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0(1 / 2)

 日子转眼到了又一个吃祖母做的蚕豆麦糕的时间了,祖母会先把蚕豆浸水剥皮弄出豆瓣放在一边,将新的小麦用小石磨磨碎了,其实这些小麦都可以去大队的磨粉机那加工的,但祖母始终认为用石磨手工磨出的麦粉做成的麦糕嚼劲好,味道也香。所以她每年这个时候就会做这件事的,她将麦皮用竹筛筛出喂猪,留下的麦粉拌入豆瓣和水挤压成糕放在蒸笼上蒸熟了,国琮能带上几块去学校当零食的。

学校从年初开学一开始,校长杨立新老师就在积极准备着个大工程,他不知从哪儿弄到了一个小滑轮,便请孙继刚他们土建队去鸡鸣山上砍了根笔直又粗长的竹子,将小滑轮用铁丝紧紧地固定在竹竿顶端后,便插入了一块早已被孙继刚他们按毛竹尺寸凿了一个大孔的大石头里,滑轮里穿了一根细小而坚韧的绳子。他们又挖了一个深坑,将石头抬到深坑边,用撬棍使劲一撇,石头滑入了深坑,稳稳地坐在了里面,毛竹随着石头滑入深坑,也被竖立了起来。

原来这是一根旗杆。

这以后,学校便每天都开始升国旗,降国旗了。全体学生集中在操场上,听着那国歌,立正,敬礼,看着国旗冉冉升起,大家都有点心情激荡。

孙荣然羡慕的是那两个穿着讲究的升旗手,他们能够站在下面亲手拉着绳子伴随着国歌将国旗升到空中。他们的脸上写着一种荣耀和骄傲,这么多人里面,校长挑了他们两位,那是多么的无上荣光啊。

孙荣然认识这两个升旗手其实是兄妹两个,是虞盈德弟弟虞盈铿的儿子虞天华和女儿虞天雨。虞天雨读五年级,快要毕业了,虞天华和孙荣然同一个年级。

他们的父亲虞盈铿高小毕业在大队里也算是有文化,以前一直在大队部上班,几个大队干部中数他文化最高,所以每会学习读报都是由他读的。就因为他读报读得不错,被公社领导给相上了,便把他调到公社农机厂当厂长了。

虞盈铿感觉自己成了公社领导干部的了,那可不同于大队里的这种干部的,他需要提升自己的档次的。所以他家里的堂前摆放的和村里大多数人家的摆放完全不一样的。

一般人家家里堂前都一张长长的神几,神几前摆放着一张八仙桌,八仙桌两边放着两张椅子,条件差的也放两张长凳的。

虞盈铿家堂前摆放的是两张四只木脚的布沙发,两张沙发的靠背高度刚好到八仙桌的位置,人坐在那上面靠着靠背,头刚好和桌子齐过,那茶杯是不能放在八仙桌上了,只能放在沙发旁边的小凳子上。人和人聊天便隔着一张八仙桌,脸和脸有时都看不到的。

虞盈铿感觉很好,他感觉坐在沙发上这有点像画像上领导那气势了,家里摆放这两张木头沙发,也增添了乡村里的都市气息的,凸显出了自己有城市人气质了,已经完全不再属于这片乡巴佬气味浓重的泥土了。

他让自己的女儿和儿子也改叫他“爸爸”,不能再用乡巴佬味浓重的“阿爹”来称呼他。虞天雨和虞天华两个人的衣服也很城市化了,远要好于学校里穿着满身泥巴和补丁的同学们了。他们已经很有城市小孩的范了。杨立新校长选择他们两个做升旗手也是很有道理的。只是这虞天雨和虞天华都不是块读书的料,就因为父亲的关系和那身打扮才做上了升旗手的。虞天雨在学校里可是很多男学生讨好的对象,她也乐得一天到晚和男同学们一起疯野。

虞天华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更是不敢恭维的,每次的作业他都是抄袭毅坚或荣然他们的,上课的时候他总会用脚踢着前面的女同学,或轻轻地拉扯着她的头发,他天生就喜欢和漂亮女同学厮混。

但他们姐弟俩就是成了升旗手。

孙荣然对读书已经是越来越感兴趣了,他感觉书本能给他许多不知道的事情和东西。而且他开始尝试用自己学的字给在部队当兵的表叔杨祖兴写信了。

敬爱的叔叔:您好!

好久没见到您了!自从您离家去当兵后,不知道您在部队过的可好?日子过得很快,我也读三年级了。现在我感觉读书真的很重要,不仅认识了很多字,也知道了很多事。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像您一样,当个光荣的人民解放军!

此致敬礼

孙荣然一九八一年六月五日

信被寄出以后,孙荣然开始盼望着表叔的回信了,也不知道这信表叔是否能收到的,他可是第一次写信寄信,去小店买邮票寄信的那种紧张让他贴邮票的手都是发抖的,再三确认地址无误后才投入信箱的。不久以后,荣然收到了表叔给他的回信,让他激动万分,他感觉是一种巨大的成功,能收到千里之外的表叔的音讯了。

表叔在回信中讲了他的部队生活,更鼓励荣然要好好读书,长大成才的,也希望荣然能多和他写写信讲讲家里的事让他知道现在家里的情况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