《杂应》中称太上老君的护卫神,「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

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道藏》有《北斗七元紫庭延

生秘诀》,内称道士行法时,「左有青龙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监兵,前有朱雀名

陵光,后有玄武名执明,建节持幢,负背钟鼓,在吾前后左右」。四灵当系道士

行法护卫神灵。其中玄武星神自明代以后,倍受尊崇而另称玄天上帝、或真武大

帝。道教宫观常有在山门灵官殿两侧奉祀四灵的,四灵金身戎装,天将装束,当

是以四灵为道门护卫神灵之意。道教徒进庙烧香,大多从山门开始,即从奉祀王

灵官和四灵开始。道教的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四灵二十八宿的神位,并在

科仪中经常有召请四灵护法的细节。

三台与十二宫辰星君

三台者:上台虚精开德星君,中台六淳司空星君,下台曲生司禄星君。晋书

天文志云:「三台六星。两两而居,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

三台,主开德宣符也」。十二宫辰星君者:一摩羯宫属子,二宝瓶宫属丑,三双

鱼宫属寅,四白羊宫属卯,五金牛宫属辰,六阴阳宫属巳,七巨蟹宫属午,八狮

子宫属未,九双女宫属申,十天秤宫属酉,十一天蝎宫属戌,十二人马宫属亥。

为十二支神所属之宫辰星君也。

十方救苦天尊

十方救苦天尊乃东极青华大帝,化为太乙救苦天尊后,又应化於十方。化号

为十方救苦天尊。其化号曰: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

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

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

尊。是为灵宝十方救苦,济度人鬼也。

道经《救苦诰》中称,太乙救苦天尊"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

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十方化号"即指太乙救苦

天尊方便于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化为灵宝十方救苦天尊。这"十方化号"是: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南好

生度命天尊东北度仙上圣天尊西南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无量太华天尊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且看太乙救苦大天尊:他救苦十方,济

度人鬼,救苦救难,化身无数,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

为仙童、玉女,或为圣人、帝君,或为真人、天尊,或为金刚、神王,或为力士、

魔王,或为道士、天师,或为老君、皇人,或为功曹、天医,或为男人、女子,

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帅,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伯、雨师,总之"神通

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太乙救苦天尊,在天上称为太一福神,

在世间称为大慈仁者,在地狱称为日耀帝君,在外道镇邪时称为狮子明王,在水

府渊泉称为洞渊帝君。

太乙救苦天尊最尊、最贵、最圣、最灵,他于每月三、九日降临人间,普救

众生。凡人在危急之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天尊即随声赴感,前往解救,凡人

遭疾疫,重病缠身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疾病即愈,获得安宁;凡人求官寻职

而奸佞妄生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然嫉妒不生,步步高迁凡人乘船渡江海,

被波浪惊吓,受到鱼龙威胁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到达彼岸,不受伤害;

凡人碰到雷声霹雳,风雨交加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能神清气爽,魂魄不动,

凡人亲族生怨,兄弟不和,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感六亲和睦,父慈子孝。兄友

弟恭;凡身为帝王君主,朝中叛臣偷生,兵火连绵,风雨失调,万民涂炭,怨天

尤人之声此起彼伏,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就会风调雨顺,叛臣败露,国泰民安。

凡人被邪精、恶鬼、匪徒伤害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妖魁自止,鬼贼灭亡;凡

人在山林中被虫蛇﹒禽兽追逐并受伤,只要念诵天尊圣号,禽虫自退,不敢近前

;凡女子怀胎受孕而难产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感真气护佑,无伤头痛,并

且生下智慧之男或漂亮之女,六根具足,母子团圆。凡男人女子,慕道求仙,在

家出家,养性修身,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功行圆满,白日升天;凡人之七祖、

九先、弟子、同学、夫妻、孩子身死而未得託生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自然脱

离阴间,得以生天;凡人被对头苦缠不休,只要念诵天尊圣号,便能化解恩怨,

握手言和。

总而言之,太乙救苦天尊的确像生成宇宙万物的元气,无处不有,无所不能,

时时刻刻在救苦救难,普度众生。

雷声普化天尊

普化天尊为先天阳精之神,即雷祖天尊也。道经以雷祖居九天之上,二浇二

院为五雷院,驱邪院,三司为万神雷司,雷霆都司,雷霆部司也)综司五雷,应

化九天,运心三界,而总管雷霆都府,及二院三司。(按道称为道称为:雷声普

化天尊,尝於玉清天中,坐七宝层台,持金光如意,集诸天仙帝,说玉枢宝经传

垂於世。诵是经者,能消灾度厄,为道家经典之要。今世人奉普化天尊为九天雷

祖天尊也。

雷祖,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或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真王。据《无上九

