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母亲的故事> 第十六章(4)父亲的新单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4)父亲的新单位(1 / 2)

 后来听父亲给我们讲过,他调到西安新单位后的情况。这个学院地址是当时的空军司令刘亚楼,坐着直升机在西安东郊的上空盘旋,发现顺着灞河南岸,有一片叫白鹿原的丘陵,不高的山势连绵起伏树木葱郁,不仅隐蔽性好便于保密。且离西安市50多里不算太远,比较符合建院的要求,他命令手下做了细致的调研,最终把院址选在了这里。

父亲他们像战争年代一样,打起背包就出发了,下了火车坐着解放牌大卡车,驶离西安向东开去。经过了一个叫纺织城的地方,因为这里集中着好几个当时算现代化的纺织厂。汽车继续向东开,离城越来越远,农田和村舍从眼前闪过,开始走在石渣子路上,疙里疙瘩一路颠簸着,到后来连石渣子路也没有了。

我问过父亲“你从沈阳市区到了这么荒僻的地方不后悔吗”。父亲说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只要组织一声令下,没有人讨价还价计较个人得失。

大卡车最后开到了灞河边的毛西公社。先期到达这里的是地质测绘和盖楼房的人员,百十号人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租用了一些民房住下来。父亲说那里的民俗习惯跟东北很不一样,当地农民住的土坯房,开始一看很奇怪,后山墙直达房子的顶端,前边是一面坡下来,房子好像没盖完只有一半,有的人家东西北三面都是这样的半边房,南边临街一个门楼围成一圈,中间形成一个天井一样的院落。

新建一所这么大的学院需要各方面的协调,西安市责成区政府大力协助,他们首先要把从纺织城到新院址的路,修成石渣子的硬道,便于汽车行走。

建院的这一片山坡,散落着一个小村子叫“寇家”,为了清理出较大的一快地,部队首先要让村民,从散在各处的民房和窑洞里搬出来,集中给他们盖了一片砖瓦房的新寇家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