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军这边在焦急怎么应付北疆军,可是北疆军同样着急,公孙续明白自己不能在这里耽误太久,迟则生变,自己这边的骑兵要是不能及时回援草原的话,匈奴那边恐怕真的会采取什么手段。[棉花糖]……
而且,从匈奴人接二连三的拉拢黑山军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匈奴人现在是改变了方略,他们深知在军事上很难做到击败北疆军,所以,他们就必须要拉拢盟友。
鲜卑中部和鲜卑西部虽然同属草原部落,但是,一来鲜卑和匈奴是世仇,双方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二来,颜良领兵十余万镇守鲜卑东部,若是鲜卑部落胆敢乱来一点的话,颜良那边也不是吃素的。
可惜的是徐荣那边那不能抽开身,不然公孙续就可以将黑山军这个麻烦交给徐荣来处理,三韩之地虽然早就被徐荣拿下,可是那里并不太平,时常有部落反抗,徐荣正是被这些小麻烦给拖住了。
况且,辽东那边需要徐荣看着,总的来说,不管是辽东还是三韩地区,都需要大量兵力镇守,若是徐荣离开了,恐怕会出现不小的混乱。
本来,黑山军这些年很是低调,公孙续也就有点忽视黑山军的存在,可是,让公孙续没有料到的是,这一次竟然袁绍这家伙把黑山军给拖下水了。
本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张燕这人一直都还比较理智,至少还没有正面跟北疆军交锋过,哪怕是北疆军三万骑兵回援雁门的时候,张燕也是明智的选择及时退走。
可是,北疆这边闹出这么大动静,自然是没有瞒过匈奴那边,匈奴人与北疆军在草原对峙,在军事上一直被北疆军给压着打,他们急需寻找突破口。
之前的李大目就是他们寻找的对象之一,可惜的是,不等匈奴那边派出骑兵来支援李大目攻打雁门,却被公孙续抢先一步救下了雁门,而李大目也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中归顺了北疆军,这样一来,匈奴人自然就得重新寻找合作的对象。
偏偏这个时候张燕出现在匈奴人的视野,黑山军号称百万,这样的战斗力当然不容小觑,况且,匈奴人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对北疆军的后方造成威胁的盟友,而黑山军,恰恰符合了这个条件。
公孙续也是在这两天接到的情报中才意识到问题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经过郭嘉的一番分析后,公孙续明白,现在必须压制住黑山军,如果让黑山军闹出点什么乱子的话,不仅仅是匈奴那边会反攻,恐怕鲜卑那边也会出乱子。
原来,上次李大目率人攻打雁门的时候,鲜卑那边也接到了消息,虽然在颜良的监视下鲜卑不敢乱来,可是,经过探子的侦查,颜良竟然发现鲜卑已经开始在暗地里调动兵马了。
如此一来,形势可就严峻了,与鲜卑毗邻的乌桓、乌丸等一些较小的草原游牧部落也没有闲着,如果鲜卑有异动,恐怕这些部落也会掺杂在其中,到时候,颜良那边能否压制住,恐怕还是个问题。
要想遏制住草原部落的势头,公孙续就必须彻底压制住黑山军,不论是击败还是招降黑山军,公孙续都必须做到,不能让草原部落看到一丁点机会,不然的话,北疆军到时候要面对的,恐怕不仅仅是匈奴的三十万骑兵了。
公孙续暂时驻扎在黑山脚下,而李大目和黄涛则忙着联系黑山军中的熟人,劝他们投降北疆军,为了能够和平解决黑山军的事情,公孙续给黑山军开出了较为优厚的条件,甚至连民族大义都被公孙续搬上来了。
就这样又停留了两天后,黑山军内部一些人果然被说动了,在北疆军和匈奴人之间,不少人更倾向于北疆军,再怎么说北疆军都是汉人的政权,他们没有理由为了点战马就出卖国家。
可是呢,以张白骑为首的一部分人却支持与匈奴人联合,这样可以趁机发展势力,当然,更多的人却选择了跟白绕一样采取观望的态度,他们还在等,看哪一方更有获胜的机会。
张燕现在很是苦恼,他对黑山军的掌控并不是那么如意,虽然李大目雷公这几支黑山军没了,可是,剩下的黑山军中,不服他的还大有人在。
本来,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哪支部队内部没有点派系斗争,而且,依照张燕的性格,这要是放在平时,他肯定会找个理由把那些闹事的全都给弄死,张燕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谁惹火了他,他可不会心慈手软。
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现在是非常时机,一个处理不好就会闹出大问题,张燕不想因为自己的一个错误决定而将黑山军送上绝路,所以,这些天,张燕都没有下结论,他想等张宁醒来,毕竟,很多时候,张宁比他看的更清楚。
黑山军又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可这样的会议越来越像菜市场一样热闹,张白骑也不知道是吃了什么雄心豹子胆,现在他说话越来越放肆,张燕暂时都忍住了,以他的猜测,可能是匈奴人给张白骑许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