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原康酒> 第109章中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9章中风(1 / 1)

 痰湿中阻证候: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化痰祛湿,健脾和胃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常用药:半夏陈皮白术薏苡仁茯苓天麻(5)瘀血阻窍证候:眩晕时作,头痛如刺,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治法:祛瘀生新,活血通窍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常用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白芷菖蒲老葱当归地龙全蝎。

(四)转归预后1.病轻者一般预后良好2.病久不愈,发作频繁,发作时间长,症状危笃,难以根治,3.肝阳上亢者易成中风危证。预后不良。4.少数内伤眩晕者,可因肝血、肾精耗竭,发为耳鸣、失明等。第三节中风一、概念: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斜、语言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二、病因病机病因:内伤积损、劳欲过度、情志所伤、气虚邪中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泛于脑,虚(气阴)火(心肝)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为其病机六端。病位: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病理因素:风火痰虚。病理性质:本虚(肝肾阴虚、气血衰少)标实(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逆乱),上盛下虚。三、诊断与鉴别(一)诊断依据1.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斜、言语謇涩。轻者(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斜、半身不遂)2多起病急,好发40岁以上3.发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4.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病史,多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二)病证鉴别1.中风与口僻口僻(吊线风)--口眼斜,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语不清,无半身不遂或神志障碍。2.中风与厥证厥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神昏时间短,伴四肢逆冷,移时自行苏醒,无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不利。3.中风与痉证痉证—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无半身不遂,口眼斜。可伴神昏(多出现抽搐后,中风是起病即神昏,而后抽搐)。痉证抽搐时间长,中风短。4.中风与痿证痿证—肢体瘫痪、活动无力。一般起病缓慢,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或肌肉萎缩,筋惕肉瞤。且无神昏。5.中风与痫证痫证—起病急骤,突然昏仆。为阵发性神志异常,昏仆且口中做声,如猪羊啼叫。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神昏短暂,醒后如常。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首辨中经络(意识清楚)、脏腑(意识不清)2.中脏腑辨闭证(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紧握)、脱证(目合口开、手撒遗尿)3.闭证辨阴闭(面白唇紫、四肢不温)、阳闭(身热面赤、气粗鼻鼾、便秘溲黄)4.急性期—发病后2周内(中脏腑为一个月)恢复期—2周(1个月)—半年内后遗症期—半年以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