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叶,华北某地。在平原与丘陵交界处,有两座东西比邻的小山包。远远望去,东山低矮形如灶台,人称灶台山。西山陡峭,一柱擎天,如同烟囱连着灶台,故名烟囱山。
灶台山顶平,方圆百丈,好似一张巨大的盆景,怪石磷峋,石头缝里灌木丛生,到处都是酸枣棵子,青松,翠柏,山槐,山柳,山杨,野山杏,桃树等杂木点缀其间。这里鸟语花香,没有毒蛇猛兽,连狐狸黄鼠狼都罕见,更像一家大财主的后花园,抬头可见枝头跳跃的松鼠山雀,拨草潜行,无意就惊扰了山鸡野兔。
传说亘古时期,有一条黑龙触犯天规,陨命于斯。龙胆坠落于灶台山的东北脚儿,穿透地下水脉。顷刻间,山边涌出一汪斗大的泉眼,清泉水沿山脚蜿蜒南下,冲刷出一条五里多长的细流,积淀于南坡前的洼地,形成一道东西狭长的水泊,人称龙落湾。
后来,人们旁着山泉居住,建立了龙泉村。灶台山前水湾南岸一马平川,落户了更多人家,依水得名龙落湾。日久天长,这里人口稠密,百姓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手工业作坊林立,四通八达,官府在此设置龙落湾镇,管辖周边二十几个村庄。
龙泉村北是深山老林,山梁起伏,纵深百里,春天绿草茵茵,夏季里青山叠翠,鸟语花香,秋季一片金黄,大雪封山时有野狼出没,袭扰山边村庄。
龙泉村是山前规模最大的村庄,东行三里处甜井庄,五里远岗上村,六里远黄土坎村。龙泉村西北三里的山坳里,一群以狩猎打柴采药谋生的山民,居住点叫黄沙窝。龙泉村正西三里外,灶台山后坡下有一坨沙丘,名野鸡坨,附近有五六十户人家落脚。
从龙泉村东北进山,翻过两道梁,绕过之字形山环,群山深处屹立着一座尖顶圆锥状塔山。东西北三面断崖,南坡陡峭,半山腰有一天然石窟,名青龙洞,入口偏东南。明清两朝,这里曾经是道士修行之地,民国初年被一伙绿林好汉占据,成了聚义分赃的土匪窝。
山洞如耳,地漏似肠。
龙落湾水面呈酒葫芦形状,源头像一条葫芦秧细长的藤蔓,从龙泉村蔓延到龙落湾镇后方,结了一只修长的水葫芦,头大肚圆腰细。水洼最窄处北岸有一截石壁高出水面,石壁中间竟然横向裂开一道扁担长板凳宽的石缝,似一张未开口鲶鱼嘴。冬季枯水期,石缝距地面大约成人的身高。只有盛夏汛期,雨水过后水位暴涨,水位才能与石缝齐平。人们发现,多余的水统统灌入石缝里去了。
龙落湾镇山秀水美,地灵人杰。镇东关入口有明代状元及弟,及清朝进士及第的石牌坊各一座,镇西关内大街北侧有一处文昌阁,旧时代这里是读书人舞文弄墨的园地。西关外附近有一座城隍庙,是决定死者亡灵去向的裁判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