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穿越架空>民国立志传> 第十八章 五人当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 五人当政(2 / 2)

听的那些友军汗颜,他们没有想到林述庆行为不仅仅是个人野心的问题,而是已经上升到了反人类的阶段了。

“怎么还没有把林述庆的部队解决掉?”杨洪森不满的说道。

“报告总指挥,目前我们还在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

杨洪森脸一黑,“传令对反革命军队予以坚决、彻底的消灭。”

林述庆被杨洪森这一闷棍打的羞愤异常。苏、浙等部见杨洪森打林述庆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去帮他,均坐壁而观。

驻守在署衙内的林述庆直属部队,在内无弹药,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很快就被歼灭了。逃出南京城的林述庆准备召集部队与皖军杨洪森再战,只可惜第1师柏文蔚断然拒绝,第2师徐宝山不加理睬。林述庆只好到镇江与军政使郑权商议,郑权当下没有表示。

就在林述庆上窜下跳的时候,杨洪森电请徐绍桢出山主持工作,徐绍桢婉言拒绝了杨洪森的电请。

这种情况在杨洪森的意料之中,所以他出面牵头成立了南京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来自于苏军、浙军、沪军、镇江军中,对南京城实行民主管理,原镇江军第1师师长柏文蔚被苏军、沪军以及杨洪森所属的皖军公举为委员长。

柏文蔚当选致电上海:“江苏本为一省,宁苏分治,原属满廷弊政,今既改为共和,一省之中应只设一行政总机关,俾民政有所统一。而宁苏相较,自以驻宁为宜。程德全平昔行政,注重民事。现在金陵光复,拟即请程公移驻宁垣,抚绥保定以慰全省民望。”

黄兴、宋教仁、章太炎以及沪军都督陈其美立即复电:“此间已公推程德全移驻江宁,为江苏都督,并推柏文蔚为出征临淮总司令。东南要人,本党英俊,共表同情。德全即日赴宁,北征尤为重要。”

柏文蔚接电后移驻浦口积极组织北伐事宜,南京的实际控制在了军事革命委员会五人小组手中。

随着军事革命委员会的成立,谘议局被完全架空,南京进入了短暂的武人当政时期,而这段时间内,被杨洪森这五位搞的乌烟瘴气。

清政府遗留下来的官办企事业单位,经过委员会五人小组内部运作,被瓜分的一干二净。其中原金陵机器制造局被逼关破,后经委员会内部运作,制造局所属机械设备及人员全部迁往安庆。

官商合办的工厂,也都在革命的名义下,破产后被肢解。那些私营企业的命运更加悲惨,只要被委员会成员看上,基本上都逃不出五个小组的魔掌。

在不久前这些将领还是热血革命,两袖清风,但是此时他们在杨洪森的腐蚀下,个个变的肚肥肠圆,膀大腰粗,现在除了钱、权、女人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打动他们的了。

本着陆上要刮,水上也要捞的思想,那些起义后停留在下关的军舰自然也难逃杨洪森的算计。

为了得到这些军舰杨洪森曾不止一次的到下关,代表委员会对他们这些起义的海军表示慰问,并且极尽关怀的询问他们存在的困难,长时间与海军士兵们谈心,请舰长吃喝联络感情,这些行动的最终目的就是想把这只舰队拉到安庆去。

可惜杨洪森的这些小花招只是让这些人感激,或者对其有好感,但要说到离开下关,去安庆投靠在他的名下,他们还真没有想过。再者此时北伐准备积极准备,他们也收到北上的作战命令,杨洪森的笼络没有收到效果。不过,他总会有机会、有办法先搞一、二艘为其所用。

南京光复的消息传至上海,程德全、汤寿潜、陈其美等人议决以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并约独立各省代表投票选举黄兴为暂定大元帅,黎元洪为暂定副元帅兼任鄂军都督,并发表通电说:

“现在南京光复,鄂军务适紧,援鄂之师北伐之师待发,急需统一。今同人公议不如暂定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举黄君兴为暂定大元帅,黎君元洪为暂定副元帅兼任鄂军都督,藉动摇而牵大局,俟赴鄂代表返沪同到南京再行发表,所有编制日内并力准备俾进行无滞,事机紧急,不得不从权议决,务乞鉴原。”

湖北战事日紧,这给杨洪森借机调走军舰的机会。

经委员会五人小组研究决定,杨洪森被任命为援鄂先遣军总司令,同时协同“楚观”、“楚同”、“楚泰”、“楚谦”四舰一起入鄂作战。

12月11月,杨洪森带领皖军在南京百姓的欢送中分乘十一兵船,向湖北进发。

-\www*69zw*com 六|九|中|文|书友上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