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母亲的故事> ;第四章;下大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下大雪(1 / 2)

 我在母亲的故事里睡着了,早上醒来炕上就剩下我一个人了,我穿上衣服照例先趴在窗台上往外看,呀-----!下雪了,轻飘飘的小雪花悠悠荡荡的从空中撒落下来,它们轻手轻脚的落在了小花园的枯枝败叶上,那紫色黄色的菊花,一团团的干枯在枝头,披上了白雪却让残存的那点色彩显得鲜亮起来,仿佛一群弱女子,露着殷红的面颊在顶风冒雪前行。

我喜欢下雪看见雪就兴奋,赶紧下炕穿鞋去外面看看,一场小雪踩着晚秋的脚步,早早的就来抢占所有的领地,墙头上房顶上柴火垛上都撒了一层白白的粉,田野的垄沟里是白色的,但黑土还一行一行斑驳地裸露着,它们像一页天书,宣告着冬天将要到来的誓言。

小丫来找我玩儿了,她神神秘秘的告诉我一件事,今天早上她大伯提着粪箕子去捡粪,碰见了一件怪事,在我们东北一般冬天都没有什么农活可干,但勤劳的农民都不闲着,每天一大早,谁起的早谁就能拾到白天马车牛车经过路上,拉下的牛粪马粪,那个时候没有化肥,全靠这些有机肥种地呢,小丫她大伯天刚蒙蒙亮就沿着各个街道去拾粪,他走过后街那条官道往回拐的时候,经过生产队的打谷场,看见有十几只大雁在打谷场的边上趴着,觉得稀罕就走近点看仔细,可是直到走到跟前那些大雁也没有飞起来,他蹲下来用手去扒拉大雁,大雁把脖子伸起来,翅膀扑棱扑棱还是没有飞,他高兴地想这下可以捡只大雁回家了,他用双手去抱那只大雁,可怎么也抱不起来,仔细观瞧才发现,是大雁肚子底下的羽毛被冻在了地上,她大伯就用捡粪的粪插子一点点的把大雁从地上撬下来,他想把那些大雁都拿走,可是一只大雁就有二十来斤重,他拿不动那么多,于是他大伯就用粪插子把大雁一个个的从地上撬起来,然后把它们堆在一起,他一手提起粪箕子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大雁就赶紧回家,到家他叫上小丫她大哥,拿了一个老大的筐准备把打谷场上剩余的那些大雁都抬回家,她大伯着急的跟她大哥紧跑慢跑的,到了打谷场一看,大雁一只也没有了,他大惑不解,是谁把这些大雁都拿走了呢?小丫她大哥毕竟年轻脑瓜灵,跟他大伯说“你把它们堆在一起暖和过来不飞走还等着你不成,是你救了它们”。

听小丫讲完我憋不住笑的前仰后合儿的说“你大伯准以为是早上没睡醒还在梦游呢,太好玩儿了”。

原来打谷场的边缘还散落一些粮食,大雁们在这吃饱了天也黑了就想原地休息吧,没成想夜里下起了小雪,清晨的寒风让它们身底下暖化的雪结成了冰,就把它们的羽毛给冻在了地上,那个时候我们家乡的鸟特别多,乌鸦、喜鹊、大雁,都是成群结队的在天空上飞,可惜那个年代我们一点保护自然的意识也没有。

这天母亲在院子里和泥巴,我知道这是又要给我们搭地炉子了,我也拿着一把小铲子帮母亲干活。每年到了冬天母亲就在屋里搭个地炉子,首先在炕沿边的屋地上挖一个大坑然后在坑上边垒炉子,它直接连着炕洞子,烟从炕洞顺着烟囱就排出去了,这个地炉子靠近炕梢这边,烧起来以后整铺大炕就全都热了,这是母亲自己发明的,村里其他人家都没有这样的地炉子,忙活了一整天地炉子终于搭好了,煤块在炉子里已经烧的红红的了,晚上哥哥姐姐们放学回来了,母亲说“外面冷吧快来烤烤火”。七哥说这算什么冷,我希望它快快的再冷点,二姐说“我知道你想干什么-----”,七哥瞪二姐一眼“一边呆着去少管我的事”转脸又对母亲说,“妈给我再做一个滑冰车吧,”母亲说“等河里的冰冻硬了再做,现在可不能去河上玩儿,冰的厚度还不够,掉下去就没命了”。

