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逢君闻见花开> 第一百五十三章 退位让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三章 退位让贤(2 / 2)

何郊摇了摇头:“孤竹荣极少出手,但和他交过手的人都承认他的强大,冀州剑客榜我排第八,鲍铄排第五,我们之间的差距就很大。那天我掩护你逃走,和赤手空拳的鲍铄打了二十几个回合就招架不住了,幸亏有军兵过来把我们强行分开,不然我非当众出丑不可!孤竹荣常年排在剑客榜第二位又不知高鲍铄多少筹,这样的人尽量少去招惹为好!”

“孤竹荣?老侯,你还记得这个人吗?”余雷问侯贤。

侯贤道:“有印象!他好像是在李黯大哥夺魁的次年参加的御前比武,轻轻松松拿了魁首!当时不过二十岁上下的年纪,皇帝大悦,当时加封了荡寇校尉!”

公孙输附和道:“有这么个人!他参加比武那年关樾在外领兵确定不会参加,所以各军的精英纷纷报名,没想到决赛的时候遇上了孤竹荣这个煞星,没一个能在他手上过十招的!他的剑快的出奇,虽然我不想承认,但他的实力远胜于李大哥,恐怕比关樾也不让多少!”

何郊说:“韩奎虽然称霸一方,但名义上仍是朝廷的藩镇,朝廷每有征伐韩奎也会派出部将一起出征,几乎每次都由孤竹荣领军,近十年来孤竹荣积累了不少战功,已经做到了将军,驻扎在巨鹿郡的威县一带,控制巨鹿和清河一部,实力不容小觑!”

何桥补充道:“孙桓在半年前挤走了与其不和的渤海太守,和韩奎之间再无缓冲地带,时不时的发生摩擦!孤竹荣和邬瞳两个悍将早晚必有一战!”

鲁诚嗤之以鼻:“冀州地方军全加在一起不过五六万人,朝廷一支主力军就能把他们荡平!”

何郊道:“鲁兄这话也不假,孙桓、韩奎势力再大,也不过是在本州横行,在朝廷主力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皇帝随时都可以撤了他们!”

余雷道:“这些年我们北护军吃了不少窝囊气,北军主力大多欺压咱们,几次出征倒是和地方军相处的不错,记得二征岭南的时候,就和孙桓的部将打过配合。”

公孙输道:“朝廷的财力物力都集中在了北军几大主力上,地方州郡的驻军要啥没啥,日子比咱们过得还惨,一有机会肯定极力表现,那不要命的劲头真令人钦佩!”

几个人一直喝到后半夜,除了赵遵和何郊外,另外的人似乎都喝多了,突然余雷对赵遵说道:“我想把自己的副职让出来,让何郊兄弟当!”

余雷从没有提起过此事,此言一出不但赵遵惊了,其他兄弟一个个目瞪口呆。

何郊第一个不答应:“余大哥,万万使不得!我初来乍到,未立尺寸之功,怎能抢您的位置!”

赵遵犹豫道:“老余,李黯兄走了,北护军不能没有你啊!”

余雷道:“嗨,北护军不是我余雷一个人,是咱们大家的!特别是现在,到了北护军中兴的时候,加入了大量的新生力量,新兵占了将近八成。率领他们的都是老人的话,年轻人就看不到希望。何郊兄弟是河北的名士,来咱们北护军是帮忙的,理应受到重视!我是真心让贤,你们别拦着啊!”

鲁诚揽着余雷的肩膀说:“老余的境界真高啊!没错,我们这些老家伙就那点本事,再混也就那样了,想要提升战力就得请高人指点!何兄你就别推辞了!”

何郊还想推辞,侯贤尖着嗓子笑道:“你就别退让了,北护军的事一向都是大伙商量着办,你就在前面摇旗呐喊,兄弟们撑着你!”

赵遵欣慰的点点头:“何郊兄,别推让了!北护军百废待兴,让你做这个副校尉不是让你捡便宜,背后的担子很重啊!”

何桥对何郊说:“大哥,赵将军和兄弟们给咱们脸,咱得兜着!”

何郊端起一碗酒:“赵将军和兄弟们抬举在下!何某的这条命就交给北护军了!从今往后何某为赵将军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好!来来来,再喝酒!”“喝酒!”“喝啊!”

转过天来一众人一齐回到了北护军大营,何郊马不停蹄的开始对三百勇士进行训练,兄弟二人赤膊上阵,在泥浆中摔打,手把手教新兵们击剑和肉搏的技能。

何家兄弟都是大块头,天生就是当兵的材料,那一身强壮的腱子肉和冷冰冰的表情,不怒自威,短短几天就在新兵和老兵中树立起了威信。

北护军的一众老将,对何家兄弟也是大加赞许。

鲁诚对余雷说道:“老余,你越来越精了。落一个主动让贤的美名不说,瞧把这兄弟俩感动的,真是卖命啊!”

余雷道:“我可不是虚情假意,你看何家兄弟的功夫和人品,没话说啊!放在别的队伍里,都是独当一面的猛将!咱们北护军惨成啥样了,人家心甘情愿替咱们卖命,还不是为了报答赵小侯爷啊!”

公孙胜道:“头儿挑的这俩人我是真相中了!特别是何郊,功夫太棒了,简直是小一号的关樾!”

公孙输道:“是啊,功夫底子真扎实,这种人带出的兵才规矩!”

赵遵只是笑,侯贤叹了口气:“我觉得赵侯爷把这二位请来,可能还有别的目的!”

余雷奇道:“此话怎讲?”

侯贤道:“带新兵又麻烦又费时间,有这两位好帮手,赵侯爷的担子……”

赵遵大笑:“知我者,侯贤也!你们各司其职,我先……”

公孙输气道:“好啊,你又要溜!”

赵遵狡辩道:“我是主将,除了带兵还有很多事要做!你们抓紧训练,不许偷懒!”

在众人的嘘声中赵遵骑快马离开了北护军大营,正如赵遵所言,一旦战争开打,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皇帝对自己寄予厚望,有他撑腰也许没人再给北护军使绊子了,但要是这一仗再打不好,丢的可不光光是自己的脸面!所以这一仗只许胜,不许败!赵遵乐观表现的背后其实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