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郡是西城、上庸和房陵的总称。
原来是汉中地,群山环抱,地势险恶,重山叠嶂。从东到西有秦岭、大巴山,武当山,巫山。
北境有沔水相通,西城在沔水边,上庸和房陵在沔水南,分别以堵水和南河连通沔水。
受地形限制,在地理上自成一体,对外是封闭状态,长期与世隔绝。
东三郡生存环境险恶,自秦代以来这里就是发配罪人的地方。
《史记》记载秦国曾先后将吕不韦的门客一万多户都迁到房陵、灭赵国后将赵王迁也流放到房陵。
西汉时,西城、上庸、房陵都是汉中郡的属县,当时有罪的大臣和汉朝宗室也都被发配到房陵来。
此时刘备的副军将军刘封,也感觉自己陷入了樊笼。
孟达并不言语,申仪言语淡淡。
在西城有申耽兄弟阴奉阳违,在上庸有孟达拒不配合。
空有才华,难得施展。
西城申耽兄弟,起初在西城与上庸一带聚众数千家,成为势力最强的地头蛇,连张鲁都不想轻易招惹他们。
曹操平定汉中后,便加封申耽为上庸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命令刘封与孟达领兵攻打上庸,申耽率众归降。
刘备在把申耽的妻儿与宗族迁往成都为人质后,加封申耽为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
申仪也被加封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
襄樊之战已经开始三个月,关公连连催促,可是自己还不能带兵支援。
这次刘封得了荆州押送的曹军俘虏,又接到关公书信。
不得已,再次召见东三郡各势力文武。
房陵太守邓辅,是南阳氏族,最早归附。
也对刘封最支持,第一个赶到。
然后是申耽,西城虽远,也足看重军议。
然后才是申仪和上庸的孟达,姗姗来迟。
“劳将军久候了!”
刘封并未就此事深究,而是先道:“关公差人押解俘虏到此,我等各分一份。凿山取石,拓宽水路都可。”
“谢过将军!”
还是邓辅发话。
见有此等好事,可以扩充力量,申仪也笑道:“如此正好!”
申耽知晓关羽水淹七军,关兴也在大闹许洛,不由道:“此番关公北伐,不想战果辉煌!”
他为人随和,随遇而安,与族弟申仪不同。
得知关羽大胜,真心高兴。
申耽与申仪都曾经为曹操效力,后来迫于刘封兵威,投降刘备。
但是曹操虽丢失汉中诸郡,却仍不死心。
一直让原张鲁部下阎圃,暗中与申仪通信来往。
申仪早有重归曹操之心,双方一拍即合。
最近襄樊之战,让申仪看到了浑水摸鱼的机会。
已经派人与曹操联系,随时投降。
果然只听申仪道:“魏王带甲百万之众,有曹仁、徐晃等为将、贾诩、蒋济等为谋士。关公一时小胜,恐不能长久。”
邓辅是铁杆刘备派系,这时听闻申仪之言,十分不悦。
“申太守言过其实。曹操日薄西山,关公势如破竹,水淹七军,于禁、庞德投降便是明证!”
“襄樊若下,直达许洛,曹贼必然震动。”
申耽也不得不站出来,转圜一二。
“不过关公半个荆州之力,毕竟力有不逮,接下来怕难以为继。”
申仪的心思他能猜到一二,要是兄弟二人各事其主,也是不错。
因此,申耽说出了事实,不偏不倚。
到此时,孟达才看向刘封,出言道:“关公既然押解俘虏到此,想必还有书信示下?”
之前,关羽也曾派人送信,邀请刘封、孟达出兵。
只是孟达不配合,申仪不同意,刘封未能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