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称,雷祖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也有说是轩辕黄帝升仙以后成为雷精,主雷雨之神。雷祖为其封号。雷祖居於

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气之中,去雷城有二千三百里。雷城是天庭行雷之所,高八

十一丈,左有玉枢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前有雷鼓三十六面,由三

十六神司之。行雷之时,雷祖击鼓一下,即时雷公雷师兴发雷声。雷部有神三十

六名,皆当时辅相有功之臣。明代小说《封神演义》则称闻仲为九天应元雷声普

化天尊,其率领之雷部催云助雨护法天君共有二十四名。其中有道观内常有供奉

的律令大神邓元帅忠,银牙耀目辛天君环,飞捷报应张使者节,左伐魔使苟元帅

章,右伐魔使毕元帅环等天将,还有陶天君荣、庞天君洪、秦天君完、赵天君江、

董天君全、袁天君角等等。雷公、雷神的崇拜,古已有之。但是,在神系中设置

雷部,并由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主其事,当是北宋末年的事。北宋时期,道教

神霄、清微诸派,崇尚施行雷法,於是,雷之功能不仅在於施雨,而且扩大到了

主天之祸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

宝经》就称,要对「不忠君王,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者,即付五雷斩勘之司,

先斩其神,后勘其形,以致勘形震尸,使之崩裂。《明史》的《礼志》称,「雷

声普化天尊者,道家以为总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天尊现示之日,故岁以

是日遣官诣显灵宫致祭」。道教的主要宫观大多供奉雷祖。每逢六月二十四日有

道教徒进庙烧香,祈福消灾。道教正一派在一些大型斋醮礼仪中常设有雷祖的神

位,并在科仪中有召请雷部诸天君的内容。

九天玄女娘娘

九天玄女乃先天真仙,系金母元君弟子也。据墉城集仙录云:「九天玄女者,

金母元君之弟子也。黄帝世为有熊国之君,神农氏理天下其孙榆罔既衰,诸侯相

伐,干戈日寻,各据方邑,而自称五行之号。太昊之后自为青帝,神农之后榆罔

自号赤帝,共工之族自号白帝,葛天之后自号黑帝,起自有熊之墟者自号黄帝。

黄帝乃恭己下士,侧身修德,在位二十二年,而蚩尤肆虐,弟兄八十人,兽身人

语,铜头铁臂,噉沙吞石,不食五谷,作虎之形,以害黎庶。铸兵於葛鑪之山,

不禀帝命。帝欲征之,博求贤能,得风后於海隅,得力牧于大泽,合群臣以战蚩

尤於涿鹿,帝师不胜。蚩尤作大雾三日,内外皆迷。风后法斗机以作大车以杓指

南,帝用忧愤!斋於太山之下。西王母遂遣使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

上之应也」。居数日,大雾冥冥昼晦,於是九天玄女,披玄狐之衣降焉。授帝以

兵符及印剑等,帝载拜受命。并为帝制夔牛鼓八十面,帝再战蚩尤遂灭之,大定

四方。后帝採首山之铜,铸鼎於荆山之下,黄龙来迎,乘龙昇天。」此云九天玄

女受西王母命,授符去於黄帝。后俗称为九天玄女娘娘,今人或称为九天玄母天

尊也。

