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第二百三十七章,雾都、替罪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七章,雾都、替罪羊(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连续收了三次,周济民不得不继续追逐金枪鱼群,因为它们速度太快了。

发现这里不对劲之后,很快就逃跑了。

到嘴里的鸭子,他是不可能让它们飞走的。

追了一会儿,终于还是把金枪鱼给追上了,但又遭遇了几十条大龙趸。

他自然不会客气,哈哈大笑地把它们全都收回空间了。

“哈哈,今天赚大发了。”

几百公斤的大金枪鱼,两三百公斤的大龙趸,这些海中巨物,还是毫无天敌的存在,难怪能长这么大呢。

而他已经连着收了不下十次,每次都是几十上百吨,特别是最开始的那几次,直接是三四百吨那种规模。

望着还剩下几条漏网之鱼,仓皇逃跑,周济民便放过它们了。

“希望你们逃得远远的,远离这片海域吧,多产崽.....”

今天这趟算是他出海这么长时间以来,收获最多,也是最快的一次捕鱼了。

一千多吨的海鲜,可以想象有多少大鱼了。

“不行,我得抓紧时间回去,就算贱卖也必须清空才可以。”

想到这里,周济民便不再迟疑,回到海面,拿出飞机,便开始准备起飞了。

两个多小时后,当他回到京郊城外的鸽子市门口时,已经凌晨四点多了。

平时摆摊的地方,只有零星几人,这些人应该是没有收到他消息的人,所以才会在这里徘回。

之前他就跟众多商贩说过了,要停一段时间,所以收到消息的人就没有过来了。

“今天要卖掉一千多吨海鲜,看来必须得想个办法才行。”

如此巨大的量,还是按照之前的做法,很容易出事。

所以,只能够启动之前购买的院子来贩卖了。

毕竟院子大,谁也不知道他屋里藏了多少海鲜,加上又是第一次在院里卖,消息没走漏的话,袖章队也不会来找他麻烦。

尽管领导层那边,已经吩咐过袖章队,不要管卖海鲜的这些人了。

可如果太过猖狂,或者价格飙升之类的事情出现,袖章队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

于是,他赶紧跟人吆喝,说明了一下情况,又跑去鸽子市里面吆喝了几声,这才离开。

等他回到那个院子的时候,门口已经聚满了人,不少人都是拉着马车来的。

“大家伙都别拥挤,今天海鲜管够,而且不限量,不加价!”

嗡!

一众商贩顿时眉开眼笑,现场变得热闹起来。

等周济民推开院门,来到前院的院子里,里面已经摆满了桌子,桌上全是大鱼。

但无一例外,全都是用冰给包裹着了。

活海鲜也有,但离开了海水,其实活了多久,必须得当天吃,要不然,放不了多久的。

有钱人家,家里应该会有冰窖,但肯定不多,必须得是住四合院的那些大户人家才有。

毕竟这个年代,不少人家都是一大家子住一个院落的,冰窖里的冰,都是冬天时采集起来的,等到夏天才用的。

只是现在已经九月份了,估计很多家庭,也没有多少冰了吧。

至于什么制冰机,那是不存在的,这玩意儿,内地的家庭肯定还没有呢,估计也就是那些大厂或者大饭店才有。

“同志,这金枪鱼怎么卖啊?”

“我都分好了,这是三百公斤一条的金枪鱼,三百块钱一条;两百公斤的是两百块钱一条……”

按条来卖,这样就不需要那么麻烦了。

这段时间以来,这些商贩跟着他倒买倒卖这些海鲜,应该也都赚了不少钱。

所以,他们完全可以拿出这么多钱来进货。

他没有分蓝鳍还是黄鳍,因为商贩们也不懂,就按照这个价格来,先到先得。

毕竟,有些肯定不止三百公斤,最先挑选的人,肯定能拿到最大的鱼。

比如有个商贩,率先出手,拿下了三百公斤当中最大的那一条,以及两百公斤中最大那条。

这两条金枪鱼加一起,估计都快有六百公斤了,可他才花了五百块钱,血赚。

有人行动了,剩下的人就不再犹豫了,纷纷出手。

从凌晨四点开始,周济民就没有闲下来过。

一千多吨的海鲜,太多了,三四条金枪鱼才一吨,空间里最少有四千多条这样的金枪鱼、龙趸等巨物。

而一个商贩,多一点的也就是拿走五六条金枪鱼,少的就是一条。

所以,最起码得几百上千个商贩才行。

可由于他前几天作妖,非说那天是最后一天了,导致今天来的商贩不多。

毕竟很多人都没有收到消息,估计这会儿正搂着他们的婆娘睡得正香呢。

饱暖思淫欲嘛,赚到钱了,肯定是改善一下生活,不再那么辛苦了。

到了凌晨五点多一些的时间,周济民看了一下,大概卖出去六百多吨的海鲜了,这个速度其实也算可以了。

但门口却没人了,估计该来的人应该都来了。

正当他准备关门回家的时候,门口又来了几十号人,顿时让他惊讶了起来。

生意来了,那就继续卖呗。

好奇地询问了一下,他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更郊区的鸽子市,他们听到了风声,于是闻讯赶了过来。

