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官场之名落孙山> 第92章户房见闻改心志(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章户房见闻改心志(三)(2 / 2)

孙山嘿嘿一笑:“多谢兄长好意,只要那座荒山及荒田没有卖出,该花费多少银两购买,还是要遵循旧时价格,我家长辈们多次叮嘱过,不能占朝廷一丝便宜,若兄长能够帮助办理妥当,山就感激不尽了。”

这下子吴松没话说了,人家孙氏一族是要求公平买卖,不是求自己开后门的,说起来还算是为自己谋了一份功绩,将困扰县衙多年的荒山总算卖出去了。

只是如何让孙山念自己一个人情,以后即便孙氏一族从荒山荒田处没有收益,也怪责不到自己,是吴松当下的心中所想。

他沉吟一阵后,低声向孙山说道:“贤弟何必执意买那荒山荒田,还不如让族人们将田产诡寄于你名下,即能对己有利,也对族人有益。”

看到孙山有些犹豫不决,吴松又正色劝说他:“贤弟,这是常规俗例,无人前去问责的,若贤弟不去办理此诡寄之事,还会被别人忌惮仇恨,以及招惹族人们的怨恨诋毁。”

孙山知道诡寄田产是大明朝的痼疾,可自己若不随波逐流,是不是显得有些太与众不同,说不定还会引起廉王朱厚烨的关注。

可诡寄田产是违法之事,是在肥自己的小家,而削弱大明朝的利益,与孙山及亲人们遵纪守法的行事准则格格不入,也是他们极为反感之事。

吴松看到孙山依然一脸犹疑不定之色,又苦口婆心的劝说他,无论孙山接不接受自己的劝谏,总算是就此结好与孙山。

“贤弟,咱们沂水县的土地本来就贫瘠不堪,那荒山及荒田又不能蓄水灌溉,你即使买去也没有多大的收益。再说那处荒田早已废弃多年,连饿得发慌的贫民都不去开垦,种植谷物也收获了了,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

孙山难为情的抓了抓脑袋,也低声回应:“兄长,你不知我家长辈们的心思,他们一向穷惯了,唯一的想法便是为孙氏子孙留下些田产。”

对于长辈们如此固执己见,孙山也极为反感,可毕竟不能违背他们的意愿,只好向吴松详细说明孙青等人的真实想法。

“吴兄,周围的土地都是乡邻或亲友所有,纵使有人遭了难想变卖土地,祖父也只会出援助他们,而不会乘其有难购买田产,这是他老人家的禀性,绝对不会乘人之危。”

看到吴松一脸惊愕地不可置信的模样,孙山苦涩的微微一笑,有些感慨的叹息着。

“唉,所以我们只好把目光放在这个无主的荒山及荒田上,其实我也实际勘察过荒田,若投些钱财整备些灌水工具,也勉强能收获些田租。即有了些许收益,又能满足长辈们的心愿,小弟我又何苦而不为之?”

吴松听罢才彻底明白过来,人家孙氏一族只求公平公正的买走荒山和荒田,根本不屑于做见不得人的勾当。

孙山有些遗憾的感叹着:“若按照我的想法,在县城中租赁或购买些商铺经营商业,比伺候那些荒田有利润可图。唉,可惜长辈们不愿意经商牟利,只好来麻烦吴兄了。让兄长多多费心操劳。”

吴松客气的拱手行礼回应孙山,心中却在暗自捉摸,这孙山的长辈们就是一群忠厚老农,不明白官场上的规矩和潜规则,只想守纪遵法的购买些田产留给后代子孙。

即使收益差上许多,也不是特别在意,吴松觉得若换成自己,绝对不会干出此等′愚腐蠢笨′之事,可从内心中又极为佩服孙山长辈们的气节。

他低头盘算一阵后,才抬起头用平常公事公办的语气说道:“既然孙老太公一意想购买荒山荒田,这也不是什么难事。贤弟,其实这座荒山和荒田已经成为历任知县的难题,卖不上价钱,又至今无人购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