酆都大帝与十殿冥王

酆都北阴大帝,为炎帝大庭氏,讳庆甲。为天下鬼神之宗,治酆都山,综九

幽阴曹神鬼事。酆都大帝是阴间冥司主宰地狱的神灵。酆,指北方癸地的鬼国,

山高二千六百里,周围三万里,上下并有鬼神宫室。山上六宫是北酆之鬼王决断

罪人之处。生生之类,死后无不受酆都之主宰。南北朝时,北酆之鬼王,多称为

北帝君,简称北帝。齐梁高道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排列神仙座次,列「酆都北

阴大帝」为最下一层(第七层)中位。北方之癸地罗酆山原是鬼魂所在之地。大

约自宋代起,就有人实指罗酆山为四川酆都县,并且在酆都地区,累世修建各种

与地狱有关的建筑,成为中国有名的「鬼都」。酆都县原有平都山,是道教七十

二福地之一。传说西汉王方平、东汉阴长生等曾在此修道成仙,白日飞昇。后人

误将王方平、阴长生之首字连读成为「阴王」,并作阴间之王解释,於是,福地

酆都县就被视作阴曹地府之所在地。酆都大帝位居冥司神灵之最高位,主管冥司,

为天下鬼魂之宗。凡生生之类,死后均入地狱,其魂无不隶属於酆都大帝管辖,

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杀鬼魂,处治鬼魂。旧时奉祀酆都大帝的庙内,多设有七

十五司,各司分别承担收捕、追逮鬼魂,关告鬼魂出入之职能。阳司亲属如有为

阴间鬼魂超度赎罪者,亦由酆都大帝决断赦免,发送鬼魂受炼昇天。道教徒一般

是在亲属亡故后,超度亡魂时,才奉祀酆都大帝。清代以来,多有於生前为自己

预修黄籙道场的,因此今亦有在生前修建延生道场时,关告酆都大帝,祈求健康

长寿的。

至於十殿冥王乃由灵宝十方救苦天尊所化,东方天尊化第一殿秦广王,居玄

冥宫。南方天尊化第二殿楚江王,居普明宫。西方天尊化第三殿宋帝王,居纣绝

宫。北方天尊化第四殿五官王,居太和宫。东北方天尊化第五殿阎罗王,居纠伦

宫。东南方天尊化第六殿卞城王,居明晨宫。西南方天尊化第七殿泰山王,居神

华宫。西北方天尊化第八殿平等王,居七非宫。上方天尊化第九殿都市王居碧真

宫。下方天尊化第十殿转轮王,居肃英宫。第一殿秦广王,专司人间寿夭生死,

统管吉凶。

第二殿楚江王,专司活大地狱,即寒冰地狱。

第三殿宋帝王,专司黑绳大地狱。

第四殿五官王,专司合大地狱,即血池地狱。

第五殿阎罗王,专司叫唤大地狱。

第六殿卞城王,专司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

第七殿泰山王,专司热闹地狱,即肉酱地狱。

第八殿都市王,专司大热闹大地狱,即闷锅地狱。

第九殿平等王,专司铁网阿鼻地狱。

第十殿转轮王,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区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往投生。投生

时,开载胎卵湿化,男女寿夭,富贵贫贱,并於每月汇知第一殿秦广王处注册。

凡发往投生者,均由孟婆神灌饮**汤,使其忘记前生之事。明清以来,十殿阎

王之说盛行,以致有替代道教原有的东嶽大帝主宰生死之势。但是民间少有专门

奉祀十殿阎王的庙观(除了四川酆都。一般均在当地城隍庙内设阎王殿,奉祀

十殿阎王。各王诞辰之日,虽然也有香火,但主要奉祀十殿阎王,当是在为亡魂

举行超度科仪之时,以祈求各殿阎王开释亡魂,使其早日受度昇天。

道藏经「地府十王拔度仪」中云:

