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官场之名落孙山> 第121章王氏蒙学诞生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章王氏蒙学诞生记(2 / 2)

小孩子从被动学习变成自觉学习,其中的差别是很大的。

那时的人又极其朴实真诚,学生们更是极其尊师重道,小孩子贪图玩耍是必不可少的天性,同时也具备极易教导指引的天生资质。

王田教导学子们识字知礼的进展极大,到麦收放假前,有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比别的学堂优等生也相差不大,让家长们喜笑颜开众口夸赞。

也让王氏蒙学一炮打响,成为正德十三年间沂水县蒙学中的佼佼者,逐步成为最受沂水县父母们向往的蒙学堂之一。

沂水县令石礼、沂水县教谕也曾多次上王氏蒙学巡视,夸奖王田教学有道,并留下手书条文,让其他学堂羡慕不已。

孙山后来也去讲过几次学,但经文课不多,大都是些九章算经、计帐等之类的杂学,却正投了这些学子父母之好。

他们大多是些经商之人,自然希望儿子能够计算正确,精于记帐等,将来即使不能考取功名,也可承继祖业经营商铺。

即便是不做生意的人也很高兴,几年后他们的儿子考不上功名,若会精于计算记帐等,也有机会进入县衙做书办或白役,或者在各大商铺做管帐先生,都是些他们眼中极“体面”的营生。

进入正德十三年秋季之后,孙山开始集中全部精力苦读经书,有时候通宵达旦,比寻常大明读书郎还要努力刻苦。

他还要迎战正德十四年的乡试,毕竟还有一个承诺没曾兑现,还有明时的“大龄剩女”李艳,在痴心等待着他荣登正德十五年的春闱。

孙山发觉自己越来越像个明朝读书人,孙禅仅存的后世习惯也渐渐被同化,生活习性和理念,也在向明朝人靠拢,被其侵蚀同化为一体。

比如他已经能够心安理得的接受族侄族孙们对他跪拜问安,即便只是在参加嫁娶婚礼或为老人贺寿时,对方才会如此客气对待自己。

对于科举仕途的热衷渴盼,还有对迎娶李艳为平妻的渴求,这些事物若放在之前,他肯定会百般予以抵制,现在则是慢慢的接受,人也迅速融入进去。

在明朝这个人治社会中,你或者你的家族没有实力或潜在势力,以为像后世那样和平社会中人人平等,那是不可能的。

就说孙山买下的荒山荒田吧,如今已成为下等田,能够给孙氏一族带来吃饱饭的希望。

若是以前孙山没有任何功名时,即使他们用钱买下开发出来,县城中的胥吏和村绅豪霸们也会以各种借口将其吞并。

让孙氏一族放弃田产,甚至轻易取走孙氏一族胆敢反抗者的性命,而不触犯大明律法,在他们看来轻而易举。

任孙氏一族沉冤似海,也始终无处可以申诉,这就是封建社会中的赤裸裸现实。

要想在这个人治社会中生活得开心快乐,不在乎你有多少金钱,而是衡量你所在家族中有无功名。

你必须设法成为人上之人,也就是所谓的官员阶层,这是封建社会中除了皇权以外,最高贵显赫的社会高层阶级。

进入了这个官员阶层,即使犯有错误闪失,只要不是谋逆造反的大罪,有同案、同年、老师、房师、座师等众多人员互相庇护,最惨下场无非是罢免归乡永不出仕。

很少有官员被下令诛杀的可能性,毕竟当今正德皇帝朱厚照虽荒诞无行,却和其父皇弘治皇帝一样善待臣子,轻易不会诛杀大臣。

沂水县韩家庄内,一座豪华府邸坐落于村庄偏东南方向,韩德正坐在椅子上,听着心腹管家韩华的禀报。

“老爷,下年的县试恐怕有点儿难办,那沙沟乡马家庄孙氏一族有两人参加县试,且实力比较厉害。一个叫做孙岩,是孙山的堂兄,文采飞扬又是赵氏族学山长赵轩的亲传弟子,是少爷参加县试最强劲的对手,此人也是下届童生试案首的最佳人选。”

看到韩德听到孙山的名字后,明显流露出不悦之色,韩华连忙话锋一转,说起另外一个人选。

“老爷,另一个叫做孙海,是孙山的族侄,是赵氏族学中外姓儒生的佼佼者,此人的学识也不错,却因年龄偏小些,应该与少爷的学识不差上下,用老爷的评论应该是县试十名以下,不必过于忌惮。”

韩德气恼的冷哼一声,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埋怨儿子韩迁:“哼,还有脸提那逆子的才学,读了十数年的书,与一个姓孙泥腿子的儿子水平相差无几,真是丢尽了老夫的脸面,那逆子又在做什么?”

韩华有些畏惧的抬头望了望生气的韩德,犹豫了一阵后,才怯怯的回应着。

“老爷,少爷又去青楼寻欢去了,您交给少爷的文章,少爷一篇也没读过,还说到了县试时,少爷定会另有妙招取得县试案首,老奴去拦阻时,被少爷一巴掌打得再也不敢劝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