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武侠修真>十一画斋> 第三十一章 王莽死了什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章 王莽死了什么?(1 / 2)

 “你说,自杀的人是想通了还是没想通?”

“???”

卫子墨都震惊了,这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眼前这人畜无害的小丫头脑袋里到底装了什么,怎么能想出这样的问题,而且,自杀的人是想通了还是没想通?

不仅如此,接下来的几个问题更是让卫子墨跌破眼镜。

“钱越多,花的越多;花的越多,钱越少,那是不是钱越多,钱越少?”

“如果我现在说的话是谎话,那我现在说的话是真话还是谎话?”

“你有没有听说过猪说没有,狗说有的故事?”

“这,这,这都是什么奇怪问题。”

“不对,你这根本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我拒绝回答。”卫子墨说道。

“切,答不出来就答不出,找什么借口,还自诩是什么会四书五经吟诗作画的贡生,就你还想教我。”安雨夜鄙夷的看了他一眼。

“既然不服气,那我问你术数的问题。”

术数问题,这个简单,现在的术数大多停留在数数和统计阶段,再难点无非就是加减乘除,再再难点顶多就是数额大,计算量大而已,只要给自己时间,没什么难的。

“你问吧。”卫子墨暗自得意,“术数可是自己最拿手的,小丫头,就不信治不了你,你就等着踢铁板吧。”

童生和贡士的鸿沟,永远不可能逾越。

“现实中,一根十米长的绳子可以平均分三份吗?”

终究是小孩子,竟然问出这么简单的问题。

“当然可以,对折相割,只要精度够,完全可以三等分。”

“既然现实中十米长的绳子可以三等分,可为什么术数里十除以三除不尽?”

“???”

卫子墨瞬间被问住了,之前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只当是小孩子的奇思妙想和胡闹,可现在这个问题,却是一个货真价实极有深度的问题。

现实中十米长的绳子可以三等分,术数里十除以三却除不尽,怎么理论和现实会差了那么多?

卢老也愣了一下,他好歹也是贡士,虽然在龙虎山修行四十余年,但十除以三还是知道的,可这小妮子的一个问题,让他第一次觉得十除以三那么陌生。

难道说现实中十米的绳子也不能三等分,只是因为精度不够,所以大家都以为可以三等分?

安雨夜仰头轻蔑的看着卫子墨,“你不是会术数吗,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想那么久。”

卫子墨铮铮的看着她,“这个问题是谁告诉你的?”

“我自己想到的啊,就那天我看她们那些小屁孩跳绳,然后就想到了。”

卫子墨盯着安雨夜人畜无害的脸,脸上表情先从震惊变为好奇,继而又变成奇怪。

倒是安雨夜觉得这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问题,而且她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看你也老大不小的,没想到这么蠢,既然你答不出来,那我给你出一个更简单的问题。”

“你说说。”

“乌龟和人在同一条起跑线,在乌龟先跑了五十米之后,人继而去追乌龟,你觉得人可以追上乌龟吗?”

“当然可以,但凡带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只要人的速度比乌龟快,那人迟早能追上乌龟。”

“可是当人跑到五十米的时候,乌龟已经又跑出了一段距离,当人再完成那段距离之后,乌龟又又跑出了一段距离,无限分割下去,当人追上乌龟上一个位置时,乌龟总会领先人一段距离,这时候你还觉得人还能追上乌龟吗?”

简单点说就是,乌龟先跑人后跑,当人跑到乌龟之前那个位置,乌龟已经又跑出一段距离,当人继续跑到乌龟现在的位置时,乌龟又又前进了一段距离。

只要无限分割下去,乌龟总会在人前面一段距离,这就是安雨夜的核心问题。

现实中人能追上乌龟吗?

当然能,你当这是龟兔赛跑吗?

可理论中无限分割时间,乌龟永远领先人一段距离。

若说之前的蜗牛是不是牛、自己把自己打死是强还是弱、自杀的人是想通了还是没想通的问题属于钻牛角尖,这类问题硬要较真的话,无论怎么回答都可以,只要理由充分,你说它对它就对,你说它错它就错,可后面术数的问题,却是无解。

十除以三,人追乌龟。

明明只是很正常很简单的问题,可为什么现实和理论却不一样?

卫子墨一脸古怪的看着安雨夜,额头细汗越来越多,到底是现实出了问题,还是理论除了问题,亦或是现实和理论都出了问题?

也就这一刻,卫子墨开始怀疑世界的真实性,自己从小就建立的理论,这一刻突然就崩塌了。

“切,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出,你这贡士不过尔尔,还想考进士呢。”

“糟老头,你来告诉他答案。”安雨夜指着卢老说道。

卢老讪讪一笑,立马退后两步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切,还是我葛葛厉害,他知道答案。”安雨夜叉腰,不屑的说道。

卫子墨脸冒冷汗,原本就因为那些问题搅的头大,后来数术问题更是让他怀疑世界,只觉得此刻身子虚脱得不行,摇摇晃晃有些看不清。

但即使这样,也不能辱没了贡士的尊严。

只得咬紧牙关说道:“虽然国子监开设术数学馆,学出来之后可同享官职,但科举进士之考主要还是四书五经,法令术数为辅助,并不能算正科,我的确不知道那两个数术的答案,可是即使就是科举的时候,我不考数术,影响也不是很大。”

“切,砂锅煮羊头,眼烂嘴还硬。”

“你要四书五经,那我就问你四书五经。”

“明经中,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里有:秦坑儒士,伏生隐焉。俞文豹《吹剑录外集》里有:夏侯胜,以明经取青紫语门人,臣尝鄙之,何敢復以此耸诱其徒。”

“其中无论是秦坑儒士还是臣尝鄙之,都遵循一个原则,谁做了什么,也就是主人翁加动作,或者主人翁加其他,比如说咱买了个鸡蛋,咱就是主人翁,动作是买,对象是鸡蛋。”

“的确是这样,这有什么问题?”

“那我问你,王莽死了爹,主人翁,到底是王莽,还是王莽他爹?”

“哈?”

如果按照标准的谁做了什么事,我买鸡蛋。那主人翁是我,动作的买,做了什么,买了鸡蛋。

按照这个流程来说,王莽死了爹,主人翁就是王莽,做是死了,可偏偏王莽死了爹中王莽和死了没有主动关系,除非是王莽杀了他爹,可这样意思就全变了。

所以,王莽死了爹中,主人翁到底是王莽还是王莽的爹?

是王莽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