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野蛮的东方> 第十三章 避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避祸(2 / 2)

红娘子虽然有心跟李信亲近,奈何他整天不是跟几十个壮丁一起训练队列,就是在教一群孩子各种生活技能。

此时红娘子赶过来,就见李信领着一群孩子一边编草鞋,一边唱歌: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没看出来,你唐唐举人也会编草鞋”,红娘子调侃道。

“其实举人代表的是学习能力,我小时候喜欢拿狗尾草编蚂蚱,所以灾民里有人会编草鞋,我就学了来”,李信放下手里的活计,指着孩子们说道:“一边学,一边教他们,这就是我带他们走的目的”。

“咱们去投义军吧”,红娘子开门见山的说道:“以你的能力,肯定能在义军中当上大官”。

“绝无可能”,李信断然拒绝,只要上过学的人都知道,明朝后面是清朝,什么义军流寇早晚灰飞烟灭,除非走头无路,谁会去投奔注定失败的人,“我虽然决定跟你走,但我从没答应过要投义军,难道你们鸡公山的家当不要了?”

红娘子一脸苦笑:“鸡公山有什么啊?就是几座破房子而已,早晚要给兄弟们找条出路。现在南边全是义军,有十几万,听说山里藏进去不少,到时候碰见了,咱们怎么办?”

李信想了想,跑到马车里找出马丁尼的地图。

流寇之所以到处跑,一是找粮食,二是官兵追。现在大批流寇经过大别山,不可能就躲在里面不出来,至少大部队不会。

可是大别山往南就是湖广,流寇是进不了湖广的,因为他们没船。这大冬天的他们也没法游水,就算能游他们也不会,他们都是北方人。

而东边是凤阳府,这么十几万流寇应该打不下来,毕竟也不是闯王那些主力。李信记得流寇似乎打破过凤阳,也就是老朱家的祖坟,虽然没记住是哪一年,但他知道打破凤阳府的都是些大人物,肯定有“闯王”。

那么这些流寇实际上就是在大别山周围转圈,可是转圈是需要粮食的,粮食没了,他们该怎么办?

李信越想越不安,却没察觉红娘子又挽住了他的胳膊,正满脸爱慕的盯着他看,就等他拿主意。

李信咳嗽一下,轻轻松开红娘子的手,“孩子在旁边呢,注意一下”。

红娘子也不生气,朝李信吐了吐舌头,“你倒是说该怎么办啊?”

实际李信早就发觉红娘子这一路来的反常举动,她似乎总是在找机会跟自己做身体接触,也不能简单的说是发痴,因为如果李信表示拒绝,红娘子也没好意思强迫,如果李信默许了,她也会很小心的接触。

像一只猫,非常,非常小心的试探。

“我觉得咱们不能直接回去,得换条路,或者上哪躲一躲,遂平附近有山吗?这里是什么山?就在遂平西南边”。

“这应该是马鞍山吧?”

“嗯,这里不错,我的意见是咱们马上往西南走,这个倒钩形的山谷正好适合躲藏,等义军回北边,咱们再走”。

“你怎么知道义军会走?要是他们打破汝宁府,就住下来了呢?”

“呵”!李信轻蔑一笑,“河南一马平川,谁也站不住脚,大明朝还有一口气呢,能让他们胡来?”

“这个,我要去跟兄弟们商量一下,他们听说义军来了都很高兴”,红娘子担心的说道,她以为李信既然答应跟她走,也会跟她一起去投奔义军,没想到李信不只态度坚决,还想方设法躲开。

“说服他们很容易,你想想,这十几万流民可都是些饿死鬼,现在投靠了他们,粮食保不住不说,咱们全要跟他们一起做叫花子,要是官兵来了,还要被撵着跑。跟他们说,即使要投靠义军,也要先看清楚局势”。

红娘子听着有道理,便点点头,兴冲冲走了。

结果跟李信预料的一样,虽然鸡公山的好汉们很兴奋,但是毕竟不是闯王驾临,跟十几万人一起做叫花子的事,他们也不愿意,于是整个大部队改道西南,向马鞍山进发。

李信提醒红娘子,在确山县留些人手放哨,关注流寇的动向,车队则一路向南,直接开到倚枫镇。这座镇子很小,但周围方圆百里全部开垦成了田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庄。

河南可以说是华夏开发的最深入的地方,李信在心里感叹,基本上只要是平原,都会被开垦成田地。

整个河南并不都是平原,西南面的南阳府更像是一个盆地,而马鞍山和其他几座山就围在南阳府东北边。马鞍山这个山谷虽然不是交通要道,却也可以西入南阳,东出汝阳,非常适合藏兵。

倚枫镇并不欢迎红娘子的车队,等到李信赶到时,红娘子正在与众好汉们商议对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