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拜师(2 / 2)

“弟子学论语时,在阳货一篇中读到过,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由此可以看出人性本相似。但先生并没有明确的说出人性是善是恶。我听闻儒教的亚圣孟子先生曾经与荀子先生发生过与此相关的辩论,便知道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我不敢非议先贤的对错,只是提出我的一点浅薄的看法。”

周才鳞对于这个问题十分的谨慎。沈巍是一位儒教的学士,但并不知道他认为的哪一方是正确的。

而且周才鳞必须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拾人牙慧的并不是什么聪明人。

“弟子认为,人之初,唯有天性。天性者,生存之本能也。是没有善恶与对错的。善恶与对错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但道德是后天的人们自己规范的,对于刚出生的婴孩来讲是并不存在的。孩子刚出生就要吃母乳,他并不会管母亲是否有奶,是否劳累。此并非对母亲没有爱,这只是生存的本能。我在看道德经的时候发现先贤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在最初的时候,还没有对立的思想,是在发展之后才会出现相互对立。所以弟子认为,人之初,性为天。”

这样一番言论,对所有人来讲都是十分新奇的。就连沈巍都觉得有些超纲了。

沈巍并不是一个儒学老学究。对于曾经发生在稷下学宫的那场大辩论,他也是有所了解。当时的辩论虽然没有结果,但是他们的一个论点却是很一致的,便是后期的教育对于人的影响更大。所以在那场辩论之后,朝廷便对教育越发的重视了。

但是刚刚听了周才鳞所说。觉得这又是一个有趣的观点。其实在当时那场大辩论中,一共有4个观点。便是人性为善,人性为恶,人性有善有恶,人性无善无恶。周才鳞的观点便是第4个观点。人性无善恶,唯天道而。这样的想法更加接近于一位先贤,名字曰告子。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那我再来问你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如何才能根据倭寇之隐患。”沈巍没有对第一个问题作出评价,而是直接开始问第二个问题。

这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要实际很多,但答案也需要更加的具体。

“这个问题弟子曾经在爷爷面前听到,过也想过。也听到过爷爷对的各种对策。不过我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和想法,希望先生给予我一些指导。”周才鳞还是不急不许的慢慢说道。

“倭寇之患的根源有其二。第一乃是灜州倭国国内的问题。我国国内有倭王,但倭王的权威薄弱,地方大名执政,各个番地之间摩擦不断,犹如中国之战国。但是日本地小,四面环海,且武士阶级众多,每一次的摩擦都会产生不少的流浪武士。这便是倭寇的剿不尽的根源。而且倭国的各大名立场不同,有的大名与我国关系良好,有的大名却对我国十分警惕,甚至还有的大明对我们表面恭顺,暗地里却使绊子。第二个根源便是我国的水师问题,我国的水师向来船大,吃水很深,所以能登入的口岸并不多。但是倭寇多是小船,哪里都能登入,在近海地区行动迅速,所以难以剿灭。”

“所以我认为可以建立以快船小艇为主的海防巡逻队,主要职能是在第一时间发现有异常的小船靠近。然后驱逐倭寇登岸的任务交给地面的备倭卫部队,不求杀伤,但求用远距离的进攻消耗敌方的人员,将他们驱逐出陆地,回到海面。最后在他们驾船离开进入深海区域的时候,用大船四面围剿,直接攻击船只不要近战。战船使用撞角,必要时直接撞沉。”

“至于在倭国的根源,无论是我国战乱还是强盛,对于我九州之地的觊觎,绝不会断绝。战乱时有倭寇,强盛时也有倭国军队攻击我国藩属国。对于这样的不臣之国,留之必是大患,不如尽早除之。”

“等过了年你就到我们书院来报到吧!虽然你的思想与我们儒家稍有不同,但我们书院亦有其他诸子百家传道,你来学习或有裨益。”

沈巍轻捻了一下胡子。显然对这答案还是比较满意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