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犬子汉高祖> 第四十二章 知谁的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二章 知谁的命?(1 / 2)

 “王佗、路甲,你们来看看我的田。这两年我不是还算丰收了吗,你们看看,这都是赵功和审成的功劳呢。采用这个方法,既省工省力,每亩还能多收到两成以上。来,赵功,你给具体说说如何做法。”

邻居农民王佗和路甲将信将疑地跟着刘执嘉来到了地里。眼前这看似稀疏栽种、圳垅相间的田地还能多收获?!

但是,听了赵功的讲解,二人又觉得有道理;特别是刘太公这两年的丰收可是实实在在有目共睹的,作为乐善好施的太公和邻居,想来也不会有意坑害自己吧?

“这法子好啊,我驼背一定尝试,本来我年纪大了就难以耕作,省力还能丰收,何乐不为?谢谢太公了。”王佗首先开口感谢刘执嘉。

“我也愿意一试——先拿出一半田吧。”邻居路甲则有所保留。

但刘执嘉还是很高兴。

昨天去向父亲刘荣问安,才应证了自己的猜测:刘季又去找张耳了。

“这回我可没资助他啊,他说上次回来那个张耳给了他不少钱。”父亲刘荣已是七十有三了,如今大半时间都只能坐着甚至躺着了,只是起色看起来还不错,特别是说起这原来轻视的孙子时。

“他说自己在家待着不开心:丈夫不像丈夫、父亲不像父亲,当儿子呢又被你这个父亲看不起,还严加管束不愿意他出门。现在楚国目下太平,可就意味着魏国一定大难临头,张耳县令肯定会效仿信陵君,挺身而出的,自己想去魏国助他一臂之力——现在魏楚可是唇亡齿寒,助魏也就是救楚啊。”

一边说着,父亲刘荣一边摸过拐杖,让自己站起身,来回慢慢踱步。

“这说辞也有道理,可现在去魏国,就不只是路上不太平了,那可是战乱之国啊!怎么能自赴死地呢?!叫我这做父亲的如何心安?”刘执嘉愤怒而又无奈。

“上次曹氏之事,我基本同意你的意见;但要我说,这次你错了。”刘荣停止踱步,目光炯炯直视儿子刘执嘉,“是我对孙儿说,想做什么就随自己心愿去做,趁自己还算年轻!不要像我,一时意气用事辞官回家,蹉跎了人生。”

“其实不要说是为魏国还是为了楚国,这丰邑又搬不走,当初只要自己在官一天,百姓的日子不就好过一天?而自己不就心安一天?既然心怀天下,就要找准自己位置,为人人的同时也才能成就自己。”

路上,父亲刘荣的话还在耳旁回荡着。

也许自己当父亲是不合格的、自私的?不要说为了人人,哪怕是顺遂了儿子的心愿,也才能成就自己不是?

“父亲,三哥他果真又去了魏国?”刘交不无遗憾地问。

刘交现在也已经十八岁了,身材不高而瘦削,白皙圆圆的一张脸,一看就是大部分来自母亲的遗传。现在他已经不在马公书院读书了,因为先生已经教不了他。

见父亲不语,只是沉着脸点点头,刘交道:“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本来我私下还跟三哥说要带我出门远游一番呢,三哥说话不算话,哼。”

“你不知道魏国现在打仗吗?你哥自己想死,可总算他还有良心拦住了,你还不领情?!”刘执嘉真想把满腔的愤懑都兜头浇到儿子刘交身上,他瞪着眼道。

刘交吐了吐舌头,就想躲进房间去。

“慢着,上次你不是说想继续学诗,想拜师浮丘伯吗?收拾好行囊,这两天就去齐国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