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东坡往事> 第九十一章 “愿公正王度,祈招继愔愔”——题卷恩师张方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一章 “愿公正王度,祈招继愔愔”——题卷恩师张方平(2 / 2)

中国史学界有“三范修史”的佳话,“三范”指范镇、范祖禹、范冲,均为著名史学家。苏轼与范祖禹是老乡,同时,范祖禹的叔祖范景仁对于苏轼兄弟那是极力地推崇与喜爱,所以苏轼与范祖禹的关系一直就很好。</p>

其时,范祖禹正在洛阳协助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同时也在编写自己的著作。范祖禹曾任著作郎兼侍讲。在讲筵上,他常常言简意赅,无一长语,苏轼称他为讲官第一。</p>

据说,范母是梦见邓禹(东汉开国名将)来到自己身边,随即就生下一个儿子,故取名为“祖禹”。司马光老先生也很喜爱范祖禹,本来范祖禹的表字为梦得,司马温公将其改为淳甫。</p>

范祖禹的来诗中,将苏轼与唐时的张建封、李光弼作比,在苏轼给范祖禹的和诗中,有“犹胜白门穷吕布,欲将鞍马事曹瞒。”句,意思是说,我虽然比不上你说的二位,但不至于像吕布那样低首下心,三易其父而作三姓家奴的。</p>

其时,由于范祖禹正在洛阳司马温公处,所以苏轼才故意对范祖禹开了这样的玩笑。</p>

京东东路转将官梁交,被除知莫州(今河北任丘北鄚州镇),由欧育接任。能从一名武官提升为一州之守,也算是天大的好事。</p>

在苏轼眼里,这位梁左藏不仅是位好哥们,还是能“上殿云霄生羽翼,论兵齿颊带风霜”,一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风范。于是,苏轼作了首诗,外加一首《浣溪沙·彭门送梁左藏》为之送行。</p>

送走了梁左藏,就传来了胡允文病逝的消息。</p>

胡允文,字执中,年轻时就曾师从过苏老泉,直到苏轼到了凤翔府,才第一次见到了胡允文本人,此时的他任凤翔府下属天兴县的县令。后来胡允文无故被罢黜,再到苏轼任徐州知州时,胡允文的小儿子又在徐州府任刑狱司掌书记,胡允文又跟随儿子来到徐州居住养老,与苏轼再次有了交集,两家可谓是家族的世交。</p>

胡允文之子叫胡掾,字公达,时为徐州狱掾。父亲亡故,按当时的惯例,小胡要扶柩归乡进行丁忧。“节义古所重,艰危方自兹。他时著清德,仍复畏人知。”这是苏轼为小胡送行时勉励他的诗句。</p>

好在这位小胡能够竟不负众望,在后来的峡州州守任内,颇有政声。</p>

铁面御史清献公赵抃之子赵矶要赴两浙路永嘉郡的温州通判任,而他父亲赵抃目前正在杭州知州任上。因此,小赵按照孝道,要先去杭州觐见自己的父亲。</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