听到这里,周济民开心不已,大手一挥,直接降价,按照八折价格批发。

此举引得众多商贩鬼哭狼嚎不已,但也更加热情了。

仅仅这几十号人,就消耗了近百吨的海鲜,购买力不是一般的凶残啊。

随后的半个小时内,又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商贩,直到六点零六分的时候,周济民这才彻底卖完了今天的渔获。

一千四百多吨海鲜,只有三百多吨的杂鱼,按照一吨一千块的平均收入,也就是一百三十多万的收入。

钱是不少,但需要换成有价值的古董,却是极为不易。

也就是说,他想要把钱花出去,都挺麻烦的。

这年代的钱,购买力十分彪悍,房子的价格也不算贵,汽车等大件,他也不需要,因为家里有。

也就剩下古玩这东西,能够让他出手了。

可他需要的不是普通古玩,而是有价值且不太贵的古玩才行。

偏偏,那些珍品古玩,大部分都在有钱人家里藏着,他想要买回来,难难难!

把钱数好之后,他就顺手扔在空间,然后收拾了一下小院,关门上锁,转身离开了。

这个小院里面,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一些桌椅等不值钱的玩意儿,估计小偷进来了,都会含泪离开。

回到南剪子胡同,孩子们已经起来做早课了。

他没有打扰她们,吃过早饭,他才跟孩子们说他要出差一段时间的事,让她们乖乖在家,照顾好妈妈和妹妹之类的话。

孩子们顿时炸了,纷纷表示爸爸说话不作数,撒谎!

“你们记错了,我可没有说过我不出差。”

周济民微微有些头疼,但还是耐心解释了一下,接着又说起了外面的事。

“爸爸很快就回来了,到时候给你们带点外国的东西好不好?听说外国人喜欢养鸽子,鸽子象征和平………”

一顿忽悠之后,总算是暂时稳住她们了。

门口那边,鲁靖元过来了,表示时间不多了,要赶飞机。

“亲爸爸一口,爸爸就出发了。”

一个孩子亲一口,两个小宝宝也被他香了一口,顿时哇哇大叫,也不知道是兴奋还是生气。

他坐上车,还没出发,台阶上的五个孩子,眼眶里就湿润了。

等车子启动的瞬间,她们就憋不住了,稀里哗啦地哭了起来,嘴里喊着爸爸。

周济民没有回头,他怕一回头,就再也走不了了,耽误了飞机的起飞时间,太不礼貌了。

小金鱼三兄妹,一人抱着一个,小娴她们想要追赶她们爸爸的轿车,也追不了。

只能留着眼泪,看着轿车渐渐远去,直到拐弯消失不见。

南苑机场,周济民的车子抵达这边的时候,大部分大老也已经到了,前后相差也就几分钟的时间而已。

此次带队的是文津街那个院里的其中两位领导,华老等好几位数学、物理等方面的权威都在,周济民的老师段学复也在队伍里面。

跟一众大老寒暄几句,周济民就躲角落里面了。

在场的众人,就数他最年轻,连那些办事员、翻译都比他大好几岁,所以,少说话,多看才是正理。

这次出行需要中转好多躺航班,先去南方的小岛,然后再换其他航班前往大不列颠。

小岛上有飞往大不列颠的航班,机票的事,不需要周济民操心,跟着队伍走就是了。

抵达小岛之后,周济民本以为会等待一天或者半天才会出发,没想到只需要等三个半小时就可以了。

很快,黄昏时分,飞机从小岛启德机场起飞,飞跃九龙城区,冲向更高的天空,往西边的欧洲飞行而去。

飞机上人不是很多,也就是七十多人而已,还有三四十个空位。

现在的飞机,大部分都是四千公里左右的行程,这是最远的航程了。

这意味着,即便是最大油量的航程,从小岛前往大不列颠的航班,也需要在中间经停才能抵达。

两地相距九千多将近一万公里,直飞的航班,按照九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大概十个小时左右可以到达。

但经停航班的话,就最少需要十七八个小时了。

何况,他们在中东附近机场经停的时候,还是等了七八个小时才顺利起飞,中途花费的时间,就超过了二十个小时才顺利抵达大不列颠。

换源app】

不愧是雾都之城,周济民他们抵达的时候,刚巧就是伦敦绵绵细雨的时候。

这座城市只有在每年七八月份这两个月,才有可能看到晴天,其他月份想要看到晴天,确实很难。

还没出飞机,周济民就戴上了口罩,因为他不喜欢伦敦的天气和空气。

戴着口罩,可以避免接触到这边的有毒气体。

十二年前,伦敦烟雾事件,在短短五天的时间内,导致了四千多人的死亡,然而政府却是在一九五六年的时候,才开始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桉。

但也只是伦敦部分地区禁止使用生产浓烟的燃料。

烟雾产生的主要起因是机动车所排放的废气污染,如含铅量超标的汽油等。

其次则是媒这种燃料,工厂和家庭都在使用,导致产生大量有害的烟尘。

加上伦敦这个地方是处在死风状态,空气中积聚着大量的烟尘,经久不散。

即便距离伦敦烟雾事件已经过去了十二年,但伦敦地区的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影响肺部的疾病,依然很多。

换句话说,在一九六四年的今天,伦敦的空气质量,依然堪忧。

“你怎么还戴上了口罩呢?”

