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血之孙吴> 第204章 关键之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4章 关键之人(2 / 2)

“那咱们以谁来作为突破口呢?”我连忙问道。

“庐江境内的大族,大多因为这几年的动乱而被清洗一空。就连像周大都督这样,也举家迁移到了金陵来,所以庐江境内并无多少大族存在。而原本属于那些大族的田地,也多在之前补偿了下去,或被流民分走了。就算还有剩余,想必也不会太多。但是昭记得,庐江境内有一人可以帮助我等,解决眼下的困境!”张昭说道。

“谁?”我连忙问道。

“陶侃,陶士行!此人虽非大族出身,但却久在庐江郡丞之位上。去年战后,在新政策出台后,庐江籍将士的补偿也多经此人之手。不仅如此,此人对庐江的情况知之甚深,且在郡内名望颇高。如果能得此人相助,必能事半功倍!”张昭回答道。

“陶侃?”我惊呼起来。

“莫非主公听说过此人?“张昭询问道。

“当然听过,孙贲、徐琨曾经多次和我提及过此人。”我信口胡诌道。

我哪里知道这些?平日里我都在研究打仗,对政事和人事真是知之甚少。

之所以知道陶侃,是因为此人乃是东晋时期的大人物,乃是东晋排名前五的赫赫名将。

陶侃此人不仅用兵有方,而且还是位治理之才,可以说是大大的人才一枚。

“听闻徐琨将军此次随主公一起返回了金陵,不如向徐琨将军说明一番缘由,由他前往庐江一趟,请陶士行帮助咱们?”张昭建议道。

“好主意!而且不瞒子布,我打算设立四大军区,淮南军区和三江军区正是由徐琨、孙贲二位负责。此次徐琨将军与我一同回来,是要接了家眷之后再去寿春赴任的!届时,让徐琨将军顺道往皖城一趟,找到陶侃,说明一番,岂不美哉!”我高兴地说道。

“哎呀,既然如此,事不宜迟。主公,咱们一起前去徐琨将军的府上如何?”张昭也同样高兴地说道。

“请。”

在前往徐琨府邸的路上,我又给张昭讲解了一番关于四大军区和两大军团的事情。

对于这种纯粹的军事问题,张昭倒是没有发表任何地意见。唯独对于山越问题,张昭的想法倒是与我不谋而合。

既然杀又杀不光,打又打不服,那就设立军区,派驻少量的军队,然后采取怀柔政策。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山越人也不傻,能有更好的活路,他们也不会不进行选择,反而死扛到底的!

注: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原籍鄱阳郡,吴国被西晋平定后,陶侃家迁居庐江郡寻阳县。

本是东晋时期名将。

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

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

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

陶侃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

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所称道,史称他治下的荆州“路不拾遗”。

在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刘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

唐德宗时,陶侃成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