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节(2 / 2)

深的著作,自宋神宗以来,历代出现不少专著,形成专门的通鉴学。我国著</p>

名史学家翦伯赞曾评论道:“内容思想之博大精深,录事之求实考信,</p>

通古今之变,兼收并蓄,拾遗补缺,而成为学史、研史者不可不读之书,又</p>

以其考评前世之兴衰得失,通鉴于后人,有资于治国,而成为领导国家者不</p>

可不读之书,普通大众不可不读之书”。资治通鉴几乎相伴一代伟</p>

人**一生,他非常迷这部史学名著,前后共读了17余遍,直至某些章节</p>

的书页变得残破不堪,仍爱不释手,且经常告诉周围的人每读一遍都获益匪</p>

浅,屡次向各级领导大力推荐这部史学名著。内容梗概司马光以“资治”为</p>

宗旨,通鉴便“专取关国家盛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续,恶可为戒者”,</p>

其内容主要是政治通史,书中尤其重视为君之道,用大量篇幅记载中国历史</p>

上著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贤明政治,详细描述乱国之君丧权辱国、涂</p>

炭生灵的经过,其史论也都是在论述“国之治乱,尽在人君”的观点。在第</p>

17卷汉武帝宝元元年中,他说:“繇是观之,继治世君其道同,继救世</p>

君其道变”,其大意是:总而言之,如果继承统一管理不错的国家,君主心</p>

里只需消化借鉴前人治国之道,如果继承统治一个民不聊生的国家,君主必</p>

须改弦更张,才能扭转乾坤,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这里道出了</p>

作者关于君主必须因时制宜地来治理国家的雄才伟略和朴素的辨证施治的观</p>

点。</p>

关于知人善任的问题,作者在第138卷齐武帝永明十一年中写道:</p>

“人君之于其国,譬如一身,视远如视迩,在境如在廷,举贤才以任百官,</p>

修政事以利百姓,则封域之内无不能其所矣”告诫君主:贤人和国家的关</p>

系,如同躯体的各个部分,看远处犹如看近处,在边疆犹如在朝廷,只有推</p>

荐有贤能的人充任各种官职,修明政治为百姓谋求福利,那么自己的疆界内</p>

的百姓各得其所,社会变得稳定有序。</p>

关于军事问题,在资治通鉴中这是作者格外关注的一项内容,不仅</p>

生动地描述了重大战役的经过,而且还论述战争的因果和兵法,明清之际的</p>

大学者顾炎武曾评道:“资治通鉴承左氏而作,其中所载兵法甚详,凡</p>

一国之臣,盗贼之佐,苟有一策,亦具录之”。在第70卷魏文帝黄初六</p>

年中,作者借鉴蜀国的参军马谡向诸葛亮的谏言,说明了用兵之道:“夫</p>

用兵者,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p>

强调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三军统帅所追求的目标。</p>

关于经济问题,作者详述有关田制、赋税的内容,以大量篇幅记载商鞅</p>

变法,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等重大经济事件,并随时借历史事实来论证</p>

现实问题。在第15卷汉文帝前十三年中,作者写道:“农,天下之本,</p>

务莫大焉。”强调在我国这样的社会,必须重视农业的发展,否则必定引起</p>

社会秩序的混乱。</p>

精彩篇章推荐</p>

1.第1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p>

人之虑远,故能涵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误近,故必得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p>

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作者在此说明了防微杜渐的</p>

重要性,以及圣人与普通人在处理问题上的区别。</p>

2.第6卷秦始皇十年为了说明君主虚怀若谷的重要性,作者写</p>

道:“臣闻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拒细流,而能就其深;王者</p>

不却众庭,故能明其德。”只有像泰山一样容百山之长,像海洋一样纳百川</p>

之流,才能成就帝王的霸业。</p>

3.第11卷汉高帝五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p>

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p>

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取天下者也”,</p>

作者在此借汉高祖刘邦之口,说出了君主只要知人善任,发挥贤人的专长为</p>

我所用,定能实现安邦定国的目标。</p>

4.第150卷梁武帝普运五年在阐述用兵之道时,作者根据兵员、</p>

粮草与战争的关系,总结道:“凡食少兵稀,利于速战;粮多卒众,事宜持</p>

久。”言简意赅,历来为兵家所重视。</p>

5.第198卷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作者在考察唐太宗时期出现</p>

的“贞观之治”时,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他的用人标准有独特之处:“人君</p>

选贤才以为股肱心膂,当推诚任。人不可以求全,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p>

再次强调: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要与贤人推心置腹,不可求全责备人才的</p>

道理,这样君主的周围就会聚集一大批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国家的治理才能</p>

走上正轨。</p>

精彩语言辑录</p>

君者以天下为家,不可有所私。</p>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p>

知而不言,不忠;不知而不言,不智也。</p>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p>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p>

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p>

“文化大革命”简史</p>

作者:席宣、金春明</p>

成书时间:1996年</p>

类别:中国专题史</p>

版本推荐:**党史出版社版</p>

书海领航</p>

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与严重的经济困难,</p>

在中国**领导下,经过几年的调整、提高,到1966年已经基本上克服国</p>

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工农业生产出现了全面高涨的喜人形势,人民生活也普</p>

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广大人民群众满怀希望继续发展生产,全面提高</p>

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p>

满怀信心宣布:今后要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p>

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但当时</p>

却发生了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p>

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这就是几经曲折而延续达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p>

运动。</p>

1966年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像一场突然袭来的飓风,短时间就席卷神</p>

州大地,把中国人民带进了一场长达10年之久的浩劫之中。这场灾难的临</p>

头,人们普遍准备不足,只能从最高指示、中央文件、首长讲话中去“领会</p>

精神”,从街头巷尾的小道消息中去猜测动向,使“文化大革命”从一开始</p>

就带有特殊而神秘的色彩。</p>

由席宣、金春明编著,**党史出版社1996年出版发行的文化大革命</p>

简史是一部以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指导,对“文化大</p>

革命”中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各种人物以及事件背后的历史动因和内在联</p>

系、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发掘的一本专著。两位作者都是长期从事**</p>

党史的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对于“文化大革命”史的研究也有近20年的历史,</p>

分别有多种有关“文化大革命”的专著出版。</p>

**同志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原来以为能够达到天下大治。可是</p>

事与愿违,10年动乱给整个国家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p>

看,正如恩格斯所说:“伟大的阶级,正如在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p>

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文化大革命”造成</p>

天下大乱,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向的缺点与不足,以及社会</p>

生活中存在的错误与弊端,暴露无遗,从反面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p>

印象。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就是</p>

...</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