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东坡往事> 第七十七章 密州出猎催生了《江城子》的豪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七章 密州出猎催生了《江城子》的豪放(2 / 2)

只不过,孔父延之已与去年的二月仙逝,在小孔的请求下,苏轼在密州为老孔写下了两首七律挽词,“少年才气冠当时,晚节孤风益自奇,君胜宜为夫子后,林宗不愧蔡邕碑。”高度概括了老孔光辉与传奇的一生。</p>

苏轼常山祈雨后,夏麦已收,秋庄稼也一片生机勃勃之状。</p>

诗兴大发的苏轼,就提笔给两位在杭州时的老朋友陈襄和吕仲甫(字穆仲)寄了诗,陈襄自不必说,吕仲甫乃丞相吕蒙正之孙,小吕刚开始任杭州教官,苏轼到杭州时已改任此州的观察推官。</p>

再就是张方平。</p>

自己的恩师张方平,早在镇守四川时,就曾向欧阳修推荐了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所以说,他既是苏轼兄弟二人的伯乐,也是他们共同的挚友——清虚居士王巩的岳父。作为苏轼的前辈与忘年之交,他还在“乌台诗案”发生后为苏轼说情,受到朝廷惩罚。他长期作为苏辙的直接上级,对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多有提携和影响。</p>

苏轼知密州时,张方平已修建了乐全堂,并自号乐全居士,以研读道家和佛家经典自娱。苏轼平生好喝酒,但酒量不大,就连自号醉翁的欧阳修,也远远不及张方平。但张方平十分自律,更重视个人修行,晚年后饮酒不再沾。从早年喜欢痛饮到晚年戒酒,已经超越以酒避祸的阮籍和以琴解忧的嵇康,以及善弹“无弦琴”的陶渊明,直达佛家维摩诘大士的境界。</p>

作为后辈饱学之士,苏轼毕恭毕敬地写下《张安道乐全堂》一诗,赞叹张方平“我公天与英雄表,龙章凤姿照鱼鸟”,才华气概远超同僚。</p>

刚还完恩公张方平的“文债”,又听说杭州前同事余主薄的母亲大人去世了。</p>

上一次,人家老余还专程从杭州过来,给苏轼带来了杭州僧俗的书信与问候。因此,苏轼又给老余的母亲写了挽词。接着为去年故去的老同事张掞(字文裕)写了挽词,张掞为齐州历城人,曾出知过益州的益都县知县,颇有善政。</p>

六月二十四,传来了朝中重臣韩琦大人逝世的消息。</p>

回想起韩大人曾经对自己的数次提携之恩,还有父丧时,韩大人还以以个人名义赠银三百两,苏家兄弟虽婉辞不受,但可以看得出韩丞相对于苏家的关照之恩。</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