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野蛮的东方> 第二十八章 新粮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八章 新粮食(1 / 2)

 人是社会性动物,有学者提出,人在群体之中,会降低自己的智商以迎合他人。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人也有可能被群体的情绪影响,比如在几万人的演唱会中,别人兴奋,你也会跟着兴奋,别人感动,你也会跟着感动。

现在倚枫镇外的景象,虽然不是几万人规模的演唱会,但也同样震撼人心。

上千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腥味,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种情绪,一种根植于华夏民族血脉中的情绪。

这种情绪,在游牧民族中能在放牧时感受到,在渔猎民族中,能在狩猎中感受到,在海盗民族中,能在出海时感受到。

而在华夏民族中,能在种地中感受到这种情绪。

红娘子也感受到了这种情绪,一种充满希望的,亲手付出等待收获的期待感和满足感。

“你是怎么做到的?”红娘子望着李信,心中五味杂陈。

“将农民所有的负担都解决”,李信坚定的说道:“我只要他们种地,其他一切困难都帮他们解决好。

你好好想想倚枫镇的农民都有什么困难?

首先他们种的土地根本不是他们自己的,倚枫镇有两家大地主,一家举人,一家秀才,占了全镇八成的地,剩下两成的地握在几家人丁兴旺的富农手里。

咱们打破倚枫镇,最主要的受害者是那两家地主,其他人不过是换了东家,给谁种地不是种?你们鸡公山把地主家占了,该做的事却没有做。

所谓‘替天行道,劫富济贫’,并不只是开仓放粮而已,我把地契和借据拿出来,当着全镇人的面烧了,然后聚集全镇人重新划分土地。

我没有挨家挨户分,这样太浪费时间,我让他们自己结成小集体,几家几户合起来分地,有人找亲戚一起,有人找信得过的人一起,总之就是找邻里矛盾少的人。

然后再按照他们的丁口,全镇人均分土地。

这些土地也不是直接给他们了,而是长租,每年要收三成的粮食。虽然把土地直接给他们,他们会更加感恩戴德,但是也要考虑土地的利用问题,如果将来有撂荒的,人丁减少种不过来的,可以拿出来重新分配。”

“收三成的粮食,是多收还是少收了?”红娘子没做过地主,并不知道应该向农民收多少的租子,她之所以问李信,是想知道李信到底是在做善事还是另有图谋。

“跟河南的藩王地主比,那就可以说咱们是绝世大善人了”,李信笑着说:“但在我看来,依旧还是多,不过这个不要紧,因为假如现在收的太少,很难取信于民,老百姓们会以为咱们图谋不轨。将来我希望这个租子要降到两成以下,甚至可以用一些奖励的办法。比如家里孩子如果不念书,就收三成,念书就收一成两成。”

“就只是分了土地,她们就信你了?如果是这么简单,你当初也可以跟我说啊!”

“哪有那么简单?你以为他们躲起来不种地,只是因为地不是自己的?那两家地主早就死了,本来就是一笔烂账,并没有人找他们收租,他们依旧不出来。

因为他们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没人给他们建立秩序。

就比如你们六当家跟那个猎户王安的矛盾,他女儿王香被你们鸡公山抓走,谁帮他做主?你们还要砍了他。

你可不要小看这个普通猎户,他虽然普通,在倚枫镇的村民眼里却不普通。当初他受雇于地主家,组织村民结寨守土,很是打退了不少散碎流贼,当日倚枫镇被咱们攻破,他带着女儿逃了出去,一直躲在外面的村子里。”

“原来是这个人,我说当时有几人在里面射箭,还挺准,打进去就找不到了”,红娘子恍然大悟:“原来是他”。

“占领一个地方,想要牢牢掌握人心,必然需要一个中间人,用这个中间人架起桥梁,将咱们跟百姓连接起来。王安就是倚枫镇的中间人,有了他的支持,村民们敬畏我们,也尊敬我们。没有他,村民们只会畏惧我们,却谈不上尊敬。”

“那你就不怕村民们只听他的话,而不听我们的话?”

“很好,你现在知道为我们这个集体考虑问题了”。

红娘子乔脸一红。

“这就要讲到秩序的重要性,咱们管理百姓,跟管理下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说到底就是一个恩威并施。只要百姓遵守咱们的规矩,由谁来管理并不重要。这也是大明朝皇权不下乡,依然能够延续两百多年的原因。

当然如果时间久了,十几年,几十年,百姓只认得管他们的人,而把咱们的规矩给忘了,那时候才会出现危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