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重生之铁血军阀> 第二卷 风起上海滩 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训新军(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卷 风起上海滩 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训新军(三)(2 / 2)

姜大杆子拧着眉想了半天,不确定道:“地形?”</p>

“没错。看来你这两年兵没白当。”</p>

李伯阳赞赏了他一声,大声对底下士兵道:“大家要记得,打仗时,地形是重中之重,好的地形,可以抵消敌我武器兵力优势,就拿攻击高地而言,敌人占据了易守难攻的地利,咱们进攻时就应该依托沿途掩体进行进攻,这样不仅能够最大可能的减少伤亡,也能使咱们的攻击更为有效率。”</p>

士兵们都点头称是,姜大杆子满脸羞愧的低下头。李伯阳看了他一眼,认真道:“这没什么羞愧的,我是长官,受过军校系统学习。而你没有,况且你经过学习,也能懂得打仗的道理。我会在晚上开军官培训班,你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报名参加。”</p>

姜大杆子面色激动的应下,李伯阳所教授的战术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窗户,这个窗户是有别于以往在其他部队中浑噩的度日,使他看到了军队中发展的前景。</p>

小插曲过后,李伯阳继续讲道:“在侦探地形之后,接下来就是要侦查敌人的火力配置,姜大杆子,如果你守阵地的话,敌人前进到阵地多远时,进行火力攻击。”</p>

姜大杆子用心的想了会,很确定的说道:“当然是越远越好。”</p>

李伯阳道:“以你的枪法,多少米之内可以打中敌人?”</p>

姜大杆子一怔,有些尴尬道:“三四十米吧。”</p>

“那么你手下的士兵呢?”李伯阳又问。</p>

姜大杆子心道连我这个当过兵的班长都打不远,其他人更不行了,便道:“二三十米远把。”</p>

李伯阳道:“你再想一想,到底多少米之内开始攻击敌人最合适。”</p>

姜大杆子不是蠢人,马上反应过来,脱口而出道:“放进了打,三四十米远。”</p>

“没错。”李伯阳面色郑重道:“大家一定要记得,枪弹是军人的第二生命,战场之上子弹一定要尽最大可能的杀伤敌人,绝不能放空枪,浪费子弹。”</p>

接下来,李伯阳又将构筑阵地及火力配置的诸多方案简单的介绍一下,并下发数百把铁铲铁锹,命令在大营外三百米处构筑防御公事。</p>

其后,李伯阳在这个阵地上,把全军分为三部分,或攻或守,或撤或进,所有武器全都摆在阵地上,虽然没有实弹,可士兵们的精神却一直紧绷着。</p>

就这样,一天的训练紧锣密鼓的展开,直到晚上九点钟,全军到了学习时间,军营中有南陵城请来的教师教授士兵读书写字,而这时,也到了李伯阳开设的军官培训班的授课时间。</p>

全军三个团共有数百军官听课,早有从县内电灯公司买来的柴油发电机供电,操场之上数百军官目不转睛的看着手执教鞭的李伯阳。</p>

李伯阳一天未歇,可神采奕奕没有一点疲容,他手中拿着教鞭,指着黑板上面写的指挥两字,清了清嗓子道:“如果把军队比作一个人的话,各兵种构成人的五庄六腑,四肢百脉,但要使全军如臂指使,就离不开这指挥两字。出色的指挥,能使五百人的军队发挥出数倍的战斗力;拙劣的指挥,却使五千人的部队发挥不了五百人的战斗力,其中的重要之处,需要你们好好琢磨。”</p>

军官们聚精会神的听着,李伯阳接着道:“战术指挥,是一个军官最基本的素养。咱们中国的兵圣孙武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就是对战术指挥最为生动的写照。战术不是完全固定的,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变一场战斗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除了战术动作是具有一定模式之外,所有的情况都会改变无论是敌我遭遇地点战术选择兵力分配交火情况伤亡情况……其发生变化之时,就是在座各位,进行战术指挥的时候。我会举范例供大家参考,可如果大家真要想吃透这门学问,要挑出条条框框,进行灵活多变的战术指挥。再套用孙子的一句话兵者,诡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其近……。”</p>

“由此,这堂课我总结出六个大家要在今后需要具备的能力。第一:出色的大局观;第二:精心的谋略;第三:无上的耐心;第四:超人的承受力;第五:灵活的指挥;第六:决断的魄力。这六者需要大家在行军打仗中慢慢体会,下课”</p>

李伯阳一人执鞭侃侃而言,直到讲到十点半,嗓子干渴的不行时,才意犹未尽的结束了这堂课。</p>

在座的军官听得如此如醉,可能李伯阳都不清楚他为这些军官教授的军事知识是多么宝贵,偌大一个民国,全**事大学只有保定一家,而如几省讲武堂又只收本省学院,而黄埔军校至今声名不显。</p>

似在场这些扛枪打仗的军官,虽然打了多年的仗,可要问他学到了打仗的本事没,一个个还是浑浑噩噩的,高不成低不就,往往不知道在哪场大战后就做了短命鬼。</p>

他们比李伯阳更懂得今天所学的珍贵之处,一个个人如饥似渴的消化着李伯阳个人总结而出的军事心得。</p>

“起立。”</p>

就在最前排,拿着小本记完李伯阳所说的每一句话的刘稳站起来命令道。</p>

所有军官起立,对着李伯阳肃穆敬礼,这是一种更甚于尊敬长官之上的对于知识的尊敬。</p>

“解散。”</p>

李伯阳摆了摆手,官兵可以休息,可他这个最高长官还得巡视大营,检查岗哨。</p>

李伯阳在前面走着,刘稳紧紧跟上,把手中的水壶递了上来:“团长,喝口水吧。”</p>

李伯阳笑着接过水壶,也是渴的厉害了,一口气足足把一壶水喝的干净,抹了一把嘴上的水珠,把水壶又丢回了刘稳,道了声:“痛快。”</p>

“嘿嘿。”刘稳把水壶挂在肩上,从口袋里掏出小本本,堆着笑上前道:“团长,喝完水了,你再教我点。”</p>

李伯阳斜眼看了他一眼,道:“刘稳,你这可是开小灶。”</p>

刘稳振振有词道:“学习怎么能是开小灶呢,再说我这个副营长也别比人多学一点,才不丢团长你老人家的脸。”</p>

李伯阳一笑,难得刘稳有了好胜心,这是好事情,点头道:“那成,跟我巡完营,再给你多讲一个小时。”</p>

刘稳打了个千,怪声道:“谢团长的赏。”</p>

...</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