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贴身校草恋校花> 第027章 改革家·废除考试制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27章 改革家·废除考试制度(1 / 2)

 凡做学问,往往以秃顶的程度表示学问的高低优劣。微秃不如半秃,初中文凭被高中文凭看不起。半秃莫若三分之二秃。大学文凭看不起高中文凭。三分之二秃比不上除两耳旁不秃其余全秃。博士证瞧不惯大学文凭。最后高境界并不是全秃,而是病树前头万木春,前额处,稀稀生发。全秃的人冷暖自知,喜欢戴帽子,给自己戴高帽子给别人戴绿帽子。</p>

刘华的介于秃与不秃之间。基本撑得起学者的门面。他自觉心地已成熟。因为初三时他已经习惯别的同学叫他小老头。高一时他知道了哲学这个词。于是改名为哲学家。根据老人是一部哲学可判断出,刘华老了,就有了哲学家的姿态,救世主的心态,传道者的状态。虽然,同学们认为这相当变态。刘华出口不凡,开口万事要改革。闭口万物要图新。高一下半年,同学们革了他哲学家的名号,以改革家命名。刘华方知门当户做何解释。</p>

刘华高二的计划是多吸收一些干部子弟。把他改革的第一炮瞄准上层阶级。刘华认为当官的即当家的。</p>

同学们寄生学校这个无聊而又无趣的大家庭里。空虚的日子,有了刘华和君子唐等不凡人的存在他感到了快乐,们感到希望之所在,对人世无限留恋。</p>

陶主任恪守诚滋桃李芳争天下的信念,唾液纷飞,惠施春霖雨露。蚊虫苍蝇立志在此。纷纷用先进的联系工具通知同道密友,前来接受洗礼。陶主任见刘华跟干部子弟说话,目无纪律。不敢跟干部子弟较劲,只拿刘华开刀。谁知刘华不理会他。根据刘华的傲慢不惧判断,陶主任感觉他妈的丈夫刘华他爸肯定不一般,敌未动,我不动。陶主任收敛。</p>

刘华仁心仁术地说:“你们这些干部子弟总在实践中搞点与社会不相适应的动静来,不成气候,改革事在必行。老师是祖国花朵的辛勤园丁,十年树人,辛苦不寻常,鞠躬尽瘁不说,工资微薄。还要被不尊敬,冠以恶名。”</p>

刘华一席话,引得一群人带着嘲弄的眼神盯着他。刘华只差有柳宗元的倾世才华,另写一篇《师说》明志警世。撼天震地似窦娥冤。他说:“古人常云为师之道尊师重道,津津乐道;今人却立辱师之道毁师灭道,世风日下。”</p>

干部子弟懒得理会,纷纷作无语状。</p>

一名同学道:“刘华你应做教育家。”</p>

刘华却不以为然,三百六十行中最不中用的就是教育家。孔子已早早死了。陶行知之后再无行知。现在有谁还信教育家。空腹理论丰富多彩,满腹牢骚唠叨絮语。对教改仿佛胸有成竹,实是胸无大志,令刘华所不齿。</p>

许瞳发表理论演说:“教育家名存实亡,全靠招牌招摇过市,四处游学演讲,掩饰自我空虚。所以应更名叫嚣家才对。或者教愚家。成语‘博士卖驴,三纸无驴’的典故吗?”大家个个一副才疏学浅的模样表示不知。“古代一个博士去集市上卖他的小黑毛驴子,需要写个凭据,免得让人误会是偷取的。博士写了几页纸。理论半天,提及驴的地方很少。足见其愚,如拉磨之驴。刘华,改革家,我们早有耳闻。我们已深受其害,荼毒甚深病在腠理尚未入髓,可治但刻不容缓。希望你及早给我们带来益处…”</p>

一名干部子弟附和:“古有王安石,今有刘华。千年一叹,绝世无双。我们苦熬这几年,全是为等待你前来。”</p>

刘华笑而不语,饱受名副其实的夸奖,接受逆来顺受的褒扬。他没有丢掉国格,按照国人谦虚的套路走下去说:“没有出成绩和业绩之前务必低调,低调是美德。”</p>

干部子弟对许瞳的建议全盘接受,这是上级领导相信群众的具体体现。刘华见干部子弟及群众给予他厚望。无比兴奋。</p>

许瞳继续:“低调是成才的最大制约因素,国人从小到大都特爱谦虚。当成座右铭情有独钟。八国联军那会儿,人都开到北京城了,还啊谦虚,说什么兵强于心而不强于力、明礼教而化之、故远人不服则什么什么的,既来之则安之…典型的主观唯心。言之不尽,刘华,莫重蹈覆辙,你得自信才是解脱我们走向自由生活的动力,明白不?”</p>

刘华低调什么,他也随便说说没过心而已。他相当胸有成竹。自诩有改革家高超出世的头脑。他根本没有想到过低调或谦虚,因为没有必要。</p>

刘华讲高调出世:“许同志一席话惊醒梦中人,低调易使人对实质性物质产生错觉,造成思想的混乱,致使生化出一系列如哈利波特不断狗尾续貂的低级趣味。理性的丧失,感性的膨胀。对事实的认识不清,理解上的误差,导致改革形势的江河日下。当今教改需要强有力的执行力做基础。通俗一点,高调是二十一世纪发展的必然。低调易使人对低调者信赖,相反而论,坏人以低调骗取信任,好人常以高调被失信赖。人生的痛,隐士归隐的痛莫不如此。大家不理解改革家,不理解我内心的呐喊,鲁迅内心的呐喊。我初生牛犊,资质尚浅无成绩,低调也无必要。现在我万事俱备只欠天时了。”人和已达,干部子弟。地利已成,社会主义。刘华对许瞳早有耳闻,拉拢我方,肯定直挂云帆济沧海。</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