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二百零九章 五年平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九章 五年平辽(1 / 1)

 “金州官员的奏疏,诸卿如何看。”文华殿。太上皇皮枯瘦骨,却目光炯炯有神,看向内阁的阁老们,不光是阁老,还有其余的重臣。大周承袭大明,天下卫规制于五军都督府,五府都督府的督都,都有权贵充任。太上皇虽然不顾大局,但是有睿智。早年勤政过些年,以五军都督府文官大司马负责具体事宜,导致勋贵武将都督,佥事如今成为了虚职。如果能一直保持下去,也能是位明主。可惜。皇帝当的时间长了,大多数都不好。有的国家底子厚,还能经得起糙,大周全盘接了大明,又没有大的改革。刘一儒,璠皓都没有出声。以他们对太上皇的了解,当然知道这是何意。朝廷连金州兵饷都无力供应,如何会同意接济辽民,陕西民乱四起,不也照样无视么。金州官员如何会不懂其意,而之所以又老调重弹,无非是旧有的套路,官场的手段罢了。扔出重要的奏疏之前,先用大致会被否掉的奏疏探路。第一件事否了,第二件事就不好轻易否了。见众人都没有说话,太上皇无声的笑了笑。“否了吧,我估摸着金州的唐清安的奏疏,不日又要到,我也不用看,也直接否了吧。好好的武将不用心战事,倒是把你们文官的套路学到了,岂不是放弃自己的长处学自己的短处。他要是能把辽东为朕平了,这才是正经。”众臣纷纷笑起。果不其然。朝廷直接拒绝了金州官员,祈求朝廷救治辽民的奏疏,和历史一般无二。唐清安倒是没有着急把自己的奏疏发出去,而是看着谢友成送来的情报。看着谢友成带回来的蛮族的军事行动,唐清安皱起了眉头。他有两个熟人在沉阳里,成为了蛮族的官。一个是陈策,一个是白养粹。陈策原是辽东都司关照自己的长辈,和自己的舅舅乌进孝是老相识,承蒙他的关照,自己初期才一帆风顺。原来的辽东经略自杀身亡,他们辽东都司的官员,或逃或陷,不少都投降了蛮族。原兵备道,替自己开后门考武举的白养粹,是真心实意的投靠了蛮族。是个大汉奸,竟然还坑了自己一名好探子,辛亏谢友成派去当地的探子都是专线,不知其他要事,且日后找他算账。只有陈策,虽然在蛮族手里做官,但是源源不断的为自己送来了蛮族的情报。可以说。此人是唐清安在蛮族高层里的眼睛。谢友成也神色沉重。根据他的探知,蛮族在治下,从昌图开原开始,一路到复州,逐村逐户,不放过一处。清查辽民粮食,并下令屠杀“无粮之人。这事情要值得己方重视。秋收前屠杀了无粮之人,不但让蛮族境内的局势获得稳定,且秋收后能获得更多的积蓄。对于金州来说,则又会加剧开支。无粮之民必定要逃离,长途跋涉,经过蛮族关卡重城,想要轻易逃离蛮族腹地,困难重重。虽然如此,十个人中逃离出一二人,那数量也是了不得的,估计至少也会有数万人逃出来。而秋收后,有了积蓄的蛮族,且境内又获得稳定,会不会出击呢?谁也不敢保证。“就怕蛮族有了些许余力,会主动求战。”唐清安看着手里的文书,听到谢友成的担忧,并没有认为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借鉴历史,明年后金会进攻宁远城。结合现在。北镇因为自己偷袭海州,断绝了蛮族的粮草,所以并未丢,而金州,长白山东岸,北镇被自己所光复。但是辽东关外的蒙古各部,还是仍然被蛮族收服。大概率。蛮族今年会继续巩固一年,明年开始进攻,或打北镇,或打金州。小概率。蛮族今年就会发动进攻。唐清安又看了看手里,沉阳陈策告知的蛮族军士动静,皇台吉调去了西边,代善调去了东边。两人是老奴最得力的儿子。在历史上,皇台吉经常派出去独自负责东边。不管是打败毛文龙收复的的镇江,还是几年间,先后入朝鲜打东江镇和打朝鲜,积攒了很大的资历。可以看做是后金老奴为皇台吉铺路。现在的蛮族老奴,却把皇台吉调去了西边。因此,唐清安猜测,老奴就是今年要动兵,也是主攻北镇。毕竟柿子先捡软的捏。唐清安出海五年来,他有这个自信。北镇相对于他,就是软柿子。相信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包括蛮族。不管是为皇台吉铺路也好,还是军事需求也好,唐清安已经大致敲定,蛮族会先攻打镇江。