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母亲的故事> 第十六章(1)战场寻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章(1)战场寻夫(1 / 2)

 早春二月寒冷依旧,放眼雪野白茫茫大地好干净,历史的烟尘早已落定,北风刮走了所有的云,天空蓝的透亮,日头接近地坪线时,那如血的残阳。像锋利的刀光,把雪色大地犁开一道道口子。

我似乎看见父亲参加的那个战争场面,除了炮火硝烟,还有英雄的滴滴鲜血洒在圣洁的白雪上,像朵朵红梅,在高傲的绽放,像他们美丽的生命。

我在想当时母亲故事里的黑子,也许正把着方向盘,脚踩油门冒着敌机的轰炸,在崎岖的山路上,一趟又一趟的运送弹药。也许他又拿起枪参加了解放锦州的战役。冲进敌营端枪扫射,跳上敌人坦克把手榴弹扔进去。在昂扬的冲锋号声中把红旗插上城头。也许他也参加了黑山阻击战,父亲在那激烈的战场上,曾经与他擦肩而过。也许--------。我不敢再想下去了。

母亲跟西院二妈开始织布,她们两个轮番上阵,谁有时间谁织,每天织布机都在呱嗒呱嗒地响,只见母亲把线梭子从这头扔向那头,再把机头一板,一根儿纬线就织进了布里。再把线梭子从那头扔向这头。机头呱嗒呱嗒地响着,一根儿又一根儿,编织着布的长度,一根儿又一根儿,编织着母亲的心思。

人生的经纬并不像织布这样脉络清晰。往往交织得像一个蚕茧。你被它缠绕裹胁,剪不断理还乱。苦苦挣扎一辈子。

晚上我们躺在被窝里,睡觉前母亲照例在煤油灯下纳鞋底,看着灯影里母亲映在墙上的高大身影。我想母亲的承受力,也一定在生活的磨难里放大了很多。我试探着问娘“那天二妈说是爹他们担架队,把你从黑山阻击战的战场带回来的,是怎么回事”?母亲半天没吭气,寂静的乡野只有火车嘎达嘎达的回响。

母亲打了一个长长的“咳”声,终于吐露了她不愿意回顾的往事,“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林政委和通信员石头,做的是后勤保障工作。锦州战役中,他们负责往战壕上送弹药、送饭。他们还要和地方政府派的民工一起把伤员背下来,送到临时救护所。有一天林政委和石头,背着伤员到救护所,放下伤员转身刚往外走的时候,李医生叫住了他们,“老林,你好像是阜新来的吧”李医生问,李医生是战地外科大夫,抢救了很多伤员,林政委跟他经常打交道,很熟悉。林政委说“是阿”。“那我托你一件事”,李医生说着从一堆烈士遗物中,拿出一件东西递到林政委手上,林政委拿过来一看,像是一块红布,展开以后,原来是一件绣着一对鸳鸯的红肚兜。鸳鸯已经被鲜血染红了,林政委和石头不解的看着李医生。

这是一个叫柳东升的烈士遗物,送他到这儿来的战友说他是阜新来的,让我们务必把这个转交给他的妻子三妹,李医生刚说到这儿,林政委和石头一下就急了,“他在哪儿让我看看”,林政委一把抓住李医生的手说,“他不会死你救救他,你一定救救他”。李医生说“他伤势太重,我们当时没有救活他,已经转运走了”。小石头一屁股坐在地上哭起来,林政委木然地站在那儿默默地流泪,“是我把他拉到这儿来的,是我--------”,林政委喃喃地自言自语。李医生说,没有救活他我也很难过,唯一能做的,就是找人帮他把东西送到。

林政委和石头迈着沉重的脚步走了。战争是残酷的,生死别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