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野蛮的东方> 第十九章 三元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九章 三元会(1 / 2)

 军旗的事让李信犯了难,他不太想把自己的姓举起来。

不管是叫李岩,还是叫李信,基本上没什么区别。主要是想与将来的李自成区别开来,别等李自成起飞了,别人一看他的旗子以为是李闯王的队伍,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做产品都需要有定位,都需要有特色,光有定位没有特色,别人看不上,光有特色没有定位,别人记不牢。

什么龙啊,日月啊之类的就不用想了,李信考虑再三之后,决定用太极图。

太极图,不是八卦旗,八卦旗被后世某国当成了国旗,而李信的太极图没有八卦,只有黑白阴阳太极的图案。

之所以用这个图案,是因为他同时还想成立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就叫做“三元会”。

后世的华夏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军队的思想需要高度统一。

因为说到底,军队和枪一样,都只是武器,这把武器握在谁的手里,就给谁卖命,这把武器指着谁,谁就会没命。

宋朝吸收了唐朝的教训,一门心思的打压武将,结果搞的国破家亡。明朝记吃不记打,又搞出了文贵武贱,以文御武那一套,结果还是国破家亡。

就看吴三桂那些汉奸帮助清朝统一全国有多么卖命,也知道明朝的武官制度有多么失败。

所以放养武将不行,打压武将也不行,能做的,就只有统一思想。

如果时间来到后世,能够统一的思想有很多,比如做人民的子弟兵,为维护民族,人权,道德之类的思想,而在这个时代,最好的方式,李信认为,还是要跟宗教一类的思想联系起来。

三元会不信神,李信不打算搞出一个类似天主教那类的全能神。

华夏几千年虽然神佛满天飞,实际上是一片无神论者的土地。虽然历代统治者也有信奉道教或者佛教,但他们用来作为统治基础的儒教,并不推崇对神佛的信仰。他们的无神论,不是完全的唯物论,而是一种敬而远之的唯心论。

李信所要创建的三元会,更像是一种黑道组织,对中上阶层,要建立一种共同的理想,对下层,则建立一个稳定的秩序。

自从妇女们把太极图绣出来,李信就拿着它给孩子们和士兵们讲解,每天必须听一个小时。

首先是口号,白莲教就有口号,什么“无生老母,真空家乡”之类的。后期的李自成也有口号,“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口号是很有杀伤力的,不怕你不信,喊多了自然有人信。

于是他的口号就出炉了:法天象地,敬祖爱人。除魔卫道,扶危济贫。严于律己,勤于修身,知耻明理,去伪存真,勇闯天下,吐故纳新。

为这个口号他是花了一番心思的,传统华夏讲究“敬天法祖”,这四个字有很大的问题,敬天不用说了,只说法祖,它的意思是以祖宗的规矩当成规矩,以祖宗的思想当成法律,这么玩下去,人类文明还能进步吗?

确实可以找出无数证据,证明华夏文明一直在进步,工匠水平在不断发展,经济建设也出现了什么“资本萌芽”,但是事实是华夏没有自然科学的土壤。

很多人把华夏文明走进死胡同归结于满清的野蛮统治,这不假,满清也确实野蛮,但用儒家来统治华夏可不是女真人自己发明的,而是从明朝继承来的。

李信也不能完全按西方那一套来搞,这时期有个著名事件叫“南京教案”,传教士不准信徒祭祖,这是很违反华夏传统的,最后的结果也必然导致传教失败。

所以李信的想法是祖宗需要尊敬,但天地也需要探索,华夏不能固步自封,必须积极参与到争夺世界资源的大时代中去。

为了播下自然科学的种子,有必要先翻翻土。

除去口号之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仪式感。

不能小看敬礼,跪拜之类的动作,如果把它们刻进人的心里,会形成强烈的心理暗示,如果把它们刻进一个民族的血液里,甚至能够压弯整个民族的脊梁。

李信在后世看见过很多宗教朝拜的镜头,特别是有一些国际上很出名的人,据说是信奉某某教的,平时看着跟世俗的人没什么区别,一样的花天酒地,到了朝拜的时间和地点,依旧非常严肃虔诚。

所以仪式感不仅要搞,还要大。

每天早晨,中午,晚上,李信都带着众学生和士兵对着太极图三拜九叩。给手下们传播思想要比给同等级的人传播容易得多,毕竟都吃李信的,喝李信的,就算不相信或者不懂李信的道理,也不好意思拆台。

每次礼拜都要念一遍李信的口号:法天象地,敬祖爱人。除魔卫道,扶危济贫。严于律己,勤于修身,知耻明理,去伪存真,勇闯天下,吐故纳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