冥府第一宫,泰素妙广真君,世人所谓秦广大王,其中地狱,长蛇吐焰,铁

狗喷烟,亡人一七,先到此宫。冥府第二宫,阴德定休真君,现世名曰初江大王,

其中地狱,刀山剑树,火翳寒冰,亡人二七,须诣此宫。冥府第三宫,洞明普静

真君,世人所谓宋帝大王,其中地狱,吞火食毒,屠割身形,亡人三七,须诣此

宫。冥府第四宫,玄德五灵真君,世人所谓仵官大王,其中地狱,负沙运石,无

有休息,亡人四七,须诣此宫。冥府第五宫,最圣耀灵真君,世人所谓阎罗大王,

乃北阴天君之上佐,诸大地狱之总司,号同九幽,位齐五斗,

亡人五七,当至此宫,业镜现形,随缘报对。

冥府第六宫,宝肃昭成真君,世人所谓变成大王,其中地狱,金针拔舌,铁

斧刳胃,亡人六七,当诣此宫,昼夜拷魂,被受诸苦。

冥府第七宫,泰山玄妙真君,现世名曰泰山大王,受上帝敕命,佐理北阴,

昼居东嶽,夜入冥府,亡人终七,须诣此宫,拷定因缘,校量

罪福。

冥府第八宫,无上正度真君,世人所谓平等大王,其中罪人手抱铜柱,身卧

铁林,死经百日,方到此宫,罪业太深,拘留此狱。冥府第九

宫,飞魔演化真君,世人所谓都市大王,其中地狱,锯解镬汤,万死千生,无有

休息,死经周岁,方诣此宫。冥府第十宫,五灵威德真君,现

世名曰转**王,应诣罪魂,死经大祥,方至此宫。一切众生,死经地狱,魂系

酆都,备受诸菩,时时拷掠,刀山屠割,铜柱铁床,火翳寒地,无边苦恼,若能

称吟太乙天尊圣号,举无量音,响彻十方,声闻九地,拷对悉皆解脱,魂神受炼,

径上南宫,劫劫生生,长居快乐。

太上老君

老子生於商武丁庚辰岁(公元前一三0一年)二月十五日,母(玄妙玉女元

君)怀孕八十一年,於李树下,破腋而出。指李为姓名耳。为元始天王所化神宝

君之化身。道书以元始八十一化,至老子是为第十八化,世乃称为太上老君。据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老聃本传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名耳,

字伯阳,諡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其生平事蹟,载在老子内传云:「太上老

君,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也。其母见日精下落如流

星,飞入口中,因有娠。怀八十一岁,於陈国涡水李树下,剖左腋而出,指李树

曰此为我姓。生而白首,故号老子。耳有三漏,又号老聃。顶有日光,身滋白血,

面凝金色,舌络锦文,长成一丈二尺,齿有四十八。受元君神图宝章变化之方,

及还丹伏火水汞液金之术,为七十二篇。在周文王时为守藏史,武王时为柱下史。

能为天神所济,聚仙所从。所出度世之法,有九丹、八石、玉醴、金液、治心、

养性、绝榖、变化、役使鬼神之法」。按神宝君又称太上老君,老子系其所化法

身,故老子内传首句即额曰:「太上老君」字样,盖以老子即太上老君也。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为掌禄籍之神。据明史礼志以:「梓潼帝君姓张名

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唐宋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梓潼

帝君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元加封为帝君,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岁二

月三日生辰,遣祭。」按文昌帝君曾降笔於世,作梓潼帝君化书,自述其身世云

:「予生於周初,迄今有七十三化矣。西晋之末,再游人间之初,忽至会稽之阴,

见一隐者,年五十许,具香灯仰天而祈。时中春之夜,天文灿烂,张翼二宿昭然

在上。俯而听之,隐者姓张,适符列宿之一,予於是生焉。张氏出黄帝之子名挥,

始造张罗网,世掌其职,子孙因以张为姓,显於吴地。予生及冠,毋病疽重,乃

为吮之,并於夜中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后值瘟疫流行,梦神授以大洞仙

经并法籙,谓可治邪袪瘟,行之果验。因予累世为儒,天帝乃命掌天曹桂籍文昌

之事。凡世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皆隶焉」。

因是世俗称为文昌梓潼帝君也。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一说在北斗魁前,一说在北斗之左。

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文昌封为帝君,并

且又称梓潼帝君,当是元仁宗时之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

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明史》的《礼

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

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於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

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

有感於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

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

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

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

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於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文昌帝君除有抗击战

死、忠主救民之功绩外,《梓潼帝君化书》称,张亚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

为吮之,并於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后值瘟疫流行,梦神授以《大洞

仙经》并法籙,谓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验」。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亲的楷

模。成书於宋元时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列举古代士人行善得福的事例,说明善

有善报、恶有恶报,「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的因果报应,劝人行善积

德。《文昌帝君阴骘文》称,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间,世为士大夫,为官

清廉,从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

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因此,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

之事。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

都归文昌帝君管理。元明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对於文昌帝君

的奉祀也逐渐普遍。各地都建有文昌宫、文昌阁或文昌祠,其中以四川梓潼县七

曲山的文昌宫规模最。一些乡间书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神像或神位,其间虽

时有兴废,但因文章司命,贵贱所系,所以一直奉祀不衰。旧时每年二月初三日

为文昌帝君神诞之日,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或

吟诗作文,举行文昌会。

真武大帝

玄天上帝乃北极玄武星君之化身也。据三辅黄图以:「青龙、白虎、朱雀、

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盖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璧」以