现在一有空儿安哥和小四儿就更愿意到我家来玩儿了,我家比他们家暖和多了,我和小四儿还有小丫在炕席上织嘎拉哈,安哥和七哥就到处找合适的木板子做滑冰车,他们一会锯一会钉忙的不亦乐乎。

母亲请了一个木匠到家里来修窗户,这个窗户是可以拆卸的,夏天不用的时候就拿下来戳在花园里,放了一夏天窗户框有些地方已经坏了,现在到了冬天就要把它装在玻璃窗外边,不然一层薄薄的玻璃是挡不住零下二三十度寒冷的。木匠修了一天窗户终于修好了,母亲跟木匠悄悄耳语了几句,只见木匠三下五除二就做好了一个滑冰车,一个带有四个边框的长方形木盒子,大小能坐进一个人,而木盒子底下顺着长的方向在两边各订进去一条粗铁丝,这是用来在冰上滑行的,然后又做了一对儿划子,就是两个圆形的木棒,手能握住那样的长短,在一头定入一个铁钎子用来划着冰前进。做完母亲赶紧就把滑冰车藏起来了。她要在合适的时候才能拿出来给七哥玩儿。

漫长的冬天在我们紧锣慢鼓的忙活中悄然登场了,飕飕的西北风,先是在安哥家旁边的西胡同肆虐地刮起来,这天我跟母亲从这里经过,到后街的石碾房去碾包谷,大风刮的我都迈不动步了,灌的我咯喽----咯喽的喘不过气来,哥哥姐姐们都上学去了,母亲原本不让我来,可是我虽然推不动碾子,但是可以用小扫把来扫碾出来的面啊。

石碾子周围用黍杆夹着一圈帐子。秋收后我家的高粱谷子脱壳、去皮都是在这个碾子上进行的,一次要压好几口袋的粮食,母亲就从生产队租借一头毛驴把它的眼睛蒙上,小毛驴就围着石碾子转啊转。高粱谷子的壳在碾子上脱掉以后,母亲还要用一个藤条编的簸箕,把谷糠簸出去,一簸箕三四斤的米抛到空中再落下来,反复的颠十几次才能把米和糠分离开,这不仅是技术活而且非常累,别人家都是大老爷们干这事。而我们家只有母亲来干这个活。今天我们只压一点包谷籽儿熬粥喝,所以我们就自己推碾子了。母亲把碾子杆放在肚子前边,两条腿奋力向前迈去,包谷粒儿在滚动起来的沉重的石轱辘下噼里啪啦的响着,一会就碎了,我跟在母亲后边,用小扫帚把蹦到磨盘边沿的包谷豆往碾子里边扫,感觉自己还起了一点作用。

冬天的寒风凛冽的刮着,它抽打着树梢发出抽响鞭儿一样的呼哨,它经过电线杆,会跟高压线上的电流一起,发出可怕的嗡嗡巨响。它扬起旷野里的枯枝残叶漫天飞搅,云在天空上被风驱赶着奔跑,越聚越多的云愤怒的变了脸色,整个天空都黑暗起来,越来越沉重的云压住了风头,阻断了迅速流动的空气,狂风渐渐地安静下来了,不一会天空就纷纷扬扬的飘起了雪花,哥哥姐姐们都放学回来了,我们一起在院子里观看下雪,看着雪花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一团一团的往下落,我们都兴奋地欢呼起来,欢呼这冬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吃过晚饭母亲把新修好的窗户安在了玻璃窗外面,我们围着暖哄哄的地炉子,把包谷豆撒在烧红的炉盖儿上,看着它慢慢的鼓起来,膨!膨!爆开了一朵朵苞米花,一个个快乐,在我们的心里开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