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浪在大清朝> 第二十章初次见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章初次见红(1 / 2)

 一大早郑把总就把两个贪睡的儿子拉起来陪他跑步。

昨夜回去的路上,大娃被三娃狠狠的教训了一顿,批评他不该临阵轻敌,并举了很多因轻敌而丧命的例子。当老汉儿的大表赞同,并趁机大肆展开自我表扬,称自己临阵之时是如何如何的谨慎。被两爷子喷了一脸口水的大娃十分郁闷,许久不能入睡,以至于跑步都没精神。

早起忙活的羌族朋友纷纷与大娃打招呼,让大娃萎靡的精神重新振作起来,甚至脱下单薄的上衣露出结实的肌肉,鼓足干劲跑到前面领跑。父子俩蹙眉望着大娃远去的背影,眼中充满对智障的关怀。

三娃对父亲说要让大娃悠着点,这里接近高原地区,没有相当时间让身体适应的话,容易得高原病。郑把总听不懂什么高原病,但知道儿子医术很好,听他的总没错,便招呼大娃停下来。

大娃精神十足的回应着羌族同胞的问候,哪里还听得见父亲的招唤,还越跑越来劲,父亲和老三都收工了,他还在跑,直到见到了马头马尾两兄妹才停下来。

马头背着弓箭扛着枪,和一群青壮汉子准备去支援兄弟寨子。大娃停下来和马头叙话,马尾妹子操着磕磕绊绊的汉语充当翻译。此时另外两个跑友早己在小河里洗完了澡换好了衣服。

马头骑马走了。马尾和大娃说说笑笑回了寨子。羌寨打仇人打群架是常事,没什么好担心的。

中午时分,营地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去寨子里摆摊的也陆续回来了。

躺在外面草地上晒太阳的三娃听到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连忙起身望去,只见几骑人马迅速的冲进寨子,接着便听到一阵尖厉的唢呐声传来。

营地中轰然骚动起来。三娃抓住一个从羌寨奔跑回来的伙计问怎么回事,伙计说寨子里派出的援兵回来了几个,报警说有大量敌人来袭。三娃连忙跑回营帐去拿武器,见父亲己集合了部下,正在大声吆喝:“长矛队集合!”,管事们正在组织伙计修建工事:把装货的箩筐和麻袋堆砌起来组成一条连续的防线。整个营地显得忙而不乱,紧张而又有序。

一群身着皮袍面染高原红的汉子呼啸而来,纵马在羌寨兜了一圈,砍翻了两个跑得慢的老人,便转头向商队营地冲来。见营地中己是严阵以待,又有官兵打出认旗站在那里,便又策马转回羌寨,在大路边上下马休息。

有伙计介绍,这是藏人土司的卫兵,简称土兵。三娃问道:“土司也是朝廷封的,还敢杀官兵不成?”,伙计答道:“打起仗来谁还管这些,杀红了眼,总督来了也照砍不误。”

三娃站到临时工事上去数土兵数量,约有三百人上下。便替去寨子里玩耍未归的大娃担心起来,寨子里的男女老幼加起来不过四、五百号人,如何能抵挡如狼似虎的土兵?

父亲安慰儿子:“没事,羌人好斗,打仗是全家一起上,虽然野战不行,守碉房碉楼还是能守一守。还是先担心你自己的安全吧,土兵要是打不下寨子,说不定就要拿我们来泄愤。”

果然,下午土兵的围攻打得十分艰难。羌寨的布局构造十分有利于防守,虽然没有城墙之类的防御设施,但那一座座碉楼碉房构成了巧妙的防御体系,使进攻一方很难发挥兵力优势和装备优势。想象一下日本鬼子的碉堡,几十座碉堡错落有致的连成一片,中间只留下必需的狭小通道,屋顶上还有通道以便于撤退转移,怎么打?

勇敢的土兵们吃饱喝足以后,以愚公移山的大无畏精神,拎着腰刀顶着盾牌冲了进去。

见营地一时半会没事,超级喜欢看热闹的三娃拿出自制的攀岩工具,直奔后山而去。只见他在绝壁上攀沿而上,在无处立足的地方敲上钉子挂上绳子,时不时还要跳起来去抓上面的岩缝,看得观众朋友一身冷汗。偶有失足跌落,更是惊得下面一阵鬼叫,好在身上系着保险绳,有惊无险。

来到寨子正后方的绝壁上,用绳子把自己挂牢靠,便观察寨子里的战况。

土兵们也是有战术的,有主攻,也有佯攻;有人举着盾牌打掩护,有人举起弓箭压制对手的远程火力,还有人拎着铁锤砸门。有的碉房被攻破后,里面的人便通过楼顶的通道撤离;也有攻进去又被赶出来的;甚至有被不知哪里冒出来的援兵堵住后路,来个瓮中捉鳖的。三娃还看到大娃在帮着马尾她们砍人,虽然脱了马甲穿着羌人的皮袍子,远远的看不清,但那高大的身材辩识度还是很高的。大娃身边还有个女的也在和土兵厮杀,凶猛得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