玄武总之。故汉书天文志云:「北宫玄武」是也。因以为北方之神,称为玄武大

帝。考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中说:「玄元圣祖,八十二次化为玄武

大帝。大帝既凡而玄妙哉!然其玄武应化之因,故知武曲显灵之验。昔大罗境上,

无欲天宫,以净乐王国,善胜皇后,梦而吞日,觉乃怀孕。经一十四月开皇元年

三月三目,降诞於王宫。既长舍家弃国,辞父母下入武当山修道。度世济人,四

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昇天,玉帝封为玄武真人」。唐贞视二年,封为佑圣玄

武灵应真君。宋时真宗避玄字之讳,改称「真武大帝」。按从汉书王梁传有云:

「赤伏符曰:王梁主卫作玄武。」註云:「玄武北方之神,龟蛇合体」。盖以「

龟蛇二物,属於北方,而合为一体。故今人祀奉玄帝,辄象龟蛇二物於其旁。道

家以玄天上帝尊为道教法主,称号:佑圣真武玄天上帝,终劫济苦天尊。

真武大帝,又称玄武神,玄天上帝。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

》,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於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

国王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於

王宫。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昇

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於北方。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

称。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召玄武而奔属」。玄武七宿之形如龟

蛇,故注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北宋开

宝年间,玄武神降於终南山。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封为翌盛将军。宋真宗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为翌圣保德真君,后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

玄武为真武。宋真宗、宋徽宗、南宋钦宗等屡有加封。元代大德七年1303

年)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

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永乐十年1412年)又命隆

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余万人大建武当山宫观群,使武当山真武大帝的香火达到了

鼎盛。玄武是北方七宿的总称。七宿之中有斗宿。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

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寿夭

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求延生长寿,都要奉祀真武大帝。《佑圣咒》称真

武大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威慑万灵」。因此,真武大帝属水,当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宫内多建真武庙就

