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数国人眼里,中医典型形象是一位华发蓝衫的白胡子老翁,颇具道骨仙风之姿,坐在太师椅上稳如泰山,一只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搭在患者腕后挠骨一侧寸口部位,二目含光,意注指端,或举,或按,或寻,时而三指齐下,时而单指推敲,默默感应着病人十四经气循行动态,分辨五脏六腑气血多寡,阴阳偏盛偏衰。
此时此刻,旁观者将老中医视若神明,个个屏息凝神,静心地期待,仿佛时光已停滞。蓦然间,老中医轻咳一声,又打量一眼患者,然后胸有成竹地说,这个病嘛不打紧的,我拟个方子,抓几副药吃吃看吧。
病人闻言,如同吃下一颗定心丸,豁然而起,感激涕零,众人千恩万谢退场。
中医四诊中,望而知之谓之神,切而知之谓之巧。传说神医扁鹊是望而知病,切脉只是幌子,掩人耳目罢了。可见诊脉是中医必备技能!
当代人研究发现,古老的脉诊是生物全息律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
中医认为:脉诊之脉像与望闻问(触)所获的疾病信息可相互参照,去伪存真,这样辩证更加准确。因为像之浮沉迟数,揭示出疾病的阴阳属性,用药大方向对路了,处方细节将会体现医者境界高低。
尤为重要的是,诊脉是指导用药方针:阴虚之脉枯而细涩,选滋润药。阳虚之脉微软濡润,不离温养药。脉搏有力邪实,泻法为主。脉搏无力正虚,补虚扶正祛邪。当脉像表现虚实寒热夹杂时,或从调理脾胃,提升中气入手。
另外,切脉可预兆病情转归,脉和缓者向愈,伏越者病情加重,出现真脏脉不治。
国庆节前夕,一位高中时期的老同学忽然打电话说,五年前,他外甥学了中医,目前已经考上临床研究生。外甥的爷爷生前是家传中医大夫,老头子活了87岁,三年前才去世的,老人家行医半个多世纪,在当地颇有声望,据说脉头很准,子宫肌瘤,胆结石肾结石,胃十二指肠溃疡,上手一摸,诊断就八九不离十了。
哼!哼!我冷笑出声音,对面听后急了,老同学,你别不信,这是我亲眼所见。以你看来,你外甥祖传的脉法也挺高明吧,我怒怼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