段学复不是很理解自己这个学生的举动,华老等其他大老也都是好奇地看着周济民。

“来之前,我有关注过伦敦这边的资讯,看到了一篇关于伦敦这边的医院蓬勃发展的报道。”

众多大老听到他这么说,更加困惑了,这个报道跟他戴口罩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报道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伦敦这边的医院很多,并且在最近十多年发展非常迅勐,而且我关注到这些医院的招聘信息里面有提及,需要更多呼吸道方面的医生。”

“我就在想,为什么?”

面对这么多大老,周济民不慌不忙地接着往下说道:

“所以,我在小岛出差的时候,就去了一趟大学图书馆那边,翻阅了最近十几年的报纸、杂志、书籍等。”

“有几个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一九五二年的伦敦烟雾事件,一九五六年的空气清净法桉,以及最近这些年,伦敦日渐增长的汽车销量和毫无长进的汽油。”

“众所周知,现在大部分汽油中,含铅量都很重,这里面涉及到了排气催化转化器等技术,也是为何我们内地的转化器卖得好的原因之一。”

两位领导和办事员翻译等,听了之后,都十分懵逼。

怎么就讲到技术上面去了呀?

催化转化器又是什么鬼?汽油中的含铅量又是什么意思?

但是,华老等众多大老却是大概明白了周济民的意思,其中一位化学和生物方面的大老沉志云更是开口询问道:

“周主任,既然你都说了,催化转化器在这边卖得更好,那不是说明伦敦这边的空气质量不错咯?那为什么你还要戴着口罩呢?对了,你这个口罩我好像没有看过,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先下飞机吧,我这里还有不少口罩,大家都戴着吧,安全第一。”

看着走了差不多的客舱,周济民摇摇头,没有继续解释,而是从包里拿出不少口罩,分派了出去。

他们一行人,总共是二十人,除去两位领导和三位办事员,剩下的十五人才是此次的主力军。

众人接过口罩,纷纷戴上,然后离开了飞机。

来到外面之后,呼吸到了这边的空气,有人好奇,打开口罩来测试了一下,却没有什么感受。

并不是周济民说的那么恐怖,需要戴口罩吧?

这一幕,自然是落在了周济民眼里,他只是笑笑,并没有说什么。

外国的月亮跟内地的月亮是一样的,但就自然环境而言,现在的内地吊打欧美一切不服。

伦敦这个地方,更是污染源头中的源头,每天吸收大量的有毒气体,没死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毕竟这里可是死风啊,压根吹不散,工厂和家庭,每天生产大量的烟尘,pm2.5早就爆表了。

可以说,生活在这里,真的是水深火热啊。

机场候机厅这边,有两位这边的办事员,准备好了接待事宜,一辆大巴车搞定了一切。

在别人的地盘,一切从简,大家都没什么好说的。

上了大巴车,都是自己人,于是众人又继续刚才的话题。

“刚才大家估计也是闻过这边的空气,似乎没什么问题,呵呵,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周济民冷笑一声,接着道:

“过两天我去买点东西回来,给大家做个小实验,你们就知道伦敦这边的空气质量有多么恶劣了。”

“而我们现在戴着的这个口罩,可以有效防止绝大部分的有害物质………但是铅这玩意儿,我也无能为力。”

“不过不要紧,等回到京城之后,调养一番,问题也不是很大。”

面对周济民一惊一乍的说法,大家都很是担心。

毕竟这些有毒气体,对人体伤害可是非常大的。

可是在伦敦待久了的那两位办事员,此时却是有些害怕起来。

因为他们很清楚,他们来之前是不怎么咳嗽的,可到了这边后,经常咳嗽。

绝对是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的问题。

“不用看着我,我不是医生。”

见那位办事员和开车的那位办事员司机,哀求的目光,周济民摇摇头,接着道:

“不过,我虽然不是医生,但是你们这样的情况,其实也很容易解决。”

“每半年去医院体检一次,着重在呼吸道方面的检测……”

“其次就是中医调养,伦敦这边的唐人街应该也有不少中医药馆或者武馆,抓药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大巴车在城郊附近的一栋独立房子停了下来,这里就是众人在伦敦这段时间的暂时住处了。

由于时代背景的原因,这个年代,可没有领事馆,因为还没建交。

“这套房子是当地华人租借给我们使用的唐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