为祈免水火之灾。农历三月初三日,是真武大帝神诞之日。各地真武庙均有奉祀

祝诞祭典。其中以武当山进香朝拜为最盛。

灵官王天君

王灵官乃玉枢火神降为山灵精气,为湘阴之庙神也。铁面朱髯,初无姓名。

西河萨真人为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之弟子(按系虚靖尸解后所收)。见其庙祀血

食太甚!乃飞符火焚其庙,王灵官烧成火眼金睛。以系无辜被焚,奏於天庭,玉

帝赐予慧眼并金鞭;准其阴随萨真人,察其有过错时,则可报前仇!历十有二年,

以慧眼观察,见真人无过可寻。及至闽中,遂拜为师,誓佐行持。真人乃劈乾卦

「王」字为之姓,以「善」字号其名。为奏天庭,录为雷部三五火车雷公,又称

豁落灵官,为道家护法监坛之神。闽人称为天君,立庙祀之,香火不绝也。

王灵官,即玉枢火府天将,隆恩真君。俗称王灵官。《明史》的《礼志》称,

「隆恩真君,则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也,又尝从萨真君传符法。永乐中,以周思

德能传灵官法,乃於禁城之西建天将庙及祖师殿。宣德中14261435

改庙为大德观,封二真君。成化初,改观曰显灵宫。」「夫萨真君之法,因王灵

官而行。王灵官之法,因周思德而显。而其法之所自,又皆林灵素辈所附会」。

据明清时期的神仙传记称,王灵官原名王恶,湘阴浮梁之庙神,因其吞噬童男童

女,为西河的第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的弟子萨守坚,飞符火焚,将王恶烧成火眼

金睛。王恶不服,奏告於天庭。玉皇大帝即赐慧眼并金鞭,准其阴随萨真人,察

有过错,即可报复前仇。十二年间,王恶以慧眼观察无遗,竟无过错可归咎於萨

真人。后至闽中,拜萨真人为师,誓佐行持。萨真人乃以「善」易其名,改王恶

为王善,并且奏告天庭,录为雷部三五火车雷公,又称豁落灵官。道观内多塑有

王灵官之像,红脸,满髯高翘,开口,露獠牙,披甲执鞭,正对山门。额上有火

眼金睛,能辨识真伪,护镇山门。因此,王灵官之职当是道教护法监坛之神灵。

明永乐年间14031424),杭州道士周思德能传灵官之法,附神降体,

祷之有应,显於京师。周思德还在禁城之西建天将庙和萨祖师殿,以王灵官为火

府天将,天庭二十六天将之。宣德年间14261435),又改为火德

庙,岁时致祭。由於奉祀王灵官的殿堂一般都在道观山门处,因此道教徒进山门

后首先朝拜王灵官。只有福建地区民众有称王灵官为天将而专为其建庙,称天将

庙。王灵官神诞之日为六月十五日,道教徒进庙奉祀王灵官的连绵不绝。

正一玄坛赵元帅

赵玄坛讳朗,字公明,乃日之精也。据实录云:「昔时天有十日,并出作噩!

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尧命羿射之,落其下枝九,而化为九鸟,坠於青城,

变为九鬼王。八鬼行病灾民,而帅独化为人,骑黑虎,执银鞭,避隐蜀中,浑忘

甲子。后为张道陵天师,收为守护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方,

永佐正一玄坛。食丹后形如天师,天师乃命守玄坛,故号玄坛元帅。及天师昇天

后,奏於天庭,擢为天将」。又搜神记云:「赵元帅自秦时避世山中,精修至道,

功成奉玉帝召为神霄副帅。按元帅乃皓廷霄度天慧觉昏梵气化生」。今称为:上

清如意金轮院正一玄坛赵元帅也。

地祇上将温太保

太保姓温名琼,字子玉,乳名卓郎,温州平阳人。母张氏夫人,梦南方日轮

大如车,其声如雷,寤而有娠,遂生太保。身长九尺二寸,长而有志,武勇敢为。

唐时群盗蜂起,随汾阳郭子仪出战,身为先锋。子仪尝梦前军有黑雾,觉而问,

知为琼大醉时,身中酒气如黑雾,乃拜为帐前校尉。其临阵时,常作黑雾惊盗而

杀之。子仪与同宿,又梦其变黑蛇而生角,知为异人也;然终疑能为患,欲杀之!

琼觉而逃,归泰岱山下,屠牛卖酒为生。一日遇有道人点化之,遂悟而不杀牛。

入东嶽庙为祝,三年,忽一日过嶽峰,遇黄衣道者,揖曰:「今日嶽帝书上汝名,

若天年终,则为嶽府太保。汝可立像於殿前,身后当任其职」。琼如言立像,左

执环,右执间,於嶽府前。后果立化殿前,肉身不倒。初受敕封为显德将军,后

常显灵济人,嶽帝为奏天庭,玉帝封为翊灵昭武大太保(见道藏地祇上将温太保

传)。当三十代天师虚靖真人时,将其列入地祇十将之第六,并擢为天将,奏达

天庭,后即道家奉为:出入天门温元帅也。

斗口灵官马天将

马元帅名胜,为南斗第六星所降生。故以原星之讳为名(接南斗六司星君,

第六天机星君讳胜也)。以劈破乾卦自巽度乾而生火,乃成马字为姓。生来三头

九目,手持玉戟金砖,背飞丹符之鸟,身跨火犀。居世二百四十年,常驱邪袪瘟,

度世济人。后随护梓潼帝君,至功完行满,召返天庭,饬守斗阙,证位斗口灵官,

道称雷声不动天尊。

金阙后圣帝君

上清后圣帝君,为先天玉宸大道君所化身也。据清微仙谱云:「上清后圣帝

君,姓李讳弘元,一讳玄水,字子光,一字山渊,为地皇之胄也。育於北国天刚

山下,李氏之家,母先梦玄云日月缠其形,乃感而怀焉」。盖即金阙后圣帝君也。

黄堂谌姆

谌姆者不知何许人也,自言谌姓,其字曰婴。尝居金陵丹阳郡之黄堂,潜修

至道。忘其甲子,累世耆老皆见之。齿发不落,容貌常少,敬为仙人,咸以谌姆

呼之,谓其可为人师也。据清微仙谱云:「上清元君西华圣母,一号灵宝净明黄

素天尊,乃女真谌姆也。姆讳婴居於广堂,事见仙传,得上清高仙上明玉书三章,

潜修至道,感斗中玉符之隐,上居西华谅光宫,掌元始图书之府,称谌姆元君」。

按谌姆元君曾以净明五雷诸法,传授於西山许旌阳真君,垂世济人也。<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