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定远侯班超> 七、东汉初西域各国人口、兵力和地缘政版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七、东汉初西域各国人口、兵力和地缘政版图(1 / 2)

 西汉末年哀、平二帝与新莽时代,西域进入列国争霸模式,烽烟四起,前汉时的36国分裂为55国。又经过数十年列国互相攻伐吞并,到永平时代又重新组合形成三十三国。</p>

由于光武年间汉朝无心西顾,西域各国完全归附北匈奴。到永平十五年汉军开始北征前,沙海南北两道、天山南北广大区域,这三十三个城邦国或游牧行国,慢慢形成了3个战略区域,7个大的“山头”(国家集团)。</p>

班固《汉书西域传》主要部分成书于东汉初,资料应该部分来自班超,并在此基础上推测的前汉西域情况。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主要依据班超子班勇所著的《西域风土记》,反映的是东汉中期的西域情况。综合这两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分析,班超进西域时各大国实际情况大约如下:</p>

沙海南道,也就是汉代丝绸之路的南线,共有四个“山头”,分别是鄯善国、于阗国、莎车国和疏勒国。鄯善国,兼并了且末、小宛、戎卢、精绝,生口2万余,国兵7千人。于阗国,统驭或兼并拘弥国、渠勒国、皮山国,生口9万多人,国兵3万余人,产五花马。莎车国吞并或统驭西夜国、子合国、德若国(蒲犁国)、乌秅国,人口8万多,国兵3万多,盛产小麦。疏勒国,瘦长了依耐国、桢中国、捐毒国、休循国,人口近2万,国兵2千余人。</p>

莎车国因先王贤雄霸西域时曾受到汉朝羞辱,故而恨汉而附匈。</p>

沙海北道,也就是汉代丝绸之路中线,沿塔里木河,共有两个山头,分别是龟兹国和焉耆国。龟兹国,正处于鼎盛期,兼并或统驭姑墨、温宿、尉头,地域广大,人口12万以上,国兵近5万人。焉耆国,也正处于鼎盛期,兼并或统驭尉黎国、山国、危须国,人口10万以上,国兵4万多人,产焉耆龙驹。</p>

这两个山头是北匈奴统治西域的中坚力量,也是班超进入西域后的主要对手。</p>

龟兹国因北匈奴助其从莎车王贤的奴役下立国,故而铁心归附。焉耆国素有杀汉朝都护传统,是汉朝的世仇,历史上因先后攻杀汉朝三任都护,骨子里畏汉、反汉而铁心归附北匈奴。</p>

而天山南北的车师前国、车师后国则地处西域北端,是一个独立的“山头”。统驭或影响着东且弥、卑陆国、蒲类后国、蒲类国与移支国,即车师六国,北与北匈奴接壤,人口约3万,国兵约7千人。</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