ahzww.松了口气的同时,也开始分析起来。这一回,自己能不能救北镇。“我猜测蛮族今年应该不会动兵,就算动兵,大概率也是先打北镇。”听到将军的话,谢友成内心认可。不过他却不同于唐清安,唐清安是出于历史和现在的形势,结合而分析出来的。谢友成是通过军事上分析出来的。“北镇七八万新兵,锦州三四万新兵,大多已经训练一年,开始有了成军前的模子,所以我同意将军所言,蛮族会先打北镇。既可以较为轻松的消灭北镇即将成军的新军,又可以夺得北镇,然后一举而下全得辽西。”见将军没有反驳,谢友成继续说道。“北镇,锦州虽然有十万兵,但是绝大多数都是新兵,虽然训练一年,或者少部分兵更久些,但不经历战火,野战绝对不是蛮族的对手。北镇地势不如锦州,更不如金州,前番兵比现在多,老兵也比现在多,如果不是将军的救援,早已被蛮族所灭。而北镇这回想要守住,同样更需要援军,他能指望的援军,只有两部。一部是辽东经略,一部是我们。”说完,谢友成等着将军的主意。这个决定不好下。随着金州,长白山东岸,镇江的光复,需要面对的不光是蛮族,还需要面对朝廷。如果上下一心,则无须费心。可偏偏朝廷现在对他有了顾忌,有了猜疑。不然旅顺互市之事,明明是对金州百姓有利,而自己却要试探了又试探。“如果我告诉朝廷,蛮族今年可能会对北镇动手,你说朝廷会这么想?”听到这话,谢友成忍不住叹了口气。“朝廷大概会想,金州总兵野心滋生,为了互市之事,竟然谎报军情威胁朝廷。就算有明白人,同意将军所言,也挡不住群言。”“唉。”唐清安叹了一声。“是啊,我军军备未齐,粮草不济,为了救援北镇需要事先之储备,才能及时云集大军出动。我再向朝廷索要粮饷,恐怕更是落实了这恶名,令人无奈啊。”两个大小狐狸,一脸的悲意。“既然如此,还是以互市之事为重,先把互市之事做起来,我们才能有余力。到时候才能为朝廷勇担于事,最后朝廷就会看清,我之忠心耿耿了。”听到将军的话,谢友成笑了起来。没几日。朝廷果然先后拒绝了冯胜之,顾应时的奏疏。唐清安则开始写起了自己的奏疏。“五年平辽。”开头就是动人心魄的题目。按照他想来,就是最神神道道的太上皇,也得激动一把吧。至于能不能真的五年平辽,唐清安当然不敢做出保证,他是往这方面计划的。不过五年后,不管能不能平辽,朝廷大概求他比较多。……金州总兵的奏疏,快马送到朝廷。由江南各地的商人,利用贸易的利润,诱惑他们运粮到金州。如果没有前面的几个字,阁老们大概都不会看后面的内容。因为以他们对太上皇的了解,断然不会同意金州和内地直接通商之事。金州民生朝廷接应不了,同样也不会希望金州能把民生管好,因此金州才会需要内地的接济。不然只要内地一断供,则金州自溃。这是朝廷防备的一种手段,以太上皇之精明,不会看不到这点。可是令人震撼的,偏偏就是金州将军奏疏里,前面只寥寥几言,最后面才提细事。五年平辽。只要朝廷对金州供应军饷齐备,军器充足,军士日夜操练,以养足战力。五年后,可有辽东经略出面统一调度。金州募兵十万,锦州北镇军兵十五万,再督朝鲜出兵五到八万,朝廷援兵数万。四方合计四十万兵,分东西两路,史经略居中指挥,辽东节度使李达祖作西路帅,金州总兵唐清安作东路帅。东西两路,稳打稳扎,使蛮族首尾不能相顾,一举功成,灭掉蛮族,光复辽东和奴儿干司。介时,各镇营兵功成身退,退营归家,只留军屯。朝廷以此,每年可省下千万两银子,用以国内修生养息,不要三年,则诸事太平。刘一儒和璠皓,两个人不敢怠慢,第一时间送去了圣人处。有这份奏疏,那金州总兵就忠心的。朝廷最怕的就是边军大将养寇自重,而金州又是孤悬海外,鞭长莫及。辽东经略的修堡以拒蛮族,稳是稳矣,可每年千万两银子用在辽东,何时才是个头。辽西堡垒修了无数,就是至今没有收复过一寸失地。如果是旁人提出五年平辽,众人虽然欢喜,却又会担忧,再来一场战败,朝廷再也无兵可抗。而偏是金州总兵之言。此人出海以来,对蛮族要么不战,战则必胜。所以他竟然提出了五年平辽,哪怕对武夫最有戒心的刘一儒,也信心足了起来。此事内阁和圣人还没有做出决议,朝堂上已经闹开了。不管和金州总兵有没有干系的人,都认为必须答应。天下,大部分官员苦辽饷久矣。极少部分从辽饷获利的人,如何能抗拒大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